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青春期心理 > 天使在身边——小学三年级生命教育
在线阅读
天使在身边——小学三年级生命教育
时间:2019-12-03 12:56    点击:        作者:林燕玲

 

【活动背景】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的课改。打破传统的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惯例,建立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的新教育理念,是新一轮课改的目标和要求。近年来,小学生生命伤害事件(伤己、伤人、伤害动物、被伤害)屡有发生,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可喜的是,生命教育作为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新的教育,近年来正渐渐走进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并且引起了广泛关注。低年级着重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初步掌握生存的基本技能,形成喜欢自己、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课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为指导,紧紧围绕小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认识和思考生命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戏剧相关活动,对自己的生命有良好的认识和感悟,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感恩生命,形成良好的生命观。

【活动理念】

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大卫•库伯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他用学习循环模型来描述体验式学习,该模型包括四个步骤:

实际经历和体验——完全投入到当时当地的实际体验活动中;

观察和反思——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实际体验活动和经历;

抽象概念和归纳的形成——通过观察与思考,抽象出合乎逻辑的概念和理论;

在新环境中测试新概念的含义——运用这些理论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验证自己新形成的概念和理论。

教育戏剧通过整合多种戏剧方式,鼓励孩子在角色中体验,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讨论问题,探索问

【活动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感知生命的历程,理解爷爷与天使之间的守护关系,体会爷爷对生命的感恩。

活动重点的解决:通过定格画面+思路追踪的方式,帮助学生用角色身份进行思考,体验爷爷与天使之间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爷爷因为感恩而化解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哀伤的情绪,体会爷爷题解决的方式,这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观点是一致的,本课从这一理论中获得了有力的支持。

【活动对象分析】

我国台湾教育理论界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价值性的活动,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最明确的内涵。国内外研究发现,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已能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增强,情感体验逐步加深,自我控制逐步加强。同时,小学阶段是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儿童社会认知的许多方面在小学阶段都获得了迅速发展。然而,小学生自觉性较差,易受外界影响,具有明显的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特征,尤其是受暗示性更为突出。自制性虽随年级升高而稳步增强,但其行为明显受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的干扰。因此,基于以上对自我意识、认知发展和意志特点的分析,小学三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此时进行生命教育很有必要,能及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看待生命,树立良好的生命观。

【活动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准备】

《爷爷的天使》绘本PPT、类似音乐室或舞蹈室的教学场地、彩布

【活动方法】

讲故事、角色扮演、定格画面、良心巷等教育戏剧形式

【活动目标】

帮助学生相信故事的创设,带领学生初步感知死亡;

学会从感恩的角度化解学生对死亡的恐惧和哀伤情绪,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懂得欣赏生命、感恩生命;

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中的“天使”,懂得生命的互相守护,学会感恩生命。

【活动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感知生命的历程,理解爷爷与天使之间的守护关系,体会爷爷对生命的感恩。

活动重点的解决:通过定格画面+思路追踪的方式,帮助学生用角色身份进行思考,体验爷爷与天使之间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爷爷因为感恩而化解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哀伤的情绪,体会爷爷“幸运”的含义。难点:帮助学生感悟“天使在身边”,懂得感恩生命。

活动难点的解决:通过“良心巷”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天使”与自我之间的连接,通过对“天使”的感恩,自然过渡并连接到对身边人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恩。

【活动亮点】

通过对绘本故事进行改编,创设了安全的心理环境,易于学生打开思想,开放自己;

运用教育戏剧的相关手法,帮助学生在故事中觉察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从而转变自我;

角色扮演的方式易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点,具有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活动过程】

一、暖身:天使一二三(9分钟)

(一)教师活动

1.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心理课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动起来,进行好玩的暖身游戏吧!首先,我们看一下游戏规则。

2.教师出示PPT,说明游戏规则:

