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理事之窗 > 精选文章 > 艾森克:人格结构观及其启示
在线阅读
艾森克:人格结构观及其启示
时间:2016-08-05 14:34    点击:        作者:俞国良 罗晓路

 艾森克:人格结构观及其启示

作者:俞国良 罗晓路

2016年第9  经典讲堂

【关键词】 艾克森;人格结构观;启示

 

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1916—1997)是德裔英国心理学家。191634日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声誉显赫的家庭。父母都是著名演员,不幸的是在他2岁时,父母离婚,他由伦敦的外祖母抚养长大。

艾森克18岁时,由于拒绝加入纳粹组织而无法进入柏林大学。1935年,他进入伦敦大学,并有幸在著名心理学家西里尔·伯特(Cyril Burt)指导下学习。193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之后,艾森克在伦敦附近的米尔希尔急救医院工作,这所医院主要对个人心理问题进行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克在莫兹利医院工作。莫兹利医院是英国最为著名的精神病训练机构。1947年他成为了莫慈利医院心理学系的系主任。1948年,艾森克加入了伦敦大学的精神病研究所,并筹建了心理学系。之后,他作为英国的一名教授,承担了开创临床心理学的任务,由他创建的心理学系是英国第一个培养临床心理学家的机构,并开发了行为治疗的方法。在英国工作期间,艾森克也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访问教授。艾森克199794日因脑瘤病逝于英国伦敦。

艾森克一生勤于著述,在心理学、生物学、遗传学等专业刊物发表过近700篇文章,出版了75本书籍。他是在世时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心理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人格的维度》(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1947)、《人格的科学研究》(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ersonality)(1952)、《人的人格结构》(The Structure of Human Personality)(1953)、《变态心理学手册》(Handbook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6019733版)和《人格测量》(The Measurement of Personality)(1976)等。

一、艾森克的研究方法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几十年时间内,艾森克是英国最受欢迎的一位心理学家。他的心理学教科书是社会工作者、教师以及大学生中最受欢迎的读物或教材。艾森克在伦敦大学精神病研究所任职时,他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博士后研究者以及访问学者都为他的书籍以及论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艾森克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他认为人格与智力能够通过数学精确地分成不同的成份,一种成份就是一个维度。例如,内倾-外倾(Extraversion-introversion)、神经质(Neuroticism)、精神质(Psychoticism)。他使用因素分析的方法让人们在不同的维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批评者认为计算题目相关而得出的因素或维度是经验性的观察,是在没有假设基础上获得的一种观察结果。艾森克同其他不重视心理学理论、但重视统计方法的心理学家一样,遭受的批评是:经由因素分析得出的因素是否存在并独立。不过,艾森克的职业生涯达到成熟期以后,从重视因素分析方法应用转到重视遗传倾向,重视统计和测量方法与行为遗传的关系。艾森克是较早进行行为遗传学研究的心理学家。

艾森克认为,人是一个生物有机体,其活动同等地受制于生物因素(遗传、生理、内分泌腺)和社会因素(历史、经济、相互作用),这一观点决定了他主要的思想及其研究方向。他认为,只强调生物因素或只强调社会因素都会阻碍科学的发展。他关于人是进化的产物,人仍然保留着几百万年前生命早期形成发展过程中痕迹的观点,遭到了那些倾向于社会因素的社会科学家的反对,但艾森克却认为这是恰当地理解人性的基础。

总体来看,艾森克带领许多研究人员使用很多的方法,如观察方法、相关与因素分析、行为遗传学以及生理实验等方法开展了实证性的心理研究,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格。1950年之后,他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变态心理、临床心理。他反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断地提供证据批判精神分析理论及其精神疗法。同时,以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研究并提倡行为疗法,提出了莫兹利人格问卷(Maudsley Personality InventoryMPI)。另外,对动机知觉、心理测量的统计分析和智力的基础等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二、艾森克的人格结构观

艾森克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观点与思想主要基于他对人格的一些认识,他认为人格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遗传。如前所述,艾森克是一位研究型的心理学家,主要使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人格与智力等问题。他的研究发现,人格具有神经质、内倾-外倾以及精神质维度。

