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青春期心理 > 激发创造力,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在线阅读
激发创造力,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时间:2019-02-14 16:30    点击:        作者:王梦玲1 邓常峰2

 【设计背景】

21 世纪以来,受积极心理学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即由关心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向关心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其中,还指出小学中年级的教育内容为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

顾明远先生指出:基础教育最主要的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二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努力。有了这两样,可以无往而不胜。学习兴趣和意志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内涵。而创造力是指人们运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力总是体现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和意志。因此,创造力属于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我们人人都有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活动理念】

本课属于学习心理辅导的范畴,是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和《心理健康》中的关于学习心理部分,再融入山东枣庄本土名人故事(鲁班发明锯)而自行设计的。

小学四年级学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此时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培养才能得到发展,培养创造力应该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可训练性与发展性,且在四年级时出现了第一次飞跃。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来衡量创造性的高低。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是鉴别中小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创造力的界定是创造力测评的前提。目前,一般从过程、人格、产品、情境四个角度界定创造力的操作性定义,并据此进行测评。中小学生创造力的评价需将各个角度的测评方法相结合。这些方法主要有发散思维测量、创造性人格测评、创造性产品评价、主观评价法、创造力实验法等。长期开展思维训练,就能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活跃, 想法更具独特性,也就具有了创造力。

小学中年级学生喜欢与伙伴共同活动、学习, 想象力丰富,思维发散性强。因而在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活动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互帮互助中体验、合作、探索,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灵活地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活动目标】

1. 了解人人都有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从原型启发、多角度思考、打破常规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创造性学习。

3. 体验创造力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感受由此带来的快乐和自信,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活动对象】

四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活动激趣,引入课题

教师导语:同学们请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吗?

出示鲁班锁并介绍,它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智力玩具,相传是由鲁班为他儿子发明的,已经有2500 多年的历史了,现在,鲁班锁已经走向了世界。在中德经济技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将一精巧的鲁班锁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瞧,他们正在研究怎么解开鲁班锁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解一解呢?

学生拆解鲁班锁。

师:那同学们能试着把它拼装起来吗?

随机采访拼装起来的小组。

教师小结:要想拼装它,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发挥创造力,其实,人人都有创造力, 创造力是可以激发的,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呈现课题——我的创造力)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用鲁班锁的拆解和拼装来引起学生对创造力的兴趣。

二、活动体验,深化创造

(一)原型启发

教师导语:有一些法宝可以帮助我们激发创造力,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不好?鲁班不仅发明了鲁班锁,作为工匠祖师爷,他还发明了很多实用工具,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动画 。(播放动画)

锯子的发明者是谁呢?在中国民间,千百年来, 流传着一个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大宫殿的任务,需用木料很多,但是工程期限很紧,鲁班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木材。当时还没有锯子,只能用斧子砍,功效很低,徒弟们每天累得精疲力竭,木料还是远远供应不上,耽误了工程进度。鲁班心里很着急,就亲自去山上查看。上山的时候,他偶尔拉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人们称之为锯锯藤的野草,即丝茅草,一下子手就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顿时受到启发,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

问:鲁班是怎么发明锯的?

学生交流分享 。

教师小结:鲁班是受到叶子的启发发明锯的, 叶子和锯上都有小齿,鲁班就是被叶子上的小齿划破手而产生了想法和创意。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使人产生灵感的叶子称为原型,把受叶子启发发明锯的方法称之为原型启发。这是我们找到的第一个法宝。

实践体验:你知道下面的事物是人们受到什么原型启发而发明的吗?(回答出共同点)

风筝(鸟) 雷达(蝙蝠)

教师小结: 要想创造, 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事物是受原型启发发明的, 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想象,为培养创造力打好基础。

(二)多角度思考

过渡: 其实, 创造不止发生在科学家的身上, 也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字?

生:口。

师: 你能思考下, 给 字任意添加两笔, 能变成其他什么字吗?把想到的结果写下来吧!请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探究:给字加两笔,可以写出哪些字?

小组讨论并投影展示探究方法。

师:你们小组写了这么多,有什么诀窍吗?这两笔,你们加在了的哪里?请小组成员分享下你们的方法。

学生分享。

师:你们的方法和老师的是一样的!我们来看看老师写了多少个?

教师展示:

上:古、占、台、召、石、右 (6

下:只、另、史、号、兄 (5

左:加 (1

右:叶、叮、叫、叩、叨、叭、叱、叽、叹、叼 (10

内:四、目、田、囚 (4

外:叵、司、句、可 (4

其他:旦、旧、由、甲、申、电、白 (7

教师小结:老师一共写了37 个,有的同学恍然大悟了,是不是没想到有这么多啊!这就是创造的乐趣,总是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不是从一个角度思考的,而是从多个角度添加的这两笔。多角度思考,可以让我们的思路更开阔,这就是我们找到的第二个法宝——多角度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给字加两笔,来测验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打破常规

教师导语:我们是不是也会创造了?老师碰上了一个难题,同学们能帮帮我吗?