1)游戏开始时,参与者围成圈,其中一人在圈中成为喊口令的“主人”。(2)当“主人”发出口令“天使一二三”,并用手指向任意相邻的三人时,被指到的三个人需快速合体做出“天使”的造型。(3)当做错时,则需成为“主人”,代其发号施令;若完成,则原来的“主人”需继续发号施令,直到找到新“主人”。

3.教师指定“天使”的动作造型(可找三人示范“天使”的动作造型),说明要由三个人一起完成其中一部分动作。

4.进行游戏。

(二)学生活动

1.三位学生辅助教师说明“天使”动作造型。

2.学生围圈,其中一人先成为“主人”。

3.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打开身体,为课程内容做相关铺垫。

二、导入(1分钟)

(一)教师活动

师:还记得刚才我们进行的游戏中,模仿的是谁的动作造型吗?今天,我们的故事也是和天使有关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到故事中吧!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与暖身活动的连接,导入课堂内容。

三、主体活动(24分钟)

(一)讲故事(2分钟)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爷爷。一个叫“天天”的小朋友,他也不例外。他爷爷最喜欢给天天讲自己以前的故事了。但是,爷爷最近生病了,病得很严重。这天,天天去医院看望爷爷,爷爷又跟他讲起了自己的故事。爷爷对天天说:“我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秘密,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现在我决定告诉你,我的宝贝孙子。不管你相不相信,从我很小的时候起,我的身边就有一个天使,它一直陪伴着我成长。别人看不到它,但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它的陪伴,看见它在我左右,从未离开过。包括现在,它就在我的病床旁边,你的对面。不管我做什么,它都会在我身边,给我鼓励,给我勇气和信心。他总会在我遇到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出现,及时帮助我。它是我的守护天使。”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唤起学生的兴趣。

(二)定格画面+思路追踪(15分钟)

1.教师活动

1)师:爷爷在遇到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天使会怎么帮助他呢?请你用定格画面的形式展示出来。(此次上课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定格画面的形式了。如果学生没掌握,则需说明定格画面的展示方法。)

2)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其围圈讨论并排练。

3)学生排练时,教师相应地进入每组当中指导,或者考察每组的排练进度。

4)学生排练完毕后,教师抽取部分小组进行定格画面展示,并作相应的思路追踪,引导其他组学生理解展示内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角色中思考,体验爷爷与天使之间的情感,了解天使与爷爷之间的守护关系,体悟爷爷感恩生命的情感。

2.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围圈坐在一起,讨论天使帮助爷爷的画面并排练。

2)学生小组展示天使帮助爷爷的画面。

3)学生观看定格画面+思路追踪展示,理解天使帮助爷爷的过程,体悟爷爷感恩天使、感恩生命的情感。

(三)讲故事(1分钟)

1.教师活动

师:刚才我们看到,天使帮助了爷爷很多很多。但是,这一次,爷爷病得实在是太重了,天使也无能为力,它只能默默地陪在爷爷的病榻前。爷爷说完他和天使之间的点点滴滴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说:“我是很幸运的!”说完这句话后,爷爷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你们知道爷爷怎么了吗?为什么爷爷会说“我是很幸运的”这句话呢?

设计意图:初步帮助学生认知死亡,从爷爷的角度理解爷爷感恩生命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恩生命的角度化解对死亡的恐惧与哀伤的情绪。

2.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1)爷爷闭上眼睛代表着什么?(2)爷爷说“我是很幸运的”背后的原因。

(四)良心巷(6分钟)

1.教师活动

1)师:是的,爷爷离开了,他去世了,但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天天离开病房后,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事情,他的身边也出现了一个天使。如果你是天天,你在看到天使的那一刻,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教师指定一个学生成为“天使”,并用彩布对其进行装饰,作为“天使”的标志,并向其他学生说明:当“天使”经过身边的时候会停下来,请“天天”说出要对天使说的话。

