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沟通 > 父母的言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人格
在线阅读
父母的言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人格
时间:2017-05-10 10:24    点击:        作者:马军

 

〔关键词〕家庭教育;言传身教;人格教育

最近,坐公交车看到的一幕让我很有感触。

小女孩和爸爸一起坐公交车,女儿上来就坐在了老弱病残孕的专座上,爸爸坐在了后面。爸爸发现女儿坐在了老弱病残孕专座上,就对女儿喊:“傻孩子,快来这里,后面坐。”

女儿有些不解地问:“为什么呀?我坐在这里挺好的。”

爸爸解释道:“坐在前面,一会上来孕妇还要让座。站着多不舒服啊!”小女孩迟疑了一下,就站起来往后走,坐到了爸爸旁边。看上去这位爸爸坐公交车是非常有经验的,并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给了孩子,也很心疼自己的孩子,好像是个好爸爸。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下,他的这种言行,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是我,我不会干涉孩子坐什么位置。如果上来需要帮助的人,孩子主动让座,我会鼓励和赞赏孩子的行为,这样会让孩子养成好的品质。可是这位爸爸貌似疼爱的言行,只会让孩子养成自私的品性,思考问题从自我出发。虽是小事,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模式。

在公交车上,我还看到过另一幕。

一位爸爸抱着一个小男孩坐车,一开始爷俩一人一个座位。等到有人上车,爸爸突然把小男孩抱起来,小男孩疑惑地问:“爸爸,你抱我干什么?”

爸爸说:“宝贝,有人上车,小孩不能占座,所以爸爸把你抱起来,我们两个人坐一个座位,这个座位要让给大人坐。”

但是,上来的人并不多,小孩让出的位置并没人坐,这时爸爸又把小孩放到了原来的座位上。下一站上来很多人,这时小孩突然说:“爸爸,快把我抱起来,上来很多大人。”

这个小男孩在爸爸的正确引导下,知道给人让座,而且显得特别自然。这个小男孩今后的成长轨迹,和第一个小女孩的未来相比,我们就能断定肯定不一样。小男孩思考问题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小女孩可能就只考虑自己了。孩子之间的差距往往就是被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拉开的。两位爸爸可能都没注意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所以父母的言行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了孩子的人格。

生活中很多时候,父母会不知不觉影响到孩子的人格成长。在一次逛商场的时候,我听到一位妈妈这样对女儿说:“孩子你等一会,我看到一个很便宜的羽绒服,我给你奶奶买下来。”这位妈妈看着很孝顺,可能很节俭,但是这样对孩子说话就影响了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妈妈的这句话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是什么?给老人买东西要买便宜的,这个孩子长大了,给老人买东西,就可能专挑便宜的去买。

如果是我,我会对孩子说:“宝贝,这个羽绒服特别适合你奶奶,我怕错过了,所以我要给你奶奶买下,你等一会妈妈。”这样说,那种迫不及待的孝心就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了,行孝不能等的思想就植入了孩子的大脑。

人格是什么?从字源上看,我国古代汉语中没有“人格”这个词,但是有“人性”“人品”“品格”等相关的词。例如,最早讲到人性的孔子曾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个体差异来自环境和教育。

黄希庭教授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才智、情感、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这种知、情、意、行的复杂组织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包含着一个人受过去的影响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即人格应该是个体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统一的、独特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孩子人格的遗传因素我们没法改变,但是我们完全有可能也有机会为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创造后天的发展机会。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点帮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具体做法,希望能给家长朋友们带来一定的启发。

每当我领到稿费或拿到课酬的时候,我会对女儿说:“宝贝,我又挣到了一笔孝敬你爷爷奶奶的钱,你给他们送去吧。”女儿会夸奖我一句:“爸爸真孝顺!”妻子在一旁也会附和着说:“希望你以后挣的孝顺的钱越来越多。”

当女儿得知我要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封面人物的时候,对我说:“爸爸,你都上封面了,请我吃火锅去吧!”

我说:“可以,这个星期六中午,你别忘了叫上爷爷奶奶。”

女儿说:“还叫爷爷奶奶呀!”

我说:“当然了,你想吃火锅,你爷爷奶奶肯定也想吃,不情愿叫上爷爷奶奶啊!”

女儿说:“不是,我怎么没想到呢?你放心吧!我这就给爷爷奶奶打电话。以后只要去外面吃饭,我就会提前给他们通知。”这样就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的孝心。

在与妻子产生争执时,我总是退让。女儿有时会说:“爸爸,你在妈妈面前怎么这么畏缩啊!”

我会笑着对女儿说:“这哪叫畏缩啊!这叫以妥协换快乐。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争什么啊!争着争着就会把幸福丢掉的。”

女儿和妻子发生冲突时,也会来一句:“行行行,不争了,以妥协换快乐。”

这时,我会在一旁鼓励一下女儿。我和妻子妥协的行为也让女儿学会了忍让,这可能影响到她将来的婚姻幸福,和对亲人的宽容,也会影响到她将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一次,女儿情绪不好,我问:“怎么了?”

女儿不耐烦地对我说了一句不礼貌的话:“你看你个熊样,一边去。”

面对女儿的无理,我灵光乍现地来了一句:“对啊!英雄的模样就是爸爸这个样子的,这是我对‘熊样’的积极理解。”女儿立即被我的幽默逗乐了,不开心的心情随之烟消云散。如果我不是采取幽默的方式,而是把女儿指责一顿,女儿不仅听不进去,反而会加重她的坏心情。我相信我幽默的言行,也会让女儿养成用幽默处理问题的习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只要我们时刻留意,只要我们用心,就会抓住一切机会协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我认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主要是教会孩子怎么去做人。教孩子做人,在我们的传统学问中有很多经典的阐述,比如,《大学》中提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给我们怎样教孩子做人指明了方向,要比西方的一些心理学深刻得多,我们要利用好老祖宗的智慧,培养好我们的孩子。

家庭是影响孩子人格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影响孩子人格的关键人物。一个孩子人格出了问题,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几乎对他(她)束手无策,就像最高明的医生,也没有办法医治恶性肿瘤。请父母们切记自己的言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人格,所以生活中我们要慎言慎行,不能随心所欲。

 

(本文刊登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12期。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唐村中学,济宁,273522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