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理事之窗 > 精选文章 > 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时间:2018-07-11 14:10    点击:        作者:孙哲

 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孙哲

2018年第14

〔摘要〕中小学领导干部肩负着教师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面临着较高的社会期望和职业压力。本研究使用哥本哈根社会心理问卷(COPSOQ)对北京市某区中小学领导干部的心理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现状剖析,结果表明:量性需求、角色冲突、对工作的影响力是中小学领导干部职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正校级干部心理工作环境与心理健康情况均最佳,中层干部均最差,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干部角色冲突感较强;与完中干部相比,小学的领导干部具有更好的领导质量与工作满意度;男性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性干部,年龄越大的干部精神健康状况越好。对工作的影响力、工作意义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量性需求、角色冲突对心理健康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量性需求、角色冲突、认知需求对心理压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工作的影响力对心理压力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4-0004-08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工作环境(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指个体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心理和社会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工作负荷、工作组织与工作内容、职场中的社会关系与领导风格、职场中社会价值与互惠性等方面。目前,心理工作环境已经成为压力与职业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随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推进,中小学领导干部肩负着教师与管理者双重角色,面临着较高的社会期望和职业压力,而不良心理工作环境会加剧职业紧张,进而对个体造成身体、心理和发展上的损害。目前,关于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研究基本局限于校长群体,对涵盖中层、副校、校级干部的整体的研究非常少见。而处于角色过渡不同阶段的中小学干部所面临的心理工作环境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应该是有所差别的。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区中小学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为对象,希望通过其心理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促进社会对中小学领导干部群体心理工作环境的关注,提升学校管理效力,提高中小学领导干部群体的职业健康水平。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是北京市某区中小学任职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包括校级正职、校级副职、主任、副主任群体。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11份。样本的人口统计学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二)方法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用的工具是哥本哈根社会心理问卷(COPSOQ),问卷为丹麦国家职业健康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Health)教授Kristensen及其同仁编制。 本研究所使用的是心理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两个分量表。经信度检验,去掉了系数较低的几个维度,问卷最后确定的维度包括:心理工作环境部分的量性需求、感觉需求、认知需求、对工作的影响力、发展的可能性、工作的意义、工作忠诚度、可预见性、角色的明确性、角色冲突、领导质量、社会支持、集体感、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维度包括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行为压力、身体压力、认知压力。问卷采用李克特式结构五点法赋分,每个条目的得分范围在0100分,每个维度的得分为题目分数之和的平均数。本研究使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研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领导干部的心理工作环境在性别、年龄、职称、岗位类型几个变量上的差异不显著。

不同学历的中小学领导干部在对工作的影响力、角色冲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的结果显示,如表2所示:硕士学历的干部在对工作的影响力上的得分显著大于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干部(p<0.05),在角色冲突上的得分显著大于本科学历的干部(p<0.05)。

不同学校类型的中小学领导干部在领导质量、工作满意度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事后检验显示,如表3所示:小学干部的领导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完全中学的干部(p<0.05),小学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完全中学的干部(p<0.05)。

不同任职级别的中小学领导干部在量性需求、发展可能性、认知需求、对工作的影响力、工作意义、可预见性、角色明确性、集体感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事后检验显示,如表4所示:中层和副校级干部的量性需求得分显著高于校级正职干部(p<0.001),副校级干部和校级正职干部在发展可能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中层干部(p<0.001),副校级和校级正职干部在认知需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中层干部(p<0.001),在对工作的影响力上的得分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校级正职干部、副校级干部、中层干部(p<0.001),校级正职干部的工作意义得分显著高于中层干部(p<0.05),在可预见性上的得分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校级正职干部、副校级干部、中层干部(p<0.001),副校级干部和校级正职干部的角色明确性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层干部(p<0.001),校级正职干部的集体感得分显著高于中层干部(p<0.05)。

(二)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情况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小学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在职称、学校类型、岗位类型几个变量上的差异不显著。

不同性别的中小学领导干部在总体健康、活力、身體压力、认知压力几个方面均有显著差异。t检验的结果如表5所示:其中男性领导的总体健康得分显著高于女性领导(p<0.05),男性领导的活力得分也显著高于女性领导(p<0.05),男性领导的身体压力得分要显著低于女性领导(p<0.001),男性领导的认知压力得分显著低于女性领导(p<0.01)。

不同年龄的中小学领导干部在精神健康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的结果显示,如表6所示:46岁及以上年龄段的干部在精神健康方面的得分要显著高于35岁以下的干部(p<0.01),在行为压力方面要低于35岁及以下的干部(p<0.05)。

不同学历的中小学干部在身体压力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事后检验如表7所示,本科学历干部的身体压力得分要显著高于硕士学历的干部(p<0.05)。