3)其他学生分列两排,当“天使”从中经过时,便以“天天”的身份对其说一句话。

4)邀请“天天”和“天使”分享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如果实际活动过程中学生没有建立“天使”与“感恩”之间的连接,可进行这一步;如果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对“天使”说出一些感恩的话,

能够领悟爷爷与天使之间的积极情感,则可去掉这一步。在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说出了诸如“你就是爷爷的天使吧?”“你就是爷爷吧?”“天使你好,谢谢你”,这说明学生已经有具象化,所以我是没有进行这一步的。)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与“天使”的连接,在感恩“天使”的过程中感悟其具象意义,为之后的反思做情感铺垫。

2.学生活动

1)其中一名学生用彩布装饰,成为“天使”,其他学生分列两排,成为“天天”。当“天使”经过每一个“天天”的身边时,“天天”对“天使”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2)“天天”和“天使”分享自己在“良心巷”活动过程中的感受。

设计意图: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与“天使”之间的连接,引导学生分享对“天使”的感恩。

四、分享(6分钟)

1.      教师活动

1)师:刚才我听到大家对“天使”说了很多话,也很感谢天使来到我们身边。天使来到我们身边后,因为大家看不见它,所以它会幻化成我们身边的一个人,以便更好地陪伴我们。你觉得“天使”幻化成了你身边的谁呢?我们又是谁的天使呢?

2)教师邀请学生分享:

a.你觉得“天使”幻化成了你身边的谁呢?我们又是谁的天使?

b.“天使”其实是什么?“天使”真的存在吗?

2.学生活动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分享。

课堂总结:在我们的身边,原来潜藏着这么多的“天使”呢!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个、甚至不止一个“天使”在守护,我们是很幸运的。下课后,请你记得跟你身边的“天使”说一声“谢谢”!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抽离故事,回归现实,进行实际性思考,以了解学生是否有所领悟,并产生自己的思考。同时,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天使”,具象化“天使”的意义。

【活动反思】

绘本《爷爷的天使》讲述了爷爷在病床上对孙子知足而又充满感恩地说完自己的一生的故事。从一个成人的角度,似乎很难对孩子解释死亡这件事。但是,死亡是人生的必经历程,是一个无比寻常的事情,每一个人总是要面对的。如何帮助孩子积极地认知死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个绘本打动我的便是爷爷用感恩的心情去看待生命,从而在弥留之际消解了对死亡的恐惧,没有产生哀伤情绪,因此我从这个绘本故事带给我的触动出发,设计了本节课,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树立良好的生命观。

上完这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对生命的感恩实在太难能可贵了!当我提及“爷爷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爷爷是怎么了”的时候,学生都知道爷爷是死去了,说明他们对于死亡是有一定认识的,但因为爷爷一生有“天使”守护,他们又显得特别平静和新奇。而在进行到“良心巷”活动的时候,有的学生对着“天使”说“你就是爷爷那个天使吗?”“你就是爷爷吧?”,这说明学生理解了故事的内容,感受到了爷爷与“天使”之间的积极情感;有的学生对“天使”说“天使,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吧!”“天使,你也要保护我哦!”,这说明他们建立了与“天使”之间的连接,认知到了“天使”在生命中的具体意义,懂得了欣赏生命;有的则向“天使”问好,还对“天使”表达感谢,这些说明学生已经初步懂得感恩生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学生在接下来的反思阶段就很自然地提及了生命中的那些“天使”,比如,有的学生说“天使”是警察、是医生、是消防员,有的说“天使”是爸爸妈妈、是亲人朋友、是自己的小伙伴等。这些在课堂上自然流露的表述,让我因学生纯粹的心灵和他们感恩生命的感知而感动。

希望上完这节课后,这一切都会成为积极的力量,帮助学生用积极的情感化解生命中的哀伤,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们的生命发挥积极的影响。

注:本教学设计荣获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评比活动特等奖。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广州,510000

本文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34期。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