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沟通 > 做智慧的“调和者”,避免亲子冲突升级
在线阅读
做智慧的“调和者”,避免亲子冲突升级
时间:2017-03-21 14:48    点击:        作者:马军 孟庆方

 

〔关键词〕亲子冲突;智慧;调和者

某天下班一到家,就听见妻子在训斥女儿:“四点半放学,现在已经快六点了,你的数学作业才做三道题,这么长时间你干什么了?语文作业也没做,英语作业也没做。放学这么长时间了,人家自觉的孩子早把作业做完了。你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啊!你的时间这么不值钱啊!”

女儿也不示弱,气得跺着脚对妻子吼道:“没见过你这样的人,用你管啊!”

女儿的态度让妻子更来气:“不管你,你就能长这么大了,长能耐了是吧!”

女儿也不是省油的灯:“长能耐了,你能把我怎么样?”然后沉着脸,在那里生闷气。两人都在气头上,家里充满火药味。

这是妻子和女儿的一场冲突,在这个时候作为家庭的第三方,我明智的选择就是首先保持中立,然后找机会调和冲突,化解矛盾。如果站在妻子一方,孩子就太压抑了,一旦心里没有余地,就会感觉空间狭小,特别痛苦甚至是绝望。

如果站在女儿这一方,女儿就会借势反驳妻子,不利于女儿明辨是非,同时会损害妻子的权威,甚至影响今后教育女儿的效果。为了不让冲突升级,我作为第三方不参与冲突,静观其变,整理思路,为调和矛盾做足准备。

晚饭后,双方都冷静了许多,只是还有一点余火,这个时候是调和的最佳时机。

我对女儿说:“宝贝,当妈妈批评你的时候,心里是不是很不舒服?”

女儿对我怀有敌意地问:“你是不是在一旁看我们的笑话?”

面对女儿的质问,我幽默了一下:“有什么好笑的?妈妈火冒三丈,你在那里气得白眼珠子多,黑眼珠子少。我看得心里拔凉拔凉的。”

女儿听了我的话之后,露出了善意的笑容。

我接着问女儿:“怎么回事呀?放学这么长时间作业才做了这么少,能告诉爸爸时间浪费在哪了吗?爸爸想帮助你分析一下,避免以后不愉快的事情再次发生。”

女儿此时完全没有了戒备心:“来到家吃点东西,然后看了一会书,做作业的时候边做边玩,所以浪费了时间。”女儿说出了实情。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我对女儿和妻子分别做了如下调和。

一、用“认同”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女儿走出不愉快的心境

(一)用自己小时候同样的经历拉近和孩子心灵的距离

我引导女儿:“你感觉妈妈批评你是故意找你的茬吗?”

女儿不好意思地说:“不是。”

我给女儿讲了我小时候的经历:“爸爸小时候,也犯过和你同样的错误。你爷爷也是狠狠地批评了我。但是我发现一个秘密,想知道吗?”

女儿好奇地说:“想知道,什么秘密?快说说吧。”

我很有成就感地说:“当我犯错误时,你爷爷批评我,我越反驳你爷爷,他就越来气,批评得就越厉害。”

女儿点点头,有同感地说:“是的,我发现妈妈也是这样。”

我继续总结:“因为自己的错误引起别人的情绪,最好保持沉默。沉默会有效地消耗别人的不良情绪。所以,以后犯错误就别和妈妈争辩了好不好?或者主动说‘对不起,我错了’。”

女儿很轻松地接受了我的建议。用自己小时候同样的经历很容易拉近和孩子心灵的距离,孩子会认为原来爸爸妈妈也犯过同样的错,只要改了就是好孩子。

(二)做事的先后顺序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感

我问女儿:“吃零食、看书、玩还有学习哪一个更重要?”

女儿回答:“学习重要。”

我接着又问:“你认为应该先做重要的事情,还是先做不重要的事情?”

女儿回答:“重要的事情。”

我继续问:“现在知道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当了吗?”

