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心智模式又叫心智模型,是指深植于我们心中的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心智模式具有偏执性,人们总是透过自己的心智模式来解释世界。人们眼睛看到的东西(是“存在”的和完整的)与经观察后记在头脑里的东西(是假设的和简化的)往往是不一致的。对于自己想看到的、符合自己“口味”(由心智模式决定)的东西,加以记忆、利用,而对不符合“口味”的东西予以排斥,从而本能地强化了自己原有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的偏执性使人们难以客观、公正地观察和思考,往往作出轻率的决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太难了。”“我这脑袋就是笨,我不可能学好数学。”……心智模式的偏执性很容易让学生掉进困境里出不来,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透过觉察进而转念,走出困境,看到方向和目标,并采取实际行动。
【理论背景】
1.理性情绪疗法。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2.田字脱困法。事情本身从来不给我们压力,压力是我们对事情的反应。而我们对事情的反应来自每个人不同的信念系统。所以,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看到,反应也可能是不一样的。田字脱困法旨在运用语言,让学生脱离困境看到方向,摒弃消极的想法,用积极进取的态度确定清晰的行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及时察觉自己掉进了困境,并愿意走出困境。
2.学会使用“田字脱困法”走出困境。
【活动方法】
多媒体教学、活动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活动对象】
高一学生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PPT呈现以下两幅图片,提出问题:
1.通过观察这两幅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2.(PPT旋转图片,见图1、图2)你又发现了什么?(同一张图片,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3.联系自己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享,我们发现,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简单的图片旋转,让学生结合日常学习生活分享所思所想,引发兴趣,导入主题。
二、理论引导,夯实基础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因此要消除情绪困扰,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理性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A代表事件,B代表认知,C代表情绪行为。
教师:有一天你正在路上走着,突然从后面被人撞倒在地,摔得很疼,你当时会如何反应?
学生:生气、愤怒、想骂人……
教师:可是回头发现,哦,原来他是个盲人,此刻你会作何反应?
学生:不生气了,觉得没什么,他也不是故意的……
教师:同一件事情,结果一个生气、愤怒,一个瞬间消气,原因是什么?
学生:想法变了……
教师: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学生发言。(略)
设计意图:理论高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将枯燥的理论以合适的时机运用于课堂,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有所体验、感悟,再通过学生的相互分享内化成日后指导学生行为的动力。
三、自我开放,引发行动
(一)活动体验:变“难、不、没”为“如何”
规则:
1.写出一句自己常说的包含“难”“不”“没”三个字中任何一个字的话,两人一组说给对方听。
2.将这句话中的“难”“不”“没”改为“如何”,两人一组说给对方听。
3.分享你在说这两句话和听到别人说这两句话时的感受。
设计意图:一个词的替换能让学生迅速转念,从困境中看到方向。
(二)自我开放
1. 教师自我开放
教师:我现在遇到一个困境——讲公开课太难了。从这句话中你可以看到我的需求是什么?
学生:想要讲好公开课。
教师:那我怎样做才能讲好公开课呢?要具备哪些能力?
学生回答。(略)
教师:综上所述,我需要从以下四方面作好准备,才有可能讲好公开课: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作好课前准备;参加教研活动;多听课讲课。为了讲好公开课,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1)看专业书。
4月份:《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心理健康教案集锦》;
5月份《团体心理辅导模式》(上下两册);
6月份:《团体心理游戏使用解析》;
7月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参加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3月份:参加区里组织的培训;
4月份和5月份:先后两次参加李中莹老师的幸福关系学专业咨询技巧班;
每周末参加心理教师的督导培训。
(3)掌握学情。
设计调查问卷,征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与学生面对面交谈,找出他们的“需求点”;设计教师、家长问卷,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的
需求。
(4)课前准备各种材料,包括PPT、团体活动所需要的材料等。
(5)参加市、区、学校组织的各级教研活动,通过朋辈辅导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丰富学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4月份参加区里组织的教研活动展评课。
(6)5月份积极准备烟台市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健康活动周活动。
板书设计:田字脱困法。(见图3)
设计意图:教师的自我开放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榜样,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困境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要自己有勇气去面对,加之正确的方向引导及有效的实际行动,就会走出困境。
2.自我探索:学生根据刚才呈现的困境一步步脱困,教师视情况指引。
3.小组分享讨论:如何利用田字脱困法走出困境?教师对各个小组视情况指引。
4.全班分享:分享过程中,教师指引的重点放在如何落实行动走出困境上。
学生的案例分享:
困境:我觉得学好数学太难了。需求:我要学好数学。
能力:当我具备了以下条件我就能学好数学:
(1)上课认真听讲。
(2)不会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3)课后认真复习。
(4)课前做好预习。
条件:当我具备了以下条件我就能拥有上面的能力。
(1)集中注意力。
教师指引:①理清目标和障碍的关系。目标是提高数学成绩,障碍是注意力分散。当发现自己走神的时候,一想到目标就能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上课认真听讲上,训练多次之后就会形成习惯。
②用舒尔特方格提升注意力。
(2)上课过程中将听不懂的作好标记,课上抓紧时间向老师请教。
(3)上课过程中老师没时间的话,找到老师或者同学约定课后请教时间。
(4)准备计划本,制定详细的计划,完成的画“√”,未完成的画“×”,并在当天找其他时间补上。
(5)每天晚自习18:00—18:40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并整理错题集。
(6)周末、周二、周四19:00—19:30预习功课。
(7)预习过程中看不懂的作好标记,与相关老师和同学约定好,利用课间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最后,教师提出建议:每两个同学结成搭档,相互支持。
设计意图:通过理论指引,让学生直接把重点放在如何利用田字脱困法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上,在自我探索、小组分享、全班分享和教师指引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要走出当前的困境具体要做的事情,然后采取实际行动走出困境。
【活动反思】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联系到日常的教学,这两段话给我的启发是教学内容由教材确定,教学过程由心而发。
最近几年在教学中,困扰我最多的是如何将理论与生活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以前我对理论的理解是:太高了,离实际生活太远,没什么用处。经过几年的探索,才恍然大悟,不是理论没用,而是我没有将理论用于生活、指导生活。
受此启发,我观察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事太难了”“我根本不行”“让我做这件事情根本没可能”之类的话。在说这些话的同时,人们将解决问题的所有的可能性都抹杀了,任由自己掉进困境,无法自拔。看到学生们小小年纪就轻易地放弃着实心痛,于是我想利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我翻阅了相关心理学的理论书籍,发现理性情绪疗法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很有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设计了“一念之转”一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转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导致不同结果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态度(信念),同一件事情只要转变观念,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出现;再利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抹杀一切可能性的词语,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体验两句话带来的不同感受,学生恍然大悟,从掉进困境马上转向如何解决;接着利用“田字脱困法”,让学生找到走出困境的具体路径,并制定详细计划,两两结成联盟,课后相互支持,为学生的课后自觉应用奠定了基础。一堂课就在紧锣密鼓、不知不觉中度过。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课后的跟进和指导,心理教师的力量有限,如何能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一起支持学生成长是接下来重点要思考和实施的。
【专家点评】
林老师的这堂课即有高度又有深度。抓住学生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又很难解决的问题,结合相关心理学理论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将枯燥的理论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有所体验、感悟,再通过学生的相互分享内化成日后指导学生行为的动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在授课过程中,林老师始终秉持“中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焦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觉察困境、跳出困境上,关注的是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成长,注重学生内在的自我探索,这体现了林老师较高的心理学专业素养。
点评者:路观芝,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3]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拓展性课程教材《心理健康学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第十四中学,烟台,264000。该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理事单位)
本文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