不同任职级别的中小学领导干部在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身体压力、行为压力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事后检验显示,如表8所示:校级正职干部的总体健康得分显著高于中层干部和副校级干部(p<0.001),校级正职干部的精神健康得分显著高于中层干部(p<0.01),校级正职干部的活力得分显著高于中层干部(p<0.01),中层干部的身体压力得分显著高于校级正职干部(p<0.05),中层干部的行为压力得分显著高于校级正职干部(p<0.05)。

(三)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为探究心理工作环境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本文将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三个维度的得分相加作为心理健康总分,将身体压力、认知压力、行为压力三个维度的得分相加作为心理压力总分,分别作为因变量,首先采用皮尔逊相关对心理工作环境14个维度分别跟心理健康总分与心理压力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如表9):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控制变量的回归作用不显著,量性需求(β=-0.336p<0.001)、对工作的影响力(β=0.132p<0.05)、工作意义(β=0.120p<0.05)、角色冲突(β=-0.140p<0.01)、工作满意度(β=0.178p<0.01)心理健康的回归作用显著;以心理压力总分为因变量,控制变量的中主管工作类型对心理压力的回归作用显著(β=-0.107p<0.05),自变量中量性需求(β=-0.211p<0.001)、认知需求(β=0.171p<0.01)、对工作的影响力(β=-0.116p<0.05)、角色冲突(β=-0.128p<0.05)对心理压力的回归作用显著。

四、结论与分析

(一)量性需求、角色冲突、对工作的影响力是中小学领导干部职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工作的影响力、工作意义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量性需求、角色冲突对心理健康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量性需求、角色冲突、认知需求对心理压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工作的影响力对心理压力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也就是说当对工作的影响力、工作意义提高,量性需求、角色冲突降低时,心理健康程度就会提高;当量性需求、角色冲突、认知需求增高,对工作的影响力降低时,会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可见量性需求、角色冲突、对工作的影响力是职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当引起重视。

(二)正校级干部心理工作环境与心理健康情况均最佳,中层干部均最差

正校级干部在发展可能性、认知需求、角色明确性、对工作的影响力、可预见性、工作意义、集体感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层干部,而中层干部的量性需求的得分则显著高于校级正职干部。校级正职干部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层干部,而在身体压力、行为压力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层干部。这说明正校级干部的心理工作环境与心理健康情况均显著优于中层干部。

正校级干部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较高阶段,专业发展和社会关系都较为成熟,而且随着任职级别的升高,其行政权力将越大,对工作的自主权和影响力也更大,对于工作更加游刃有余,因此也有着更好的心理状态。而中层干部处在由教师向管理者专业转化的初级阶段,要兼顾一线教学和行政工作,工作量比较大,又面临着提升专业发展、人际关系等压力,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这更加印证了心理工作环境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

(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工作影响力和角色冲突感均较强

硕士学历的干部在对工作的影响力上的得分显著大于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干部(p<0.05),在角色冲突上的得分显著大于本科学历的干部(p<0.05)。这首先是由于学校会为学历高能力好的干部安排更多的角色和任务,这必然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影响力,但由于学历的不同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随着学历的提高,更强调思考问题的系统性和思维方式的批判性,加重對角色界限的划分,工作任务的宽泛和高学历的精专又构成了矛盾,因此对于角色冲突的感知更为敏感。

(四)与完中干部相比,小学干部具有更好的领导质量与工作满意度

小学干部的领导质量和工作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完全中学的干部。由于完全中学面临着中考与高考双重压力,加上家长对孩子的升学期望导致完全中学的领导干部背负较大压力,而小学不存在升学压力,也更容易从对小学生的教学中得到正向反馈,因此小学干部的工作满意度更高。

(五)男性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性干部

男性干部的总体健康与活力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干部,而身体压力与认知压力得分要显著低于女性干部。由此可见,中小学男性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女性干部。 这与尚莉等人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与男性相比,女性职业人更容易受到工作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六)年龄越大的干部精神健康状况越好

46岁以上年龄段的干部在精神健康方面的得分要显著大于35岁以下的干部,在行为压力方面的得分要显著大于35岁以下干部。也就是说46岁以上的干部精神健康要好于35岁以下的干部。这可能由于年龄越大意味着更加成熟的个体和更丰富的工作经验,在面对问题和压力时,往往能够从容淡定,而35岁以下的干部属于干部中的年轻群体,有的甚至是刚刚走上管理岗位,处在从教师到管理者的专业转化过程中,正在努力适应新的角色,因此会遭遇很多棘手的问题,因此精神健康方面不如46岁以上的干部。

五、对策建议

依据本研究的结论,从个人素养、学校管理、组织关怀层面提出优化中小学干部心理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的建议。

