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青春期心理 > 感恩父母
在线阅读
感恩父母
时间:2019-09-11 14:44    点击:        作者:周威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心理游戏——摇篮曲引导学生体验或感知父母的爱,增强学生感恩父母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认知目标:阅读和分享爱的故事,思考心灵鸡汤《一生》,引导学生形成感恩父母的积极的认知观念。

行为目标:让学生分享、了解感恩父母的技巧,以课后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积极的感恩行为,养成良好的感恩父母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父母之爱,增强学生感恩父母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感恩父母的积极的认知观念;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积极的感恩行为。

难点:让学生将感恩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感恩习惯。

【活动对象】

中职高一学生

【活动准备】

课件、教案、学案

两名朗诵者,课上有感情地朗诵《一生》音乐《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3分钟)

教师:在你生命中,对你重要的排在前三的人有哪些?

学生:母亲、父亲、老师、朋友……

教师:很多同学的答案里都包括自己的父母,我的答案也一样。父母给我们生命,保护我们长大,其间很多点点滴滴或让我们温暖或让我们难以忘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恩父母”。

设计意图:首先提出贴近生活、易于启发思考的课堂导入问题,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轻松地进入课堂。

二、心理游戏——摇篮曲(15分钟)

教师:大家还记得自己在父母怀抱里的感觉吗?还记得在摇篮里的感觉吗?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游戏——摇篮曲,重温摇篮里的幸福。

PPT展示游戏规则:

1.  一位成员为挑战者,其他为保护者;

2.  保护者分成面对面两排蹲好,面对面的保护者伸出双手相互紧握,形成一个“人手摇篮”;

3.  挑战者背向“摇篮”,将整个身体慢慢地躺倒在“摇篮”上,并紧闭双眼;

4.  保护者同时发力站起,抬起挑战者,左右轻轻来回摇动,同时轻唱《摇篮曲》的一段“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我们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5.  唱完后,保护者一起合力,先放下挑战者的脚,再推其后背让其直立站好,挑战完成。

6.  每个成员轮流尝试当一次挑战者。心理游戏注意事项:

1.  讲解规则时,带领学生唱一遍“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我们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此举用来控制每次挑战的时间,同时让挑战者更能体验摇篮的感觉;

2.  第一轮挑战可以慢一点,教师到学生中去指导,让所有学生把握如何搭建摇篮、挑战者如何躺在摇篮上并用心体验;

3.  游戏过程中播放《摇篮曲》做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4.  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在强调安全的同时,应鼓励每位同学大胆去挑战一次。

分享体验:作为挑战者,当你的组员稳稳地把你接住、抬起并轻轻摇动,为你唱着《摇篮曲》时,你有什么感受?你联想到自己生活中哪些事情?

学生1:我感到安心、舒服、感动、幸福。我联想到周末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很幸福。

学生2:我看到我的组员非常辛苦地抬起我,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尽管抚养我们没有经验,有时候会遇到挫折,但仍然坚持抚养我、教育我,我很感动也很感激他们。

教师:在摇篮中,我们感到安心、舒服、幸福

(借用学生的词语),我相信这些感觉在日常与父母的共同生活中也时常有,这就是父母对你们的爱。接下来,我们欣赏一则“爱的故事”。

设计意图:心理游戏——摇篮曲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重温父母怀抱,体验父母爱的温暖。在进行游戏时,教师需指导保护者共同搭建一个让挑战者安心的人手“摇篮”,同时鼓励每一个挑战者大胆、放心地去体验。背景音乐《摇篮曲》以及保护者为挑战者唱的摇篮曲,能强化学生的体验。

三、爱的故事(6分钟)

“爱的故事”:(PPT展示)

汶川大地震中有这样一位母亲,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拄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看到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教师:或许目前父母对你的爱,没有如此超越生死,没有如此轰轰烈烈,这是幸运的,我们父母的爱多是平凡的,平凡中蕴含感动。请大家轻轻地闭上双眼,想想父母为你做过的令你感动的事情。来吧,让心中的感动流动出来。(让学生闭眼静思1分钟,然后分享。分享时老师做到认真倾听、及时共情和准确反馈,对典型事例可做升华教育。此处可播放温暖、柔和的背景音乐)

