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技术 > 走出阴霾拥抱希望——高三女生考试焦虑咨询手记
在线阅读
走出阴霾拥抱希望——高三女生考试焦虑咨询手记
时间:2019-10-22 15:35    点击:        作者:徐伟康

 

一、基本情况

求助者小琳,女生,18岁,汉族,高三年级。

平时成绩较好,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对她期望很高,对其教育非常严格,观念相对保守,同龄朋友较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人格特征:内向、敏感,追求完美。

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朴素,年貌相符,身材较瘦,进入咨询室时步态平稳,但神情有点紧张、焦虑。咨询过程对答流利,语速较快,能叙述自己的问题。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和恐惧情绪,从对数学考试焦虑开始,希望能退学重修,但尚未泛化,有求治愿望,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二、辅导目标和方法

围绕来访者的成长史、家庭家族史、问题的起因及发展过程,确定了辅导目标:学会情绪调节方法,降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目标。

这是考试焦虑引起的问题。中学阶段心理开始呈现出过渡性、闭锁性和动荡性的显著特点。心理处于一个前成熟期,很容易形成心理压力。运用认知疗法、森田疗法让其疾风骤雨式宣泄,即心理负荷过大而引起应激反应与行为。对心理辅导的过程就是提供心理支持,给予其积极的心理关注,使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得到排解和合理的释放,使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辅导过程

(一)辅导的第一个层面:情绪上的宣泄——倾听求助者的倾诉,让求助者将压抑的不良情绪体验宣泄出来。

刚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小琳脸色憔悴,眼神茫然而黯淡,还未开口,眼泪就流出来了。她自诉了情况:距离高考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我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窒息的学习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自寒假统考以来一直下降,数学更处于下滑趋势。为此,我整天惴惴不安。高考竞争如此激烈,大家都不敢松劲,别人都在专心致志、不浪费每一秒钟,而我却不能集中精力,现在一做数学题就心慌,特别是模拟考试时,完全不知道在做什么。虽然我学习的愿望很强烈,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样下去我怎么参加高考呢?面对书本却无法投入进去的时候,我真的感到很绝望。想休学复习明年再考,这样成功的机会是不是大一些?她的陈述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奈。

咨询老师给予了她无条件的心理关注和尊重,由于小琳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过程中的高竞争和高挑战性,负性情绪大量积压而没有得到合理宣泄,最终产生强烈的应激行为。通过倾诉、哭泣、娱乐等方式将内心的负性情绪发泄出来,小琳完全宣泄了自己的情绪,咨询者认真倾听,并给予安慰。

(二)辅导的第二个层面:情绪上的放松——运用放松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起信任、合作的伙伴关系。

预约五周,每周两次,每次50分钟。在这一阶段让求助者暴露问题,逐步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在与咨询者的交流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指导当事人弹性地执行作息制度,使生活、学习能愉快轻松进行,为以后的咨询过程创造条件。

师:小琳,你为什么想要放弃今年的高考机会?

琳: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在下降,学习状态一直也不好,我曾试着努力去改变,可是没用。今年肯定是考不上大学了。生活在一个教师家庭真是太难了。

师:你是怎样努力的,能谈谈吗?

琳:我一直在鼓励自己,我把每次考试都看成高考,尤其考数学时,我考前反复对自己说:这是我的强项,一定能考好。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因为考试焦虑,小琳又患上了睡眠障碍,这种障碍又进一步地使她的焦虑水平和意向增强,两者交互作用,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我教她学习运用言语和想象作自我放松,冥想放松,闭起眼睛,幻想着自己身处没有重力的环境,所有的手脚关节都是松弛的……让她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平稳安定的状态。我躺在温暖的沙滩上,感到舒服、能感受阳光的温暖,耳边听到海浪的声音,感到温暖而舒适我感到细沙柔软,阳光温暖,海风轻轻吹着杨柳我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我右手,流进我的肩膀里,等等,语言使她的精神得到愉悦和松弛,我借给小琳一盒磁带,让她平时按照指导依次放松。

正确评价自己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的环境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一个好的目标可以使人奋发努力,积极进取,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悅。只有在学习过程获取自我成就感和高峰体验,学习才有活力和激情,也才能有真正的进步。

(三)辅导的第三个层面:认知上的转变——围绕澄清来访者心理困惑及问题开展的咨询。

跳一跳才够得着的桃子是最好的,如果目标过高,超过自身实际能力或完全脱离现实,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学习时不是死死咬住预期目标,而是应该在关注它时踏踏实实地去把握过程,只有过程圆满了,结果和目标才会水到渠成。

这时小琳内心的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和思维已经开始暴露出来。比如,她对自己的要求过于完美,学习上的挫败感使她想以逃避的方式摆脱现实危机。

师:你认为要通过高考,应保持一种怎样的学习状态?

