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闲暇辅导;高一;活动设计
【活动理念】
闲暇生活是中学生生活里重要的但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优质的闲暇生活是中学生素质的综合体现。针对高中生学业繁重,闲暇生活安排不当的问题,本节课首先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审视现有的闲暇活动;然后通过优质闲暇生活的理论指导,及自编的《优质的闲暇生活雷达图》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及培养为自己安排优质闲暇生活的能力。课堂分四个阶段:热身阶段通过社会计量鼓励学生表达对现有闲暇生活的评价;转化阶段通过肢体表演让学生重新进入闲暇情境,实现在课堂内做到直观审视闲暇生活的具体安排。工作阶段通过理论讲授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并主动做出行动调整;结束阶段,使用
【课程说明】
广东实验中学(下称“省实”)高一年级学生基本在校寄宿,除了学业任务重,校园活动也极为丰富。学生在校内可以充分投入到各种活动和学习之中,感觉非常忙碌和充实。但同时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第一次住校,周末回家会格外放松,经了解和班主任反馈发现,很多学生对周末在家的时间利用不满意,主要意见集中在花时间玩了但不能真正放松身心,而作业又经常写不完,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回校之后周一周二有着懊恼的情绪和疯狂补作业的行为,周三开始才比较有学习状态,而周五又开始期待和安排周末的活动,导致整体学习状态不佳和学习效果下降。如何安排双休日,是每个高中生必修的功课,而这也是属于高中生生活指导中闲暇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闲暇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找寻个人兴趣和学习分辨健康与不良的休闲活动,但我校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了解与分辨能力,传统的教育内容不够切合实际情况。因此,本节课依据优质闲暇生活理论,让学生掌握判断优质闲暇生活的标准与安排闲暇生活的方法。
本节课是适应系列课程,在“高中修炼手册二——乐对变化”(文章刊登在本刊2017年第5期)的基础上,从关注学业表现拓展到关注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以及学生安排课余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高中学段更好地自主安排课余生活。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优质闲暇生活的定义与优质闲暇生活的五个维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思现有的闲暇生活,能主动做出调整,具备安排优质闲暇生活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优质闲暇生活的价值观,培养对闲暇生活的正确追求。
【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优质闲暇生活的五个维度。
2. 教学难点:能根据现有情况,按照优质闲暇生活的五个维度反思问题,主动调节现有闲暇活动。
【课时】
两课时,90分钟(建议用在高一上学期放假之前)。
【适用对象】
高一年级
【活动策略与方法】
高中一年级学生处于自主需求急剧发展的阶段,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主安排能力的发展无法与其需求匹配。在双休日安排的具体表现有顾此失彼,追求片面的收获;消极被动,却抱怨没有自由;自控力不足,在某个活动上花时间过多等等。针对这些特点,本课程提出了优质闲暇生活的五个维度:自主安排,深刻快乐,收获丰富,显我风格以及时间合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进而作出有针对性的行为调整。
这节课采用的教法是体验法、自我分析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首先从社会计量与情绪表达切入,然后使用肢体表演让学生进入双休日情境,结合
【课前准备】
活动准备:7张彩色卡片,分别书写“心情指数”“收获指数”“自主安排”“深刻的快乐”“收获丰富”“显我风格”“时间合理”
对学生的要求:按照上节课的分组(6人/组),要求学生积极真诚参与活动,尊重他人和学会聆听。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5分钟)
热身活动——双休时间摆摆看
活动方法:
1.请将两个手掌竖起,掌心相对放在胸前位置。
2.以两个手掌心之间的距离,表示双休日中,能由自己自由安排的时间有多少,如果完全自主的可以使劲张开两臂,如果觉得几乎没有自由时间的,可以只拉开一点点举例。
3.看着两手之间的这段自由时间,请你用1~2个形容词,将你的双休日心情说出来。
4.在小组内轮流讲出每个人的“心情词语”。
设计意图:
1.热身阶段用社会计量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表达出对双休日自主安排的满意度以及心情。
2.通过直观的视觉分享,观察彼此的情况和心情,能在班级和小组内迅速产生同感和理解。
教师角色:
在热身阶段,教师应注意创设宽松、包容的氛围。谈到时间安排,学生容易产生被评价的顾虑,引起自责和假装的情绪。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引导和鼓励,关注学生所表达的真实情感,鼓励勇于表达的学生。同时也不能忽略暂时不愿表达和有所掩饰的学生,要给予理解和鼓励。
此环节的指导重点应是:鼓励表达,延迟评价。
二、团体转换阶段(20分钟)
表演活动——我的双休演演看
活动方法:
1.两人为一组,分为A、B,回想最近一次双休日。
2.老师会说出双休日的时间点,请A同学用动作重现当时的活动。
3.B同学观察A同学的双休日,并思考两个问题:
(1) 如果是你度过了这样的一个双休日,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2)你最欣赏这个双休日的哪个部分,为什么?
