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理事之窗 > 精选文章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模式的探索
在线阅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模式的探索
时间:2016-08-01 09:24    点击:        作者:戴华炳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模式的探索

作者 戴华炳

2016年第7   区域采风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

 

 

我校在推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发现家庭是学生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心理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更应注重教育环境和生活实践的整合,由学校单一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完整的,只有和科学有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的家校合作方式载体相对贫乏,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因此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点实施了家校联动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学校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模式中,在内容上探索四个体系工作方式,即宣传普及体系、培训教育体系、咨询辅导体系、评估反馈体系。在对象上采取面向两个层面实施,即面向学校层面,面向家校联动层面。在具体工作中采用大小结合思想开展,即大范围普及和小范围实施相结合的方法;着力点在改善亲子关系,最终培养阳光的少年。

一、宣传普及体系

学校根据实际状况,采用多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教师、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氛围,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打下了基础。

(一)建立校园多位一体宣传平台

广泛、深入、持续的宣传是学校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必要手段。因此,学校通过建立网络、电台、宣传窗、板报等多位一体的宣传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建立心语小天使社团等专题宣传活动,向教师、家长、学生多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开设心育频道校园网站。内容设置有心理活动、心理知识、亲子课堂、答疑解惑、趣味测试、心理文摘6个板块,由心理教师及时更新。

建立快乐传递广播电台。每周四中午播报,内容包括心理故事、来信回复、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四个版块,由学生播报。

建立心心相息心理宣传窗。每月分享不同主题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常识,由心理教师定期更新。

开展心语小屋板报活动。每个班级每个月出一期心理教育专题黑板报,内容由班级老师和学生共同编写。

(二)建立家校联动由浅入深的宣传互动平台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和推动,承接着协调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杠杆作用,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理念和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尤为重要,因此,学校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建立家校联动的宣传互动平台,学校和家庭形成紧密联系的纽带关系,向学生家长宣传、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1.建立心理健康教师进千家家访制度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建立互动的有效措施,以往的家访多关注学生学业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此次家访制度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家访教师由班主任转变为心理教师。二是内容由交流学业情况转变为心灵关怀,包括:学生心理状况的交流,特殊学生的经历叙事,与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沟通和交流,对班级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2.建立家校联动平台

通过互联网、纸媒、现场活动等多种渠道使得学校和家长能够及时沟通,密切联系,打破家长和学校的围墙,保障家校联动的及时性、有效性。

建立家校联动微信平台、QQ平台。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家长为成员。及时向家长发布相关信息,分享相关资讯。

发放家校联系卡。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长的需求,并及时进行反馈。

汇编《爱的港湾》家校心理沟通报。以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为主题,传播并强调科学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开设育儿专栏,分享由家长撰写的成功家教经验。每学期4期,目前已汇编24期,发放约2万张,覆盖100%的家庭。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每年的4月、12月分别开展一次,主要由九大内容组成,分别是心海扬帆(心理活动周启动仪式)、心灵相约(活动课展示)、现场咨询(专家现场咨询)、心灵活泉(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心随影动(亲子心理游戏)、心海拾贝(心理游园会)、心理测试(学习适应性测验)、心的交融(心语小天使培训)、从心启程(闭幕式)。

二、培训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教育活动,需要运用心理科学专业的、系统的、规范的、多样的理念和方法来开展和实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培训教育,提高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技能,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一)建立面向学校师生的心育培训机制

1.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师心育培训机制

学校建立了有针对性的教师心育计划,普及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和提升心理辅导技巧,并分为基础培训和提升培训两个部分。

建立教师心育基础培训机制,开展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每学期16课时,普及率100%。定期开展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每学期8课时,普及率100%。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会,每学期2次。

建立教师心育提升培训机制。定期外派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活动,每年24次。培训教师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目前我校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3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读2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B 级上岗证4人,C证上岗证45人,持证比例达到91.23%

2.建立针对学生的心育培训机制

针对全校学生的心育培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班每两周一课时,每年级每月1次教研活动,全校每学期2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每两个月一次,主题与学生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如打开心灵的快乐频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女生青春期心理等。

针对学生骨干的心育培训。建立心语天使社团,培养学生心语联络员。社团每学年招募1次、改选1次,由学生自主报名,通过专职老师精心选拔。入社的学生通过考核成为心语联络员,任务就是成为学生和教师的纽带,成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帮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广的骨干。我校专门为社团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团体主题辅导活动,让社员们提升自我,增长知识。社员每年约36人,覆盖100%的班级。