神经质。艾森克使用神经质命名了人格的第一个维度(或特征),这一维度主要描述个体从冷静、镇定到惶恐、紧张的变化。艾森克指出,神经紧张的人经常会出现一些神经紧张失调症,也就是神经症。但是,艾森克认为在神经质量表上得分高的人,不一定是神经症患者,只能说明他们的生活容易受到生活问题困扰。他相信任何一个常人都会在神经质这个人格维度获得一定的分数,也就是每一个人都会表现出的,一定的神经质倾向。因此,艾森克认为神经质维度是以遗传基因作为基础,并应用生理学研究解释了这一维度的生物内涵。

艾森克认为,交感神经系统可能是与神经质维度有紧密联系的一个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不同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控制紧急情况下人们的情绪反应。例如,当大脑告诉交感神经系统出现紧急情况时,交感神经系统会通知肝脏释放葡萄糖转换为身体所需能量,这让消化系统的负担减轻,同时瞳孔放大,头发竖起等。这些身体变化会告诉肾上腺释放更多的肾上腺激素。肾上腺激素会让身体准备行动,因此,交感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就是提示人们逃跑还是迎战。艾森克假设某些人的交感神经系统会比其他人的反应更快。紧急情况下,一些人表现得非常的镇定,一些人体验到较多的恐惧或其他的情感(诸如焦虑或抑郁等);然而,另一些人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变得恐惧不安。艾森克认为后两种人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分敏感,他们有明显的神经失调症症状。

神经失调症的一个最典型表现是恐慌症。艾森克认为,恐慌症发病像在麦克风附近小声说话而听众听到较大的声音一样,是正反馈的结果。讲话者很小的声音被麦克风放大后输出成很大的声音,不用多久,听众就会听到小时候自己曾经听到的尖叫声。恐慌症也遵循类似的模式,你可能会恐惧一个小事情,例如过桥。在不断地反复播放恐惧的场景中,交感神经就会让你变得敏感。你为过桥感到紧张,以至于更敏感一些其他的刺激物,这样就会更紧张。因此,有神经症的人对恐惧的过分反应会强于最初的外在刺激诱发的恐惧。回想一下自己感到恐惧或害怕的时候,人们就会更能体验到,恐惧本身会比引起恐惧的东西更让人痛苦不堪。

内倾外倾。艾森克认为人格的第二个维度是内倾外倾,他用这一维度描述人们的羞怯、安静程度以及人们是否敢大声说话。所有人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羞怯与安静程度,但是,艾森克对这一维度的生理学解释有一点复杂。他假设内倾外倾是大脑活动受抑制与兴奋加强后平衡的结果。大脑兴奋时会处于唤醒以及学习状态;大脑抑制时处于放松与睡眠状态,或大脑为回避某些刺激进入自我保护的状态。大脑会对不同的压力状态做出反应,艾森克对人格的内倾外倾的解释主要根据巴甫洛夫让狗处于压力状态下的反应差异。

艾森克认为,外倾的人有较好的大脑抑制能力,他们的大脑在出现创伤性刺激(例如车祸)时处于抑制状态,很难记住过去发生的事情。车祸过后,外倾者会感到大脑一片空白,以为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外倾者可能会询问其他人是否记得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但他们完全没有感觉到车祸对自己的影响,所以第二天会继续驾车外出。另一方面,内倾的人有较差的抑制力。他们遭遇车祸时,大脑不能很快地提醒他们保护自己,也不能很快地让大脑停下来。内倾人的大脑处于高度唤醒状态,能够了解到很多的东西,也能够记住过去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内倾的人或许报告说,他们以极慢的速度目睹到了车祸的全过程。车祸过后,内倾的人不愿意再驾驶任何汽车。