(一)个人素养层面

1.增强职业热情

本研究显示,工作意义对于心理健康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只有真正热爱教育、敢于担当的干部才会在工作中全情投入、积极奉献;只有体验到工作的意义所在,认识到工作的崇高性,才会将社会赋予的职业角色期待内化为自身的价值标准,继而转化成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会驱使着干部提高内在动机,激发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在干部的选拔过程中,要把职业认同感、个人意愿作为必要条件,确保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2.增强时间管理能力

本研究表明,量性需求对心理健康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对心理压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日本学者左藤学指出,教师的工作无论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扩张的性质,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因此面对较长的工作时间和多重的工作任务,中小学领导干部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自身查找影响时间管理的因素,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进一步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做正确的事并且正确地做事。学习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此外要适当授权,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工作交给适当的人去做,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事情;围绕目标开展工作,对于与目标无关的事情要果断排除,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管理效能。

(二)学校管理层面

1.增强干部工作自主权

本研究表明,工作的影响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心理压力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因此,应当给予中小学领导干部更多的工作自主,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以项目负责制的方式让干部能够自主决定工作方式方法、工作程序、工作时间等。同时,应扩大各级干部参与民主决策的空间,充分重视和积极采纳其合理化建议,增强各级干部对工作的影响力,激发干部的主人翁责任感,进而充分发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2.帮助干部适应角色

本研究表明,角色冲突对心理健康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对心理压力有正向预测作用。要增强干部的角色适应性,减少角色冲突。在选拔干部时要通过面试、心理测试、组织谈话等方式达成人岗匹配,使干部建立最初的角色认同感;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各级各类干部的相关责任和权利制度,明确同级别各干部的分工,明晰干部角色的操作规则; 培训部门则按照干部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按需求组织培训,提高干部的胜任能力,强化干部的角色认知;构建多元顺畅的沟通渠道,正式与非正式沟通结合,上行、下行与平行沟通结合,及时了解沟通双方的态度与想法,化解矛盾,让彼此之间的角色期望更为客观合理,这也有助于减少角色冲突。

3.关注重点人群

本研究显示,中层干部、女性干部、年轻干部所面临的心理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建议要重点关注这两类干部。针对中层干部,应该理解他们中常见的工作量大、角色模糊、有职无权、发展机会少等职场困惑,清晰界定中层干部的岗位职责,减轻因角色模糊给其带来的心理压力,充分授权,给予中层干部工作自由度,加压的同时给予支持与鼓励,让他们在工作中体会挑战的乐趣和实现自我的价值。针对女性干部,要理解其面临的工作与家庭的角色冲突,女性的性别特征与社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压力,形成爱惜、扶持女性干部的良好氛围。针对年轻干部,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怀,理解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工作的适应过程,做好其思想工作,帮助其适应工作角色。

(三)组织关怀层面

1.为中小学领导干部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认知需求对心理压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处在由教师向管理者的专业转化过程中的中小学领导干部,更容易出现本领恐慌,而这种恐慌将会导致心理压力。这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科研部门、培训部门共同发挥作用,为中小学领导干部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中小学领导干部是学校管理专业人员,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学校教育体系,这个群体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系统知识获取的途径主要是职前和职后的培训。而现实中大多数的教育管理方面的培训是针对校长的,对于中层干部和副校级干部的培训缺失。因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教育管理专业对于中小学各级领导干部专业发展的意义,要鼓励和支持教科研部门研究中小学干部专业发展路径,鼓励和支持培训部门逐步建立中小学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发干部培训课程,从观念意识层面、思维层面、策略方法层面建构教育干部的知识体系。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干部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为中小学领导干部的专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以减轻认知需求带来的心理压力。

2.建立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受到重视,很多大型企业也引入了EAP服务(员工帮助计划),但针对中小学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建议由组织部门牵头,借鉴EAP(员工帮助计划)服务方式,针对教育行业的特点,逐步建立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通过谈话、问卷调查、心理测评等方式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小学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设置心理健康课程,使干部掌握心理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育干部们的心理资本;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干部,进行个案咨询;针对人际沟通、情绪调节、压力舒缓等共性问题开展团体辅导或小组互助;对干部的心理健康服务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组织部门,以便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3.加强对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科学研究

整合高校理论工作者、科研院所研究团队、学校所在地教研部门和干部部门的力量,加强对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专项研究。在内容上加强对新形势下中小学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的研究;在方法上注重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结合,增强理论建构的说服力和研究的实效性,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Hammer H et al. Expanding the 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 Workplace Norms and Work-Family Conflict as Correlates of Stress and Health [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20049):83-97.

[2]Kristensen TS et al. The Copenhagen Psychosocial Questionnaire—a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 [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Work Environment & Health 2005316):438-449.

[3]尚莉,李燕,李健,范琳波,顾华康.工作压力对不同性别职业人群身心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519-1521.

[4]张开暗.学校中层管理方略[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100195

编辑 / 终校 / 巨明珠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