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一线心育 > 巧用心理剧技术,艺术处理学生冲突
在线阅读
巧用心理剧技术,艺术处理学生冲突
时间:2016-02-22 11:18    点击:        作者:朱晓飞

   〔关键词〕心理剧;学生冲突;心理辅导

  办公室里两位学生像塑像一样并排站着,一个刚刚哭完,一个面有怨色,教师端坐在他们面前,严肃地丢出几个字:“说吧,怎么回事?”两个学生就像点了播放键,开始争论起来。教师时而叫停,时而呵斥,时而追问,时而威胁,总算把案情搞清楚,于是开始宣判,该道歉的道歉,该惩罚的惩罚,教师就像“法官审案”一样处理学生冲突。但学生冲突与众多因素有关,如认知发展水平、个性差异、交往技巧。所以,处理学生冲突,不仅仅是一个判断是非对错的问题,更要帮助学生处理情绪,发展道德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法官审案”式的处理方式,常常忽略了帮助学生处理情绪,更没有把握发展学生道德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机遇。要怎样把握这个机遇,更好地处理学生冲突呢?巧用心理剧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一、巧用“对话技术”全面了解冲突

  “对话技术”是心理剧的基本技术,导演用它引发主角与剧情中其他角色沟通,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首先苦恼的就是弄清事实,很多时候绞尽脑汁,也很难从学生口中把事情问出来,而且孩子也常常会无意识忽略某些对自己不利的内容。巧用心理剧对话技术,就可以完整地了解到事件的经过。

  一次在二年级值班,培熙(化名)跑过来说,义涛(化名)在打啸龙(化名)。我把他们俩叫来一问,原来义涛的一幅画被人乱添了很多圆圈,他听俊豪(化名)说是啸龙画的,很生气,就打了啸龙。按照常规处理方式,事情好像都清楚了,可以开始“判决”了。但是孩子常会无意识忽略某些细节。于是我叫来事件的相关学生,用心理剧的对话技术,让他们把事件用倒叙的方法重演一下。我一个情节一个情节地追问,他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回溯。整个事件清楚地展示在我面前,培熙最先在义涛的画上添加圆圈,另有两位同学也抢着去画,啸龙画时被俊豪看到,俊豪告诉义涛,于是就有了培熙来汇报的事情。经过对话和事件重演,培熙、啸龙等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义涛道了歉,义涛也觉得生气打人不对。借助这个契机,我告诉义涛碰到这种事时不能着急,要仔细了解是怎么回事,孩子们也都心悦诚服。

  如果不用“对话技术”重演事件,就很难收集到事件的完整经过。着急处理,容易让人“浑水摸鱼”,有时还会造成“冤假错案”。巧用“对话技术”让事件重演,低年级孩子在成人监督下回放这个过程,不用再多说什么,常常他们自己就会认识到事情的对错,省了苦口婆心,多了自发自觉。

  二、巧用“空椅子技术”调节冲突学生情绪

  “空椅子技术”是利用一张放在舞台中间的空椅子,让成员将其想象为一位他想诉说的对象,而展开对话,表达情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常常忽略学生情绪的处理。而冲突带来的激动情绪会让人们的思维变得狭窄,不让他们宣泄一下情绪,认识问题就无从谈起。巧用空椅子技术,就能很好地让冲突学生宣泄情绪。

  下午第三节课快要结束时,我长期跟踪的一个学生嘉盛(化名)出事了,他们班主任叫我上年段活动室救急。活动室里,宏宇(化名)还在抽泣,班主任板着脸,嘉盛冷脸侧身站着。班主任向我述说了事情经过。今天嘉盛是值日班长,看到宏宇和同桌讲话,就给他们小组扣星,宏宇觉得嘉盛不公平,你来我往地就打起来了,整个教室搞得乱七八糟。班主任越说越气,于是先去班级收拾残局了。

  我询问他们俩班主任说的对吗?宏宇抢先说他没有讲话,只是和同桌讨论数学题。嘉盛生气辩白,说他听到宏宇讲话,而且提醒了他三次。宏宇倒也直接,承认在讨论后有讲话,但不服气值日班长打人。我又把事情捋了一遍,他们对事情都没意见了。宏宇表态对于讲话他向嘉盛道歉,但是对嘉盛做事不公平还打人很不服气。我见嘉盛情绪还在,宏宇已经平静了,就叫宏宇先回教室。我问嘉盛:“宏宇向你道歉了,你怎么还很生气?”他说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他没有做错,班主任还说他没有做好,要他认错。我先同理了他的想法,并建议他向班主任说明,他不愿意。

