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青春期心理 > 点亮我的星星
在线阅读
点亮我的星星
时间:2019-10-30 16:45    点击:        作者:罗冬香

 

【活动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将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比较积极合理的评价。

【活动目标】

1.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闪光点。

2.  引导学生对自己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

3.  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面对自己的不足,并有意愿去完善自己。

【活动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对自己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难点是能够面对自己的不足并有意愿去完善自己。

【活动对象及时间】

四年级学生,40分钟。

【活动准备】

A4纸、黑色水笔、星星贴纸、多媒体课件

【活动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一)热身游戏:大风吹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热身游戏,好不好?生:好。

师: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作“大风吹”。当老师说“大风吹”的时候,你们就问“吹什么”,我会“吹”各种不同的特征,比如我说“吹戴手表的人”,戴手表的人就要马上站起来。明白了吗?(生点头)

师:我们先来试一下,“大风吹”。

生:吹什么?

师:吹戴手表的人。(戴手表的学生陆续站了起来)好,请坐。老师看看哪些同学反应最快、注意力最集中,我们继续。

吹的内容可以是:男生/女生、勇敢/爱笑/坚强/乐观/认真的学生等。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关注到自己,为后续的课程作准备。

师:我们这个游戏当中提到了一些品质,有些同学能够立马就站起来,没站起来的同学对自己的品质可能还不太确定。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自己。

(二)画手印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白纸上画下自己的手印。把左手按在纸上,用笔画轮廓,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姓名。

师:与小组里的其他同学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1:我的手指比他的长。生2:他的手比我的大。

师:每个人的手印都不一样,对不对?生3:我们俩的差不多。

师:差不多是有些相似,是不是还能找出不同的地方呢?

3:确实有不一样的,我们手指的粗细不一样。

师:从刚才的活动当中,我们发现了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手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与他人不一样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独特的专属星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闪光点,进而引出课题。

二、探索自己的专属星星

课件展示:

(一)摘星星

1.      自己眼中的我

师:现在,让我们来进行一个“摘星星”的小活动。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颗星星,星星里面有一个词语,请同学们认真找一找,你觉得哪些词语符合你自己,就把它写在自己的星星贴纸上,并贴在自己的手印里面,代表你摘到了这颗星星。除了这些词语,如果你想到有其他更符合的也可以写下来。

教师请两三位同学起来分享自己都摘得了哪些星星,并点评:我们把掌声送给刚才的三位同学,他们都很勇敢,也很开放、真诚地跟大家分享了自己。设计意图:课件展示的词语都是褒义词,充满

正能量,大多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及性格特征。还留有一些空白星星,以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积极面,有利于自信的建立。

2.      他人眼中的我

师:接下来,让我们小组合作,前后桌为一个小组,帮助小组成员补充符合的星星,注意贴在他手印的外面。(小组成员分发的星星贴纸颜色不同,便于区分哪些是自己摘得的,哪些是小组成员送的。)

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在你的纸上多了哪些星星呢?看到这些星星你的心情怎样?这些星星你平时有注意到吗?你想对帮你补充星星的同学说什么?这颗星星是谁帮你补充的呢?请你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他的这个点。(教师适时提出相应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别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二)找星星:优点大轰炸

教师关注“送星星”环节不开心的同学,请他们上台,让全班同学帮忙一起寻找、点亮星星,提示只能说优点。

师:老师看到有一些同学摘到的星星比较少,夜空没有那么亮,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他好不好?

设计意图:可能有一部分同学上一个环节收到的是消极的评价或者摘到的星星很少,心情因此变得低落,通过这个环节可以重塑学生的信心,使其对自己的评价变得积极。

(三)点亮星星:面对不足

师:我们身上除了有优点,还有什么呀?生:缺点。

师:对了,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你们瞧,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

1       课堂上,一名同学在发言,小美有不同的意见,没等别人说完,她就大喊大叫,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明明是个写作高手,他平时非常注意积累,也经常阅读,可每次都是因为字迹不工整被老师白白扣了卷面分。

师:这两位同学身上有什么缺点呢?生1:小美爱插话。

2:小刚写字不工整。

师: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美应该怎么做呢?生1:她要先等别人把话说完。

师:也就是说小美不够有耐心,她要训练自己这方面的品质,对不对?(生点头)有什么小方法可以提醒她不插话呢?