4.演绎完之后,B同学向A同学反馈以上两个问题。并采访A同学两个问题:
(1)你最满意哪个部分?
(2)最想改变哪个部分?
5.两人交换角色进行活动。
6.全班内分享最满意部分和想改变的部分。
方法:请分享的同学用“心情指数”卡片的高低,表示某一具体活动带来的开心程度;用“收获指数”卡片的高低,表示这一活动带来的收获大小。
7.根据同学的分享结果,提炼出决定双休日是否满意的元素。
设计意图:
1. 通过二人小组的表演-观察活动,让学生互相检视目前的双休日是如何度过的。
2. 再次回忆周末的活动,并以肢体动作重现,能重新引起当时感受和情绪,让学生在此时此刻的课堂有机会重新回到当时的情景之中,获得以新的角度重新体验和审视自己的机会。
3.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使用肢体动作去表演,而不是使用语言描述。目的是绕过语言,更客观地展示出“我做了什么活动”,将注意力聚焦在行动本身,而不仅仅讲述对行为的想法和解释。
4. 活动里设计让二人小组相互观察,目的是调动同伴力量,在相互观察中产生共鸣和理解,并获得关注与支持。
5. 分享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将肢体表演所引起的感受,进一步引向理性思考。让学生从体验感受出发,整理出一天里安排满意的地方和不满意的地方。
6. 最后,以卡片将感受和收获直观地摆出来,目的是将抽象的感受具像化,也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做铺垫。
教师角色:
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组织工作,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之中,认真听教师的报时,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师报时的间隔应恰当,间隔太短则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回到当时情境,肢体再现时会很匆忙。间距太长则使学生的每个动作之间有很长的停顿,容易引起尴尬情绪。
每个班级都会有部分对表演有顾虑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宽容和鼓励,让他们以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和幅度去做动作,不应作评价甚至批评。
此环节的指导重点应是:鼓励学生投入回忆,专注观察和倾听。
三、 团体工作阶段(30分钟)
活动——我的优质闲暇生活:检视与调整
1. 结合分享结果,介绍优质闲暇生活的五个维度。
优质闲暇生活的五个维度:
(1)自主安排:能遵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并能参与活动细节的安排。
(2)深刻快乐:活动能带来积极的情感,并且这些积极情感是深刻而持续的。
(3)收获丰富:活动能体现一定的功能性,例如能发展个人能力、人际关系或锻炼身体等。
(4)显我风格:闲暇活动与个人性格和行事风格有一致性,能体现个人的性格特征。
(5)时间合理:闲暇活动与学习工作的时间分配合理,各项闲暇活动的时间也能合理分配。
2.自评示范:请同学用“自主安排”“深刻快乐”“收获丰富”“显我风格”“时间合理”五个卡片分别摆出自己的双休日五维度。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某些维度进一步提问。
3.全班学生完成学案:画出“我的双休日雷达图”。
附:学案内容
5. 小组讨论:
(1) 组内进行视觉分享,相互观察彼此的雷达图。
(2) 找出最想修正的维度,与小组内这一方面评分高的同学交流改进方法。
(3) 小组长记录讨论得出的改进方法。
6. 大组分享所找到的改进方法。
7. 教师总结闲暇活动的安排和调节方法。
设计意图:
1. 经过前阶段的分享讨论,学生对如何是满意的双休日有了一定的思考。所以在团体工作阶段,承接着这个思考,为学生提供评价优质闲暇生活的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生活观念,为下一步主动调整闲暇生活做知识准备。