女儿诚恳地说:“知道了,把事情的先后顺序弄颠倒了,应该先学习,然后再吃零食,看课外书,玩。”

启发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比抱怨指责更有用。我对女儿的领悟竖起了大拇指,并做了总结:“要事在前,好事在后。《大学》中有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事的先后顺序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感。”

女儿非常赞同我的观点。让孩子从小知道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特别重要,关系到孩子的人生效率和未来的幸福生活。

(三)我相信你早晚会成为一个有计划的人

女儿说:“爸爸,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但是我担心我以后还是做不到。”

孩子有这样的担心是正常的,这时候要给孩子信心。所以我对女儿说:“我相信你早晚会成为一个有计划的人。想知道爸爸是怎样成为有计划的人的吗?”女儿点点头,于是我把在圣仁谷教育集团学到的自我管理歌送给了女儿。具体内容如下:

我要学会自我管理,因为大德始于自制。我会关注生命的终点,因为这会让我鼓起勇气迈开脚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向前向上。我深深地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为此我将告别功利式和杂乱无章的学习方式。我会每日清晨定时苏醒,拥抱充满力量的灵魂。

一份时间在懒散的指缝中流逝而无法轻易察觉。等到一天无所事事我已无力回天,我要告别过去那注意力流离的时代。用心灵超越时空,用一小时的时光体验三小时的生命。而不是用一天的时间,只换来不知不觉的体验。

我会步步为营地践行着生命中的每个计划,绝不心急如焚,手忙脚乱。我会灵光乍现地处理生命中出现的任何危机,任何变故。欢喜的时候,我会留一丝宁静在心里,因为乐极生悲易生怒;愤怒的时候,我会放一滴泪水在心里,用慈悲之水灭那嗔恨之火;失落的时候,我会想想世事的无常,我来自于无也终将归于无;得志的时候,我会清醒地提醒自己,我原本要的并不多。我会爱惜父母给我的身体,决不放纵口腹之欲和生理欲望。在清淡中享受清福,在精气神中体验饱满。张开双臂,拥抱生命,迎接崭新的下一刻。

女儿立即就朗读了起来,我相信女儿经常读这篇充满心理正能量的文章,一定能看到自己美好的未来,会成为一个有计划的人,安排好时间和内容的关系。

二、用“理解”和“建议”让妻子恢复理智,找到教育方向

(一)只有和风细雨似的滋润,孩子才能慢慢茁壮成长

我没有指责妻子不能接纳女儿,因为指责可能激化矛盾,让人失去理智甚至发生争吵,会让妻子重新回到不良情绪之中。我关心地对妻子说:“气大伤身,以后这样的小事尽量控制住情绪,别和孩子生气,看着你气的那个样子真让人心疼。”

妻子也有些后悔地说:“你不知道,我看到她这样磨蹭,浪费时间实在心急,这个坏习惯会影响她今后的学习。”

我回应妻子:“是啊!我理解你的心情。你有没有发现,面对孩子的问题大发雷霆,虽然很痛快,但只是情绪的发泄,对孩子并没有真正的帮助,带来的是抵触和伤害。”

妻子说:“是的,只是痛快了自己,并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带着情绪教育孩子,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因为孩子会本能地抵触。所以暴风骤雨似的发泄,永远都是对孩子的摧残。只有和风细雨似的滋润,孩子才能慢慢茁壮成长。同样是“雨”,效果却不相同。

(二)你的计划是什么,接下来你计划干什么

我和妻子共同思考了孩子做作业计划性不强的原因,主要是平时给孩子下的指令太多,比如,做作业去,睡觉去,干这去,干那去……孩子习惯了听指令去做事,没有给孩子自己选择和做主的机会,所以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就弱一些。要改变孩子没有计划的习惯,必须从我们自身做起。我和妻子共同商量了今后引导女儿的语句,“你的计划是什么,接下来你计划干什么?”不要小看这个问法,这是典型的启发式提问,能主动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早日成为有计划的人,也能较早地开启孩子的慧心,激发孩子的行动力。达成共识后,妻子脸上露出了美丽的笑容。

在我的调和下,妻子与女儿都恢复了平静,又开心地有说有笑了。亲子冲突有时很难避免,在家庭中我们总在经历,但是怎么去面对却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从心理学上讲,指责或是被指责的一方,心理能量其实都不是很强大,都很容易受刺激。第三方的态度有时直接决定着家庭的和睦,所以要谨言慎行,在冲突中做一个维护大局,拥有智慧的“调和者”,避免矛盾升级,让家庭回归平静。

 本文刊登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5期。作者单位:1.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唐村中学,济宁,2735222.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唐村镇中心小学,273522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