呈现1+2=1,要求学生解释。

师:哦 ,同学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那你能给下面的奇怪的等式找到合理性解释吗?

1+3=1

1+4=1

1+5=1

1+6=1

每个小组选一个等式讨论并给出合理性解释。

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解释都很合理, 在这里, 1+1=21+2=3 是我们的一种常规思维,常规思维有时候方便我们学习,但是有时候也会妨碍我们创新。当同学们给这些奇怪的等式以合理性解释时,就打破了常规,从而让我们想法更多、更独特、更新颖。这就是激发我们的创造力的第三个法宝——打破常规。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和对1的合理性解释来打破常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头脑风暴,创造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通过一起寻宝,我们找到了3 个激发创造力的法宝,它们分别是——原型启发、多角度思考、打破常规,现在我们一起运用法宝做个小测验吧。

(一)托兰斯创造性图形测验

1 里面有3 个简单的图形,请添加内容,使每一个图形完整,并起名字。

学生用彩笔完成图形。

师: 这些图形在同学们的笔下, 都变得丰富多彩了, 我们一起欣赏下面几位同学的作品。(教师呈现学生作品)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享。

教师小结:对!每个同学的作品都不一样,我们的知识经验不一样,原型不一样,思考的角度也不一样,作品就不一样,比如,同样的小草,颜色不一样, 角度不一样, 甚至连叶子的片数也不一样,可见,我们的创造力都被激发出来了,我们人人都有创造力!

(二)拼装鲁班锁

教师示范或学生示范拼装方法,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再拼一拼。

教师小结:创造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我们坚持、有意志力。

(三)课下作业:拼装鲁班锁

设计意图: 运用头脑风暴, 训练学生创造力, 提升创造力水平,让学生意识到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并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和自信。同时让学生明确创造还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磨练学生的意志, 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四、总结提升,延伸课堂

学生交流:这节课,你最大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 发挥创造力,多发明创造。那你们也可以成为像鲁班那样伟大的发明创造家。

【活动反思】

社会离不开创新,思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心理现象,我的创造力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主题,怎么样才能将创造力这个抽象的概念运用到小学四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呢?怎么才能让学生认识并体验创造力?怎么让学生在短短一节课上有所收获和感悟呢?怎么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提升积极的心理品质呢?

我在课前琢磨了很久,课堂设计也反复酝酿、修改了20 多次。活动目标是想让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的游戏和活动,层层递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了解人人都有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鼓励创造性学习;体验创造力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感受由此带来的快乐和自信,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第一,结合地方名人故事,通过鲁班发明锯子的视频,设疑激趣,用鲁班锁的拆解来引起学生对创造力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现在很多事物是受原型启发发明的,要求学生在日常多观察、多思考、多想象,为培养创造力打好基础。

第二,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创造力强的人,能在短时间内想出数量较多的项目,亦即反应迅速而众多。通过给字加两笔,学生自由添加,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的字越多, 说明流畅性越好,以此来测验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第三,变通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范围越大, 维度越多, 变通性越强。创造力强的人, 其思维的变通性较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和对1的合理性解释来打破常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第四,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运用头脑风暴,对学生进行托兰斯创造性图形测验,训练学生创造力,提升创造力水平, 让学生意识到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并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和自信。同时让学生明确创造还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磨炼学生的意志,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上完这堂课,我对学生展现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感到十分惊讶。

例如, 在给 字加两笔变新字的活动中, 通过小组的讨论,5 分钟的时间里,有的小组能写到20 个左右,非常多。在之前对教师的预测中,教师团队也才写20 个左右。可见, 四年级学生对字的掌握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已经非常强,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在对1合理性解释时,学生更是打破常规, 会变通,给予了很多合理性解释。比如,1 个手指加上4 个手指就是一只手;一天加上六天就是一个星期;一个月加上2 个月就是一个季度,等等。

最后的创造力测验,简单的3 个抽象图形,学生们就把它们变得各有千秋,每个都有独特性,而且通过观察能意识到人的创造力水平是不一样的。

这堂课,活动的体验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学生带着兴趣,完全放开、完全投入,接受了一次创造力的启迪,体验到我们人人都有创造力,感受到创造带来的快乐和自信。相信,经过这堂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注:本文获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 作者单位:1. 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枣庄, 2771002.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滕州,277500

编辑/ 卫 虹 终校/ 肖亦华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