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人在师途 > “来访者中心疗法”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在线阅读
“来访者中心疗法”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18-02-02 11:59    点击:        作者:赵蓉花

 笔者接触的很多咨询个案 中涉及的问题多种多样,其中不 乏有很多学生提及自己与班主任 “斗智斗勇”的精彩片段,也不 乏有很多学生是被班主任介绍到 咨询室的。班主任几乎每天与学 生相处,是第一个能发现学生心 理问题的人,在这种形势下,班 主任完全可以运用心理知识和咨 询方面的一些技巧开展学生教育 工作,转变思想工作的视角,从 学生的行为转向学生的内在,把 教育与心理咨询技术有机结合起 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下面仅以心理咨询中“来访者中 心疗法”为例,具体考察其对班 主任教育工作的可借鉴之处。

 “来访者中心”的意思是咨询 师要在咨询过程中以来访者为中 心,随时把关注点集中在来访者 方面,要根据来访者关心的问题、 谈话的内容、思考的方向以及进 展的节奏和速度来决定咨询师本人的反应方式。

一、转变视角——班主任工 作的心理前提

1.把学生作为一个“全面的 人”看待

作为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的班 主任,首先要理解教育对象在喜 怒哀乐、所思所想、个性心理等 方面的差异,从具体的人及其具 体的心理出发来分析问题;尊重 学生的个性特点、人格、权利和 不同观点,真诚地关心学生的实 际困难及困扰其生活、学习等方 面的实际心理问题。随时把关注 点集中在学生方面,而不是以专 家自居,试图通过自己的解释、 建议和指导控制学生。

2.良好的关系——产生效能 的前提

罗杰斯强调咨询师在咨询关 系中是和谐的、真实的、真诚的、 团结的、正直而诚实的,没有保 守的偏见,并且能够在其自身有 机体验的基本原则上与来访者相 处。咨询中咨询师的这种定位对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中如何定位 自己的角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班主任工作中,给予学生真诚 的关怀、鼓励和信任,让学生体 会到你的真心,用爱心慢慢剥去 学生身上的那层保护膜,这也就 是心理咨询中常提到的共情、积 极关注和真诚,而这些又被学生 知觉到,就会极有利于建立良好 的师生关系。这种朋友式、伙伴 式的师生关系能消除学生的心理 障碍,释放其心理重负,同时也 是教师进行正常教育及学生接受 教育内容的必要前提。

二、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适度 引入

1.以学生为中心

 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 强调治疗主要是建立在求助者与咨 询师间积极的伙伴关系基础上,咨 询师不以权威或专家自居,而是一 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 班主任面对一位工作不负责 的班干部,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初你为什么竞选班委?”

学生沉默不语。

回应1:当初你自己选择竞选班 委,身为班委又不能很好履行自己 的职责,其他同学会怎么看待呢?

 分析:这种带有批评和责备 的回应只会让学生更加沉默。

回应2:我以前上学时竞选班 委就是为了更好锻炼自己,不过有 时候总是会和学习等其他方面有 些冲突,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分析:先从学生角度入手, 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消除 学生的心理防御,然后再指导学 生做出对个人与集体都有利的行 为,不着急批评学生,以“退”为 “进”。在学生有了良性体验的基 础上,与其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 ,使二者利益达成一致,甚至在 二者利益发生矛盾时,使学生在 良性体验的基础上心甘情愿为集 体做出牺牲。

2.运用共情,引起共鸣

共情即是从学生角度出发, 而不是以班主任自己的参考框架 去理解学生的能力。以共情的方 式对学生作出反应,是尝试与学 生同一思考,而不是代替其思考。

 一个学生说:“ 我已经很努 力去学数学,可是这次考试竟然 没有达到班级平均分,我觉得自 己的努力都白费了,我已经无能 为力了。”

回应1:一次努力不一定立竿 见影,或者你努力不够,你应该 继续努力,多做点题,多点自信, 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分析:这种回应是从班主任 而不是学生的角度做出的。班主 任教育的义务尽到了,学生的痛 苦却没有减轻,就像是隔靴挠痒, 对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没有起到 太大作用。

 回应2:对于自己努力没有得到好成绩,你感到很伤心,甚至我 听到有一点点气愤的感觉,是吗?

 分析:运用共情的技术,让 学生感到班主任是理解他的,这 样学生很容易在班主任的帮助下 排解不良情绪,重振信心。 共情中重要的是对学生及 其情感的接纳,班主任要理解学 生,放下主观的态度和认识,设 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 了解其所想所为的内在动机,不 以自己为参考去评判学生的是非 得失。因此,班主任要避免任何 使学生听起来像是批评和责备的 评论,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表示支 持和关切,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 然后再给予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 和力量,帮助学生主动寻找解决 问题的良策。

 3.价值中立原则的借鉴—— 无条件尊重

价值中立的原则,要求咨询 师对来访者的自述内容不加评价, 而且对来访者的价值观不做任何 评价,即保持完全中立。但是班主 任毕竟不同于心理咨询师,不能 过分强调价值中立,因此,在班主 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尝试 把“中立”与“引导”相结合,倾 向于先中立,然后再引导。同时, 价值中立并不是要班主任放弃自 己的价值观和立场,而是强调班 主任对学生的爱和无条件接纳与 尊重,这种尊重是建立在“人对 人”的基础上,以及感到学生是一 个有价值的人,不论其条件、感情 或行为怎样,是对学生积极关注 的一种体现。这样,在与学生交流 中就能很快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 离,解除学生的防范意识。

