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盛开的鲜花,家长是鲜花的根,唯有根正,鲜花才会灿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家庭教育中第一位老师,他们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非常大的影响。唯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给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氛围。但是目前很多家长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误区,笔者就曾经经历过这些现象。
一、是家长教会了孩子推卸责任
一个雨后的周末,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书,附近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在和一个比她稍微大一点的男孩在草地上踢足球。一个不小心,小女孩一脚踢空,闪了个趔趄,跌坐在草坪上。恰巧跌倒的地方有一摊积水,弄脏了小女孩的裙子。小女孩“哇”一声大哭起来。闻声而来一个年轻妇女,貌似是小女孩的妈妈,一看到小女孩弄脏了衣服,厉声训斥起来:“怎么这么不小心,又把衣服弄脏了?刚洗的衣服!”边说边提起小女孩的胳膊,把她拎了起来。小女孩还未站稳,妈妈又用手指戳着她的脑门,撇着嘴说:“以后不带你出来玩了!”小女孩晃晃悠悠地抱着妈妈的腿,哭得更大声,边哭边指着旁边的男孩说:“是他把我推倒的!”站在一旁的小男孩一脸懵懂,不知所措地看着女孩。
看到这一幕,我惊呆了:明明是自己不小心摔倒的,怎么能污蔑男孩推倒自己呢?
这时,男孩的妈妈也急忙赶了过来,安抚着小女孩,并不断地向小女孩的妈妈道歉,不时地瞪一眼小男孩。小男孩委屈地哭了起来。
我轻轻地走了过去,蹲下身子摸了摸男孩的头,向两位妈妈描述了刚才看到的景象。妈妈们开始吃惊,继而尴尬地笑了笑,然后各自拉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
男孩的冤屈得到了申诉,可是我的内心依然不能平静,我在不断地思考:小女孩为什么要冤枉男孩呢?四五岁的孩子,内心幼稚纯洁,像一张白纸,可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疼惜,或者不想再被妈妈批评,她选择了将跌倒所要承担的责任推给男孩,借此来保全自己。我越想越害怕:如果长此以往,一旦小女孩再犯错误,她会不会形成惯性地将责任推给其他人呢?第一次推卸责任成功后,她以后会不会对事务毫无对错之心而不顾后果任性妄为呢?孩子的责任意识是不是就这样被磨灭了?试想,如果一开始年轻的妈妈看到小女孩跌倒,不是恶语相加训斥威胁小女孩,而是关心鼓励小女孩,小女孩不是就不会冤枉小男孩了吗?孩子的责任意识是不是就能够慢慢培养起来了呢?家长不当的言行,在孩子心灵洁白的纸上画上了灰色的一笔。
二、请接受孩子的善意
一个炎热的下午,我躲到自助餐厅里纳凉,顺便看点书。恰巧一对母子坐在我旁边。小男孩三四岁的样子,活泼又可爱;年轻的妈妈戴着眼镜,看她的着装打扮像是个白领。他们点了一份套餐。
就餐期间,妈妈对儿子说:“妈妈给你点了你最爱吃的鸡肉,妈妈爱不爱你呀?”
“爱!”小男孩边吃边看着妈妈,开心地笑着说。
一会儿,小男孩夹起一块鸡肉,高举着手欢快地送到妈妈嘴边,满怀期待地看着妈妈。可是妈妈皱了皱眉,用手把筷子挡住,不耐烦地躲开,语气生硬地说:“你知道妈妈在减肥,还给妈妈吃肉!”
小男孩热情的心仿佛被冷水浇了一下,收起了笑容,愣在那里。他像是犯了错误一样,默默地收回筷子,把鸡肉放到餐盘旁边。
看到这里,我有点难过。为了小男孩,更为了妈妈:小男孩一片孝心,把自己最爱吃的鸡肉送给妈妈吃,这是对妈妈多么纯真、多么质朴的爱啊,可是妈妈不仅没有接受孩子善意的举动,还训斥了孩子一顿,这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多么大的创伤啊!孩子怎么知道你正在减肥呢?即使是在减肥,那也应该向孩子说明情况,并对孩子的爱表示感谢和赞扬啊,怎么能训斥他呢?這以后还叫孩子怎么敢主动孝敬你、爱你啊?以后母子之间还怎么交流呢?年轻的妈妈缺乏与孩子沟通的能力,不能够认识到孩子的善意。
三、对孩子的爱,要细腻点
暑假期间,我看了一部名为《孔雀》的电影,感受颇深。其中一个镜头让我记忆尤为深刻:年轻的女孩征兵失败,心灰意冷地躲在房里不吃不喝。爸爸急忙踹开房门,一家人又拉胳膊又扯腿,将她摁倒在床上,然后朝她嘴里塞馒头。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镜头:父母怕女儿想不开,饿坏身体,就强迫女儿就范。虽粗鲁,却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父母对孩子粗犷的爱。这种爱,作为成年人,我们可以理解,可是,作为小学时期的孩童,他们能理解接受吗?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发生在上学期的一件事情。
一次,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厉害,于是班主任便把家长请到了学校。家长一来到办公室,看到孩子,气上心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板着脸吼道:“我给你吃,给你穿,给你学上,你还不用功,你还学什么学?不如回家打工算了。”孩子桀骜地反击道:“你们都不关心我,我还学习有什么用?我活着都没意思!”听到这话,家长生怕孩子想不开,语气便软了下来,说:“怎么不关心你?你要什么就给你买什么,这还不够关心?”“关心我?”孩子反问道:“你有给我做过一次营养餐吗?你有问我在学校过得开不开心吗?我学习不懂的时候,你有帮助安慰过我吗?你只会在我成绩退步的时候批评我!”孩子越说越激动,最后伤心地哭了起来。家长被问得无言以对,也默默地抽泣起来。母子俩哭成了一团。
原来,家长自以为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了,就是对孩子的爱,却忽略了孩子内心对情感的需求。家长对孩子爱得太粗犷,可是孩子年龄还小,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还不能理解接受这种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自认为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可是孩子却感受不到的原因。不被理解的爱,或许比厌恶更可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家庭的高素养教育环境,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如果根坏了,花朵不能汲取到充分的营养,肯定会枯萎;相同的道理,在家庭中,如果家长的教育出现了问题,那孩子也肯定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所以,要想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首先要学会做家长的艺术,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外国语学校,深圳,518107)
编辑/王 桢 终校/丁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