建立心语剧团。剧团每学年招募1次,由学生自主报名,定期编排小学生成长AB,在班会课、学校活动上表演,每一个短剧引发一个问题。团员每年约30人。

(二)建立家校联动的心育培训机制

学校将全面普及和同质培训相结合,建立了家校联动的心育培训机制。

1.开展全面普及的家长心理主题系列讲座

讲座面向全体家长,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家长的需求设置相应的主题。通过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4年开设讲座共18场,覆盖约17000人次。

2.开展面向同质问题的家长专题工作坊

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家长自我成长工作坊,主要面向离异家庭、留守儿童、外劳务工者子女和有特殊需求的家长;一类是特质学生家长工作坊,主要面向孩子属于内向型、孤僻型、慵懒型、注意力涣散型等的家长。形式从单向灌输到专项互动实练,采取专家引领、家长互动研讨、真实案例解析、方法技巧实践体验等方法。两年开展面向特质学生4个不同主题的亲子工作坊,覆盖349人次。

三、咨询辅导体系

(一)积极夯实学校辅导咨询基础

目前学校有1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23名兼职教师(其中5人为国家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如心理健康模拟比赛、心理健康教案评比、案例评比、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沙龙等,促进教师在交流、活动中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咨询室每天开放2小时,中午1小时,下午放学1小时,由5位专兼职老师轮流负责值班。7年咨询共1047人次,咨询率约占13.48%

(二)广泛开展家校联动辅导咨询活动

家校联动咨询活动重点关注亲子教育和问题学生的联动辅导,这是咨询辅导的精华所在。

1.千家亲子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

面向全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设置不同主题和形式的亲子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家长和孩子的了解,增进家庭与学校的联络,促进孩子心理成长和转变,促进家长和孩子的亲密关系。7年开展活动30次,覆盖率为100%

2.班级亲子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

按照班级开展。分为家长心理课堂和学生心理课堂。教师根据情况请家长参与学生心理课堂,或请学生参与心理课堂。形式有辩论、小品表演、游戏等。旨在将家庭教育指导、家庭心理辅导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为一体。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引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完善家庭教育的指导体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7年开展活动30次,覆盖率为100%

3.周末亲子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针对平时无法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的家庭开展,形式以团体活动为主。主题根据参加成员的情况和需求设置,如触摸亲情”“合力吹气球”“ 让我们环环相扣”“寻人启事等。让孩子学会观察思考和感恩父母,让家长们从孩子的角度更好地了解自我、改善自我、提升自我,增进亲子融洽度,促进家庭和谐。7年开展活动14次,覆盖约600人次。

4.家校联动问题学生咨询辅导

针对学生的明显问题(如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及其他行为问题),教师深入家庭,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研讨、商议制定辅导计划,分为学校执行计划家长执行计划两个部分,由心理教师和家长分别执行。心理教师需要引导家长改变无效和有负面效应的方法,形成正确的辅导理念,掌握科学的实施方法,建立畅通的交流通道,及时修正和执行计划内容。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才能保持心理辅导理念和方法的一致性和延续性。

四、评估反馈体系

评估反馈具有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检查情况、找出差距、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监督和依据。

(一)学校评估反馈体系

1.建立学生心检制度

2011年起,学校每年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监测,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学生调查结果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2011年到2015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具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下降了43.86%

2.建立班主任反馈制度

班主任每个学期通过行为观察,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反馈,建立《学生学期心态报告档案》,不仅能让下一个学期相关的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而且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历年来心态发展的变化和规律。

(二)家庭评估反馈体系

1.建立学生家庭心理信息表

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价值观、重大疾病变故,以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学生自身的内心需要。心理教师定期对这些档案进行分析,根据每个家庭的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2.建立亲子工作坊家长成长档案

设计家长成长档案,在亲子工作坊之后,请学生对家长的在家亲子训练的时间、每周次数、言语鼓励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和家长进行单独沟通,促使家长通过孩子的评价和心理教师的建议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确保了家长参与活动后效果达到最优化。

3.设计家长分享卡

每次活动后请家长填写,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成长,分享孩子成长经验和家长教育心得,为有同类问题的家庭提供参考。建立起专家督导下、家长间的交流学习平台。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