我遇到一个学生违反校规, 晚上溜出宿舍去网吧通宵玩网络 游戏。经过耐心的交流发现是他的父母刚刚离婚,原来他玩游戏 只是因为心里的痛苦没办法向其 他人述说,因而选择游戏作为发 泄。每一个学生的外在行为问题 都可能深藏着伤痕,作为班主任 不能总盯着学生的外在问题行 为,更应该通过心理探索找到学 生内在的动机。 和谐的关系、无条件尊重和共 情有助于创造一种气氛,在其中学 生可以宣泄他们对表达自己的恐惧, 并且与其体验取得密切的联系。

三、学会倾听,以逸待劳

尼克尔斯说:“倾听是一种艺 术,通过倾听,我们使用共情穿 越我们之间的距离……真诚的倾 听意味着悬置记忆、欲望和评价, 并且,至少是在一小段时间内, 是为另一个人而存在。”

1.大耳朵,小嘴巴

传统的班主任教育模式是 “我说,你听”,常常在时机不成 熟的情况下就急于教育学生,提 供建议,告诉学生“你可以……”“你 应该……”,却不见成效。当学生 救助时,他们更需要的是倾听, 找到一个宣泄的途径。为此,班 供“ 朵, 巴”,在倾听过程中以“嗯”“是 这样吗”等简短的语气鼓励学生 继续说下去。

2.缩小范围,及时反馈

因为学生表达的大部分信息 来自内部的参照系统,它们可能是 模糊而混淆的,如“我学习时很容 易受别人的影响”“我总觉得别人 在议论我”,“别人”的范围太大了, 班主任并不能确定“别人”是谁, 可以进一步询问学生:“你能说说 ‘别人’都有谁吗?”这时,学生就 会去思考他自己提到的“别人”都 有谁。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 中不能一味让学生跑开了说,在偏题的时候设定一个范围把学生 拉回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为 下面的谈话打下基础。

3.学会假设,不断验证

学生在刚开始与班主任的交 流中,由于防御心理和不安全感, 往往会对他们自己谈的内容有所 隐瞒,这时,班主任除了具有耐 心,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先提 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能和 我谈谈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慢 慢说下去,在学生解除防卫,充分 信任班主任的时候,可以慢慢把 自己的疑问一个个谨慎地抛出去, 感受学生的真实想法和状态。

4.比学生慢半拍

心理咨询中有句经典的 话——“贴着来访者的情和意”, 以此类推,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 要紧紧贴着学生,反应不能比学 生慢太多,也不能走到学生的前 面太多,最佳的距离是比学生慢 半拍,不要急于给学生提供答案。 这样既能紧紧跟着学生,也能让 学生自己顿悟,看到自己的问题, 找到解决的办法。

例如学生求助失眠了怎么 办,粗心了怎么办时,作为班主 任首先要明确学生在什么时候开 始意识到产生这些问题,学生在 求助前自己都做出过哪些努力, 同时,关键的是学生在什么情况 下不会出现此类症状,在确定究 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求助的问 题后,再慢慢与学生共同商量对 策,找到最好的、最适合他们的 办法,而不是一味给他们提供建 议,提供现成的方法。每个学生 的问题表现一样,但背后却有着 各种不同的原因,班主任提供的 方法可能具有普遍性,但不是适 合所有的学生。在面对此类学生,班主任就不能走得太急,应耐心 等待学生甚至走在学生的后面, 在学生走不动时推一把,协助学 生找到解决办法。

 四、控制情绪,变被动为主 动——移情与反移情对班主任工 作的启发

心理咨询中移情指的是求助 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 人物的情感或态度,投射到咨询 师身上的过程;反移情包括咨询 师对求助者的情感和态度,它是 咨询师针对移情或麻烦自己的事 物做出的真实、本色的反应。

与学生的相处中产生各种各 样的情感,矛盾和冲突也在所难 免,正面的交锋只会两败俱伤, 不仅有损班主任的尊严,更加剧 了学生的抵触情绪。我们有一个 学生与班主任作对,就是因为自 己一直都很乖,不会反抗,不管 对方是老师还是同学,而反抗老 师后觉得很舒服,觉得自己也有 了自己的原则,不会再为没有满 足别人的要求而感到难过。如果 从心理咨询角度分析,学生对班 主任产生了移情,把自己长久以 来对别人一直顺从的愤怒投射到 了班主任身上。学生表面对班主 任的反抗深藏着如此大的潜意 识,而这些内在的感受也只有深 入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被捕捉 到。可见,与学生的交流中,班 主任不能被学生的负面情绪牵着 走,更不能因为学生的抵触而丧 失了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此时的 班主任更需要以心理咨询师的姿 态接受事实,意识到自己的反移 情,缓和学生与自己的对立情绪, 再耐心展开询问、倾听,找到学 生问题的根本,同时,充分相信 学生有自我发现,自我帮助,自 我跨越,自我完善的能力。

五、结束语

青少年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 中有两个重要他人,一个是父母, 另一个就是教师。中学生特别是高 中学生,已经接近成年,他们自我 意识强,对外界反应敏感,情感体 验丰富,情绪起伏大,独立又依赖 家庭……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带来了 成长,也带来了困惑。作为班主任, 每天与他们朝夕相处,能第一时间 发现他们的问题,也是最能了解他 们的人,班主任的一句话往往就能 叩开一个学生的心门,如果能在他 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及时的心 理疏导和点拨,引导他们如何面对 这一切,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中的 “痛”,这对他们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完 全可以借鉴心理咨询中的有关方 法,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思想 教育之中,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引 导学生向着教育指引的方向发展。

 

本文刊登在2017 年第6期(总第317 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