琳:心境应一直是平和良好,成绩应该稳步上升,至少不退步,学习注意力应高度集中,不分心,还有……要对照要求去做,反正现在非常糟糕。

师:到底糟糕到什么程度,你能详细告诉我吗?

琳:我的名次已降到全年级300多名,原来在全年级前50名。特别是数学竟然达不到优秀分数。而其他同学都进步了,学习也很专注。

师:自上学以来,你的成绩一直很好吗?

琳:(想了一会儿)也不是。我中考时成绩不错,刚升入高中时由于不适应,学习效率低,情绪低落,结果期中考试在班里排40名。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调整心态,成绩上去了,成为班里的前几名。

师:你感觉和同学之间的差距在拉大吧?你怎么知道他们都在专心学习呢?

琳:他们都对着书本一动不动,丝毫没有走神、焦躁的样子。

师:其实在你之前,你们班就曾有多名同学因跟你有类似的情况前来咨询。

听到这儿她很惊讶,自言自语地说:原来不只我有这样的烦恼啊!

师:对,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师:人都会在困难时情绪低落,又何况面对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呢?有点紧张、担忧是正常的。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其实你已经很优秀了,人不可能太完美。

在咨询过程中,我按照设计的焦虑等级表,让求助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首先让求助者想象最低等级的事件,当她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且全身放松。待求助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每次放松后,询问小琳有多少焦虑分数,如果超过25分,就继续放松。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求助者如此想象不再感到紧张为止,此时算一级脱敏。接着再让求助者想象高一级的刺激事件,然后放松。如此逐级进行,直到对最高级的刺激脱敏。这一过程持续了4周,同时要求来访者每次回去后将其作为作业来完成。

(四)辅导的第四个层面:行为上的改变——围绕克服考试焦虑的辅导,针对性的行为矫正。

与求助者讨论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压力及恐惧感的应对方法,通过放松技术,给予心理陪伴。将心理咨询比作一次心灵旅程,那么每一位求助者都是心旅人,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交流,就能够帮助他人减少孤独感。

琳:是的,平时自己感觉很压抑,却找不到突破口,总是生闷气。

师:你所遇到的问题都是每个同龄人共有的发展性问题。

琳:那我应该怎么办?

师:面对不好的学习状况,应该努力接受现实,逃避高考、惧怕失败,便整天想避免失败,于是时时刻刻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

琳:(沉思了一会儿)的确如此,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紧张、不安中学习,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担心在高考中出现,从而抑制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你是说现在的状态是高考压力大导致的吗?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师:可你毕竟还有机会啊!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轻易认输!难道你是一个轻言失败的人吗?

在心理辅导中小琳逐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为巩固咨询效果,咨询师又给她辅导缓解考试焦虑的自助性认知矫正策略。(1)检查自己的焦虑。要求来访者把自己有关高考的担忧写出来,将担忧的各项程序加以排列。让来访者将每次辅导中讨论的应对方法记在本子上,作为应对焦虑办法。(2)对焦虑进行合理性分析。分析自己所担忧的事项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从而找出认知错误。

让小琳逐步掌握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全方位改变自己,包括放松技术训练、记快乐日记、宽容自己的弱点、用感觉生活(而不是道理)、不与强迫观念对抗、做自己高兴的事等。逐渐看到小琳的脸上开始露出自信的笑容。

(五)辅导的第五个层面:习惯的养成——终止期

此阶段为终止期,解决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形成的依赖心理,促使个体学会自主地面对和适应现实生活。

调整人际关系,改变不良社会认知。小琳很多时候处于一种外在压力大和内在要求高、又相对孤立的状态,改善人际关系可以有效消除焦虑滋生土壤。鼓励小琳培养自己的生活乐趣,经常花点时间主动接触别人,逐渐改变封闭的生活方式。咨詢师提出了努力方向和一般发展性建议:要用积极思维考虑问题,在出现不能应付的事件时,保持放松,遇到挫折使用自我质辩来提升自信。还要多参加活动,不要每天坐在自习室里,经常锻炼身体,注意饮食,改善睡眠等。

四、反思

人常常会被非理性的思想和行为所困扰,而在咨询过程中,虽然咨询技术运用得当与否对整个咨询的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但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而言,一些非技术性因素,如人际性、社会性和情感性因素,对促进个体成长更为重要,如信任、温暖和无理由的关怀。作为一名心理咨询老师,应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尊重与关怀,合理地运用同理心,同时进行一定的价值干预。后来小琳虽然没考上一流名校,但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咨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桐乡,314500

本文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7期。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