内倾与外倾的人参加聚会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设想一下,内倾的人与外倾的人在聚会上都喝醉了,他们脱光了衣服在桌子上跳裸体舞。第二天早晨,外倾者会询问你昨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告诉他所发生的事情,他或许大笑后就开始准备下一次聚会。相反,内倾者会记住自己的糗事,并且待在家里不敢出门。艾森克认为犯罪与人格倾向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暴力犯罪的人一般是外倾者。这不难理解,一个害羞的人很难夜晚抢劫便利店,一个有恐慌症的人也很难做这样的事情。

艾森克注意到人格的神经质维度与内倾外倾维度可能会交互影响,很多的心理问题都是二者交互影响的结果。他发现,有恐怖症以及强迫症的人,一般都是默不作声的内倾者,然而患有躁狂症的人一般都是外倾者。艾森克给出的解释是,高度紧张的神经症患者对引起恐惧的刺激过分反应。如果他们是内倾者,他们会回避让人恐惧的情景,甚至非常害怕引发恐惧的一些小细节。然而,其他的内倾者可能学会一些行为消除恐惧,诸如重复洗手等。然而,外倾明显的神经症者善于忽略与遗忘影响他们的事情。他们一般采用压抑或拒绝等经典的防御机制。他们一般会忘记痛苦的周末,甚至会忘掉自己腿脚的能力。

精神质。艾森克使用大样本研究发现了人格具有神经质、内倾与外倾等维度,但是他认识到大样本未必能够发现人格的所有维度,一些人群可能会有他们自己的独特的人格特质。于是,他把研究视野转移到英格兰。他分析了从英格兰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后,发现了人格的第三个因素精神质。与神经质一样,精神质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精神质特征主要包括倔强、固执、粗暴、强横和铁石心肠等特点,但如果一个人表现明显,则容易发展成行为异常。精神质分数高的个体可能会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对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艾森克认为,精神质与神经质维度一起可以表示各种神经症和各种精神病。

诚如上述,艾森克的人格研究不像许多美国心理学家偏重特质水平,而是集中于类型。他认为特质是观察到的个体行为倾向的集合,类型是观察到的特质的集合体。他把人格类型看作某些特质的组织。他提出的人格理论主要是属于层次性质的一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结构的层次明确,因此人格就可分解为有据可查、有量可计的因素。这是心理学家多年来一直探讨而没有明确的东西。

三、小结与启示

艾森克作为一个坚定的行为主义者,他认为只有科学的方法能让我们精确地理解人类。作为一个统计学家,他感觉数学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作为一个生物学定向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只有生物学的解释是可信的,有效的。当然,我们承认,有些人认为现象学的质化研究方法也是科学的。不过一些心理现象很难用数字表达,并非所有的心理学家都认同因素分析方法。另外,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并非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有生理基础。但无论怎么样,艾森克对于人格类型以及生物学基础的描述,是有价值的。大多数父母、教师以及儿童心理学家都倾向于认为儿童自从出生后就有差异。特别是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也应该考虑到人格特征,改变不同人格特征的心理问题,确实应考虑到一些被艾森克证明为有效的方法,如行为疗法。

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有紧密的联系。内倾的人关注自身及其主观世界,内心活动丰富,敏感,细心,喜欢独处,不善交往,含蓄,安静,与人保持一定距离。因此,内倾的个体会幻想较多而缺乏行动,常深思熟虑,耐受性强,较少冒失行动,稳重而少冲动性。外倾的人喜交往,也善交往,热情,活跃,进取,敢说敢做。但是,外倾的人缺乏周密思考,冲动性高,缺乏稳重,耐受性差,易变化,粗心。

日常生活极其复杂多变,但人可以随机应变,首先就在于人因为条件反射而处于一种自动化了的或半自动化了的状态。但是,如果这种条件反射产生负面作用的话,就会引起强迫症状、焦虑或不安,或许还会形成某种病症。不良习惯、辍学或恐怖多由此而形成。对于无意识中的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症状、恶习或身心障碍、心理问题,在治疗和咨询时可以使用反条件刺激予以清除和击退。行为主义关于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的消退、奖励、惩罚、反馈、模仿、替代强化等概念和原理,为行为主义心理咨询方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