2:让她在自己的课桌上写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等别人说完”。

师: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经过同学们的帮助,小美改掉了“爱插话”的坏习惯。你们看,她的星星被点亮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明明,他的字要怎么办呢?生1:可以练字。

2:可以买一个字帖。生3:要每天坚持练。

师:哇,同学们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具体实用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明明的字果真有了进步。看,他的星星也被点亮啦!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除了有优点,还有缺点。意识到只要努力,自己身上的缺点也是可以改正的。

三、总结提升——我的小传

师:通过前面的活动和学习,同学们对自己肯定有了一个更清晰和明确的认识。现在,请大家来写一写“我的小传”。

我的小传

我叫         ,性别              ,今年     岁。听大人说,我小时候是个          的学生。我有很多优点:        ,但我还有不足:     。我决心做得更好,让更多的人喜欢我。我有一个美丽的理想:         

教师请两三位同学起来分享自己的小传,并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传的填写,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积极合理的评价,并且对自己身上的优缺点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理想有一个促进作用。

师小结:我们每个人就像这个夜空一样,身上有许多发出光芒的星星,也还存在一些黯淡的星星。只要同学们努力地去点亮你的星星,让自己的优点更明显,把缺点转化为优点,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最独特、最闪亮的夜空。

【活动点评】

冬香老师这节课,是我们在福建省泉州区域教研共同体里反复研磨的一节课,历时两年,每个学期都研磨一次,课例的最初版本和现在的这版大相径庭。虽然这个版本还可以继续研磨,但我们觉得它已经有了璞玉的雏形。

这节课聚焦于“认识自我”主题,重点是认识自己的优点。虽然每个环节都似曾相识,可以找到经典游戏的影子,比如“自己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优点大轰炸”,但是通过“星星”这条线索的引入,整节课焕然一新,有了新的活力和精神气。

“大风吹”环节是课前热身活动,目的在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个环节也可以不作为课例的一部分呈现,但是,为了保证整节课的流畅性,我们保留了。画手印是本节课真正意义上的暖身活动,在课的伊始呈现,增加了一丝神秘感。目的是为了突出每个学生的独一无二,引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闪光点,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了铺垫。而后老师请学生摘取自己的专属星星(老师借助闪光的星星来比喻每个人的闪光点和特质),分“自己眼中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两个层次,分别贴于手掌中和手掌外。这个环节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星星”,以及如何面对他人写给自己的“星星”,因为学生互相写的未必都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比如课堂上就有学生收到的星星是“暴躁”。在这个环节后,每个学生手中和手外的星星数量和内容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接下来的环节,老师选择关注星星比较少的学生,让大家帮忙找他的星星,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星星的点亮,呼应了课题。本来,这节课在这里就可以结束了,然而一个人的特质中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因此冬香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大家帮案例中的主角改掉缺点,点亮他们的星星,让大家意识到,缺点可以转化,侧面呼应了“他人眼中的我”这个层次中可能出现的“缺点”。最后是整合环节,让学生写一篇“我的小传”,重温前几个环节中自己写的特质,思考自己还可以完善的地方。

纵观整节课例,围绕“摘星星—找星星—点亮星星”展开,线索清晰,同时又包含着递进性,让学生不仅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还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能够更客观地接纳自己和反思自己。当然,美中不足的是,如果在“优点大轰炸”和“面对不足”以及“我的小传”这三个环节可以继续用到“手掌”这个铺垫,“我的小传”可以融入“星星”线索,也许整节课的一体感会更强,也会更聚焦些。另外,整节课有五个环节,有些饱满,冬香老师上起来虽然行云流水,却有点平均用力。如果要使整节课有所留白,可以聚焦在特质中的优点层面,在“优点大轰炸”环节,可以多给学生时间去感受,而涉及缺点层面,可以另起一课时来解决。

点评者:洪慧芳,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教研员。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见龙亭实验小学,泉州,362000

本文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31期。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