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考试心理 > 你真的很棒吗
在线阅读
你真的很棒吗
时间:2015-05-25 08:36    点击:        作者:刘思明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没少听老师骂人的话:笨蛋、木头、傻瓜、蠢货、教不会的猪、脑子怎么长的……如今,老师评价学生的惯用语是:真棒、真能干、了不起、说得太好了、朗读得太感人了、你的分析让老师惊叹……

评语的巨变,是否说明今天的学生真的“很棒”了呢?当然不是。评语的改革实际上是十多年前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用欣赏的态度和夸赞的方法来评价和激励学生已蔚然成风。新旧两种评价究竟哪种好呢?

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名小学生分成四个等组,每天进行15分钟的加法练习。控制组单独在一边练习,练完后不给任何评价。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和旁观组在一起练习,每次练完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组总是受到表扬和鼓励,受训斥组总是受到批评和指责,旁观组不给任何评价,但要旁观其他两组受表扬或批评。五天后各组的平均成绩明显不同,由高到低分别是:受表扬组、受训斥组、旁观组和控制组。这个实验揭示了两个教育规律:评价能够激发学习动机,正面评价优于负面评价。其中旁观组虽未受到直接评价,但与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在一起,受到了间接评价,所以对动机的唤醒程度较低,但比控制组没有评价要好。我们可以用实验所揭示的规律,来解释评价改革中的问题。

一是要不要评价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每个班都有让老师特别省心、似乎不需要人管的学生,也有让老师特别不省心、似乎谁也管不了的学生。对于前者,老师太放心了,觉得不用评价他也照样健康成长;对于后者,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或双差生,有的老师因为不喜欢而疏远他们,有的老师则认为朽木不可雕,评价也没用。还有,对于中间层的学生,有时老师因为忙于赶进度,没时间来评价。但从赫洛克的实验可知,无评价则无激励,老师不闻不问、不置褒贬,只会让优生退步,让差生更差。所以,评价永远是老师促进学生发展的法宝。学生不仅需要老师做出评价,而且更需要那种充满关爱之情的评价。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只给出分数或等级,甚至只写个“阅”或“查”字,这样冷冰冰的评价固然比没有好,但从效果看,就不如加上“看到你工整的字迹老师真高兴!”“做错了两题,是不小心还是没弄懂呢?”这样温馨的话语更能激励人。

二是使用何种评价的问题。从赫洛克的实验来看,正面评价优于负面评价。这个结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正面评价的效果比负面评价好,二是负面评价不是没效果,而是效果逊于正面评价。也就是说,激励学生应多用正面评价,少用负面评价,但不是不能用负面评价。在教育实践中,究竟什么情况下使用正面评价,什么情况下使用负面评价,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有人从教育实践中得到的感性经验是,正面评价与负面评价的比例为5∶1较合适。

正面评价主要有表扬和鼓励。表扬和鼓励是不同的。表扬是基于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鼓励则是基于学生付出的努力;表扬使学生拥有成就感,鼓励使学生不失进取心;表扬是通过精神奖励从外部推动学生前进,鼓励则是通过唤醒潜能让学生自己前进。表扬具有封闭性,对人下结论式的表扬(如“你是同学们的楷模”“你真是数学天才”)和次数过多的表扬,都容易让学生产生“如果我以后做不到这样好该怎么办”的焦虑,甚至使学生为了保持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而选择消极逃避或放弃任务以避免失败。鼓励具有开放性,能让学生产生“我还有潜力可挖,我还可以做得更好”的信心,在新的挑战面前,他乐于调整自己做出新的努力,取得新的进步。所以,表扬不宜滥用,鼓励应该多用。举例来说,“你数学真好!”这是表扬,“你数学真好,要是语文再好一点,你就更优秀了!”这是鼓励。显然,鼓励的激励作用更大。

负面评价主要有批评和指责。批评和指责也不同。批评是指出缺点或错误,指责是指出缺点错误并予以责备,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批评既可以用严厉的语言在严肃的气氛中进行,也可以用温和的语言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甚至可以用委婉、幽默的语言伴随着微笑进行。指责是用尖刻的语言在令人难堪的气氛中进行,发泄出指责者内心恼怒怨恨的情绪。二者相比,批评更能让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指责更多的是让人感受到羞耻。适时和恰当的批评可以促人改正错误,泄愤式的指责则容易让人产生对立情绪,严重的会逼人走上逆反之路。人的本性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能用正面评价来激励的就不要用负面评价,批评要少用,指责一般戒用。当然,这绝对不是说,负面评价不能用。在特定的条件下,针对骄傲自大、执迷不悟、屡教不改的特况生,有时负面评价反而会激人猛醒。但负面评价如果要用,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才易于被接受。举例来说,“你语文成绩差,要分析原因,吸取教训!”这是批评,“你语文成绩这么多差,你的心到哪里去了!叫我怎么教你!”这是指责。显然,恰当的批评能反向激励人,指责就不见得有这个效果。

总之,评价学生,绝非一句“你真棒”便可包打天下。运用何种方式激励学生,教师因材施教才是关键。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