学生1:下雨天,爸爸接我放学回家,将伞的大部分都给我挡雨,自己淋湿了也不在意。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好幸福。

学生2:周末爸妈在家陪我,做好吃的或者一起外出游玩,很开心很幸福。

学生3:自己生病时,父母寸步不离地守在身边,照顾我,关心我,感觉很幸福。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一例真实伟大的母爱故事,感受父母爱的伟大之处,同时联系生活,分享自己的“爱的故事”。此环节,教师需营造师生认真倾听、真诚接纳的氛围,教师需共情学生分享的故事及其背后的情感,并做适当的升华和教育,从而带动学生对父母之爱产生深刻认知。

四、心灵鸡汤——散文诗《一生》(节选)(5分钟)

一生》: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地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

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既漂亮又贵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着它到泥坑里玩耍;

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

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

当你11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你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你让她坐另一排去;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

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却整一个月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

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

当你17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抱着电话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

请两位学生朗读,安排一位学生读前半部分,另一位学生读后半部分,两人读的内容形成对比。两位朗读学生需课前安排,精心准备。

教师:你觉得《一生》中“她”是怎样一个人?学生:伟大、无私奉献……

教师:你觉得《一生》中“我”是怎样一个人?学生:自私、调皮……

教师:“她”或“我”存在现实中,生活你们曾见过吗?或者他们的特点在你们身上有没有体现?

学生1:有,看到过。

学生2: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

教师:在成长中,父母可能大多数是以自己的思想、方式来爱你们。有时候让你们如沐春风般温暖,有时候可能不合你们胃口,同时,随着你们逐渐长大,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难免有时候父母给的和你们想要的不一致。你们产生矛盾、争吵,你感到难过、伤心、委屈,有时候这是难以避免的,毕竟父母不是你,你也不是父母,两者不可能完全一致。我想说,以后当你跟父母有冲突时,试着放下脾气,多看看父母行为背后的爱,用感恩的心化解你与父母的冲突,学会感恩父母。

设计意图:目前很多亲子冲突让父母感觉子女没有感恩意识,让子女感觉自己不被父母爱,心灵鸡汤《一生》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多看到父母行为背后的爱,多理解和包容父母,感恩父母。

五、感恩父母金点子(15分钟)

小组讨论:每人分享自己使用过的或想到的感恩父母的方法。选一位成员当记录员,并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大家分享了很多实用的感恩父母的方法,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大家可以选一些适合自己的去做做。(PPT展示一些感恩父母的技巧)其实,感恩父母,不在于你要做多么伟大的事,跟父母好好说话、每周一个电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健康地活着等等,都是感恩父母的体现。希望大家以后感恩父母,不仅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让父母在你们的行动中感受到来自子女的爱,相信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感恩父母陪我成长。”你们赋予了这句话哪些感情呢?请大声地表达出来吧。来,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相结合,感恩的方法既从学生中来,又应用到学生中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分享和老师总结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感恩技巧融入到生活中去,将感恩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感恩父母的好习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感恩父母陪我成长”,升华了本节课主题。

六、实践作业(二选一)(1分钟)

作业一:请你当一次新闻记者,采访对象是你的父母,把真实情况如实地记录在下表中。

作业二:感恩父母,写下你想对父母说的话,找适当机会送给他们。

设计意图:以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将感恩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去,形成感恩习惯。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从选题、教学目标到活动设计,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如果上课日期迭在学校感恩教育主题周,会更加激发学生思考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课堂设计有动有静,有沉思有分享,教师根据素材内容及创设的情景,用贴切的语言、情感等来营造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强烈的感染力。课后,可联合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的感恩行为进行监督和反馈,那样对学生感恩习惯的养成会帮助更大。同时,本堂课需考虑个别单亲学生和留守学生,照顾到他们的情感和需要。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长沙,410000

编辑/卫虹 终校/张国宪

 本文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26期。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