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理解;亲子互动;初心
假期闲暇时浏览微信,看到一则朋友的分享,说是一位妈妈看到儿子拿回来的勉强及格的试卷,非常失望,觉得眼前自己的孩子没有之前那么好了,就好像之前的那个孩子丢了一样,所以就一时兴起,写了张寻人启事,来发泄心中的怨气。
“我有一个好孩子,可是后来丢失了,现在特登报寻找。他今年11岁,很聪明,但不骄傲。他热爱学习,做作业非常认真,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前三名。他很听话,从来不用父母操心。吃饭不挑食,身体健康,很少生病。他热爱劳动,积极做家务。不玩游戏,也很少看电视。他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在亲戚和长辈面前表现得彬彬有礼。他有很多品学兼优的朋友。在父母有烦心事时,他不会打扰,而是很懂事地来安慰父母。他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从不乱花钱。他做的每一件事都非常得体,让父母感到骄傲。可是,谁能告诉我,他现在在哪里呢?”
出人意料且戏剧性的是这位儿子也很聪明伶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写了一张寻人启事,寻找自己的“妈妈”。
“我有一个好妈妈,可是后来不见了。现在特登报寻找。妈妈很普通,她不像电影明星那样光彩照人,也没有市长那样大的权力,更不像世界首富那样有钱,但她很爱我。在我什么都不会,只会发出恼人的哭声时,她从不嫌弃我。她每天都慈爱地陪伴我。在深夜里,就算她很困了,甚至睡着了,但只要我发出一声哭叫,她就会立刻满怀关切地抱住我,紧张地查看我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再哄我睡觉。她花了好多时间教我这个小笨蛋说话和走路,虽然我学了很久才含混不清地说出了‘妈妈’这个词,但妈妈从来不说我笨,相反,她还兴高采烈地亲我,夸我聪明,让我大受鼓舞。
后来我上学了,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她依然很爱我。她说,早开的花不一定会早结果,早结果的不一定结的果就大。妈妈从来不因我的成绩而嘲笑我,她知道,越是成绩不好,越需要关心和鼓励。她还说,相比成绩而言,我的健康和快乐更重要。虽然我总是犯错,总是因为成绩不好让妈妈丢脸,但她依然很爱我,因为我是她的孩子。我也很爱妈妈,不是因为她是优秀工作者,而是因为她是我妈妈。”
这位妈妈看完儿子写的启事,顿然醒悟,明白了“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最后和儿子和解。
颇有兴趣地读完,然后分享,很是感慨。也从最开始的觉得很好玩到最后的沉重与感动,既为这对母子之间的互动点赞,也为最后的圆满结尾感动。应该说这位母亲和孩子都是充满智慧的,妈妈的智慧在于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及时醒悟;儿子的智慧在于没有直接对抗妈妈,而是采取了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简短的文章,背后的东西不由得让人扪心自问:这个小故事说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吗?我们自己不是同样在和孩子演同样的戏吗?或者是直接表达,或者是拳脚相加,渐渐地,在日渐增多的指责与抱怨中,我们有的迷失了自己,紧接着觉得眼前的这个孩子也怎么看都不顺眼,于是禁不住问:曾经的那个听话不淘气的孩子去哪了?
与之相对应的是,孩子和家长的反应简直是一模一样,对之前的那个妈妈很憧憬与向往,对眼前的这位妈妈要么是害怕躲避,要么是隔阂漠然,他们同样会禁不住问:曾经的那个爱我的,关心我的妈妈或爸爸去哪了?正是在这种相互的疑问中,彼此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
静下心想想,很多时候,或许并不是我们的“孩子”丢了,他们一直就在我们眼前,从未走远,只是我们自己视而不见。
当觉得自己的初心在世俗的眼光中慢慢远离,自己的眼神在比较中变得面目全非时,不妨轻轻拨开那障目的树叶,先找到自己,那个丢失的“孩子”自然就回来了。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教学研究室,郑州,450000)
编辑/曹朦升 终校/于 洪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