  我决定运用空椅子技术,让嘉盛强烈的情绪得到舒缓。我告诉他,假设这张椅子坐着班主任,让他先练习一下要对班主任说的话。他思考了一会,就对着“班主任”控诉起来:“我怎么错了啊!明明宏宇上课讲话,我都提醒三次了,为什么不能扣星(他们的班规)啊!他一直骂我不公平,明明没有,其他同学都是在讨论。他还一直说‘你打我呀,你打我呀’……”嘉盛断断续续讲了一会。我看到他情绪开始平静下来,就引导他思考班主任和同学们为什么生气他“对”的做法,以及值日班长管理的目的。他想了很久,从他的表情中能看出来他有所感悟。

  如果不用“空椅子技术”宣泄学生情绪,学生很难去反思冲突;直接给他一个结论,还容易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对冲突的处理不利。巧用“空椅子技术”,既能很好地宣泄情绪,也能将内心冲突表面化。这时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很好地认识到问题,从而让冲突得到解决。

  三、巧用“角色交换技术”修正错误言行

  “角色交换技术”是指主角和舞台上的其他人互换角色,主角通过扮演与他有冲突的人的角色,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情况和对方的感受,探究人际关系的歪曲信念和进行行为矫正。在处理学生冲突时,经常是学生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本质,教师就早早下了“判决书”。巧用心理剧的角色交换技术,既能让学生认识错误本质,也发展了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有次等红绿灯时,我清楚地看到了对面校门口广场发生的一幕。六年级学生彦恺(化名)恶作剧,手在他们班志文(化名)的眼前挥动挑衅。志文很不高兴,双方争执后打了起来。我赶快去制止,虽然看到了事情的经过,出于习惯,我还是听他们说了事情的缘由。

  志文哭诉彦恺一直要跟他说一些谁爱谁的无聊话,他不想理他,彦恺就拿拳头在他面前挥来挥去。彦恺大声抢白,他只是拿拳头在志文面前挥了一下,又没有碰到他,而且志文重重地打了他一拳,还踢了他好几脚。他边说边把踢红的腿给

  我看。

  彦恺明显比志文壮多了,刚才打架明显他占上风。明明有错在先,这下又得了便宜还卖乖。被抓现行,教师一般会先批评彦恺,彦恺自觉没错也会不服气,教师就免不了用权威狠批他,要他认错道歉,彦恺即使道歉,那也是强扭的瓜。彦恺会这样辩驳,既和他处于青春期有关,也和他的道德认知水平有关,即从具体行为而不是行为背后的含义来考量行为。利用教师权威强行要其认错,反而会更加激发他的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不公平。

  我决定用心理剧的角色交换技术,来让他体验对方的感受。但是他正在气头上,直接扮演志文,阻抗会很大,他也会本能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要找一个可以类比出这种状态的情景。于是,我对他说,假设你是银行保安,我去取钱。我对你说,给我五百万,你会怎样?他停一下说不给。我连着说“给我”并向他靠近,看他有点不耐烦了。我拿出一支笔,说假装这是刀,在你的眼前晃来晃去,你会怎样?他没有犹豫就回答说会抓我报警。“你怎么能抓我呢?我刀又没碰到你,只是在你眼前晃。”我反问他。他愣住了、顿悟了、尴尬了。看他不好意思的样子,我说:“你知道要对志文说什么了吗?”他赶紧跑到志文跟前边哄边道歉,从他的表情我明白他知错了。

  如果不是通过“角色互换技术”,学生很难体验到他认知的狭隘,很难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巧用“角色互换技术”这种苏格拉底产婆术式的引导,让孩子的反省来自自身思考,而不是外在权威的强压,这样的“认错”才能真正在孩子心底生根发芽。

  把心理剧的技术灵活应用到处理学生冲突中,让学生自己来体验、思考,而不是教师“一纸判决”,直接给学生一个结论,这样既减轻了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的心理压力,又能帮学生处理情绪,更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从而完美地解决学生冲突。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厦门,361022)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