2. 优质闲暇生活的五个维度,分别从自主性,愉悦性,功能性,统一性和合理性五个基本方面帮助学生检查闲暇生活的特点和情况,基本能呼应其满意和不满意的原因。
3. 找出希望改进的维度后,小组讨论可行的改进方法,目的是利用同伴资源,有些学生在这个维度擅长,但另一个维度不满意,此时可以彼此补充,交换意见,在讨论中感受到同伴的力量,达到共同成长。
教师角色:
这一部分教师的指导角色突出,应用科学、明确的语言,向学生讲授优质闲暇生活的五个特征,使学生有准确的理解。在讨论时,教师应关注学生问题的共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时积极寻求同伴资源,发掘可以解答他人问题的学生,例如班上的特长生和课余活动有特色的学生,鼓励其发言。学生提出的调节困难,往往指向休闲活动与学习的冲突,这是也应该善用同伴资源,让两者兼顾的同学分享经验。
此环节指导重点应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优质闲暇生活的五个维度,引导学生思考可行的调整方法。
四、 团体结束阶段(15分钟)
1.使用
事实回放,强化记忆(事实,fact)
(1)活动中,让你印象深刻的片段或者一句话是什么?
表达感受,整理体验(感受,feel)
(2)在活动中,你在给自己的闲暇生活评分时有什么感受?是容易的,还是困难的?
(3)做闲暇活动调整时,你有什么感受?哪个地方感觉轻松?哪个地方感觉迷茫?
发现问题,看见规律(发现,finding)
(4)对于自己的闲暇生活,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切实落地,指向未来(未来,future)
(5)你觉得今天学到或感悟到的哪些点,以后可以用在双休日的活动安排之中?
(6)如果从下一个双休日开始,做一个小小的改变,你选择做什么?
2. 鼓励学生按照课堂的收获,课后完成学案第二题。
学案内容:
设计意图:
1. 在对闲暇生活进行审视和调整活动之后,通过
2. 课程的最后,设计一项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将所学运用在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对下一个双休日的安排设计,使内心的计划书面化、具像化,帮助学生将计划实施。
教师角色:
教师承担着启发提问、鼓励发言的诱导者角色。在这个部分,教师帮助学生表达对活动的感受,回顾活动中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整理收获,并形成可操作的行动计划。对学生所分享的内容应注意鼓励,并向具体化、可操作化引导。
此环节的指导要点应是:鼓励分享,提升生成性内容,鼓励落实行动。
【教学反思】
《优质的闲暇生活》采用了量化和可视化的方式带领学生梳理了自己的周末闲暇时光,结合理论和实操,指导学生反思现有的闲暇生活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做出调整,追求更高品质的高中生活,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参与性高。但在“我的双休演演看”环节,有些学生会比较拘谨,不能很好地演出我的双休,此处需要更好地鼓励学生,让他们以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和幅度去做动作。此外,该设计的《优质的闲暇生活雷达图》还可以用在个体辅导之中。对于双休日时间安排有困难的个案,可以使用《优质的闲暇生活雷达图》作为测量工具,让学生对自己的闲暇生活做自评并画出雷达图,然后根据直观的画面观察,再讨论每一维度的情况和所产生的影响。针对具体问题,进一步讨论具体的调整措施。作者在个体辅导中曾使用此工具,取得较好的辅导效果。
(本文刊登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11期。作者单位: 广东实验中学,广州,51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