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安静的力量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安静的力量
时间:2020-08-28 11:45    点击:        作者:丁艳芬

                                      安静的力量

高二的心理健康课后,这个看起来文静腼腆的男孩拿着小本子和笔来到讲台前,对我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一个你的QQ号,我有些事情想咨询你。”然而这句话从这个男孩嘴里说出来并不像我们读出这句话那样容易。

在提出这个请求的过程中,他卡顿了好几次才说完整,说话的声音也非常小,似乎还有些颤抖。

我感受到他的紧张。知道这样的场合下询问太多信息他可能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于是就果断回应他可以,接过笔记本写下我的QQ号。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这个孩子的留言:

“我是一个内向的家伙,从小就害怕和别人说话,我一直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可是一直改变不了,我把它带到了高中。

上高中后一直很少和人说话,除了必要的对话(这些都是被动的),我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偶尔会感到孤独,但我会用学习调整自己的心态(总能让自己积极向上)

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发现自己和其他人说话都会紧张、结巴,这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每次面对别人都有一种畏惧感,除了一个天天和我一起吃饭的室友。

这种情况比以前还要严重,甚至在买东西、食堂带饭、和别人打招呼的时候都会卡壳。有几次遇见熟人不敢打招呼,之后非常生气,感觉自己真懦弱。特别是请求别人的时候,会紧张到说不出话,心里的话往往和说出的不一致。

最害怕在大家面前发言,如在班里讲报纸、讲题。还有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大概一个月之后轮到我们组,我选了一个关于XXXX的课题,我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我很害怕作报告,感觉这能要了我的命,会不自觉地担心起这件事)

我深刻地认识到这将会极大地限制我的能力,影响到我未来的发展,可是我发现我很难走出去。我试过主动和人打招呼,多说话,过了一会儿就又会恢复原样。

我几乎所有的精力都在学习上,如果能改变性格,我想我会变得更加完美。很抱歉消息可能有点长(说话的话,我可能说不出这么多),希望老师在空闲之余(不影响老师的正常工作),能够给我一些建议,特别感谢!

我回信息说:“孩子你好,特别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愿意把这些讲给我听。我想,这样做也许并不容易,但真的很重要,所以也欣赏你愿意为自己做出决定去尝试改变。可是,我必须要诚实地告诉你,我可能没有办法通过说几句话或者给到一两个建议就能真正帮助你完成这个改变。所以,我想邀请你,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我办公室做一个面对面的谈话,这样我就能更好地了解,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到你。

后来,我和这个孩子进行了不止一次谈话,而是每周一次持续了近两个月的谈话。

起初,我们一起停留在问题里:怎么才能克服紧张,变得大方又自信呢?

我们讨论了生活中有哪些社交情境会让他感觉紧张,还按照紧张程度排列出了等级,然后建议他尝试从紧张度最低的情境开始练习,试着循序渐进地“脱敏”。

这样的练习持续了快一个月,我们还没有看到期待中的变化,“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就如期而至了。他承受着巨大的焦虑和紧张去代表小组发言,虽然并没有像他之前感觉的那样“要了他的命”,但他告诉我,整个过程里,他一直都声音很小,也很难流畅地表达,那些关于这个主题的最精彩的想法,他都没有能呈现给大家。

我听到了他的遗憾。

我似乎并没有帮到他,我觉得我们都被卡住了。

之后的一次谈话,我们大概是想从他过往的经历中去寻找让他在人际情境中感觉紧张的原因,所以说到了他的童年。结果发现,一个人在家看书,是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他最常见的生活情境。

而很关键的是,之前,他和他的家人,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必须要克服的困难。他的父母会鼓励他能大方一点和别人交流,但并不会要求他一定要做出改变。而他自己,虽然也想过能更自信自如地与别人沟通,但其实也很享受可以安静看书的时光。

进入高中后,我们的学校有越来越多的情境需要孩子们在公开的场合下陈述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路、设想,而这对于他身边大多数的同学而言并不难。似乎“性格开朗、擅于沟通、自信大方”就是当代高中生的标配。

这个时候,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内向突然就成为一个“问题”了。“内向”似乎成了自己性格的缺陷,在阻碍自己变得完美。而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似乎就是从他尝试去对抗这个“问题”开始的。

此时,“内向”这个词让我想到了苏珊凯恩的著作《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在这本书里,苏珊凯恩指出,区分内向和外向性格,并不是简单根据一个人是开朗热情还是沉默寡言来判断,而是要看个体更擅于在人际情境中还是在独处时获取到心理能量。就如同一节充电电池,个体更多是通过自己独处时充电,还是和他人交流相处来充电。内向是对安静以及低刺激环境的一种偏好,而这并不是一种社交障碍。

重要的是,不管内向还是外向,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每个人都有权利做自己。

苏珊凯恩说,我们的社会文化似乎给到外向者更多关注赞美和推崇。而这无形中就给内向者带来压力,让他们觉得内向和不善交往是需要做出改变的。

而事实上,内向性格的人,他们拥有一种难得的“安静的力量”。他们可能更富有想象力和同理心,具有卓越的领导力和创造性,思维也更加深刻有逻辑,而这些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苏珊凯恩还在这本书中介绍了很多“内向”的榜样人物,他们带着这份“安静的力量”去学习和工作,去爱和生活,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我突然想到,这些不正是眼前这个男孩内心世界的描画吗?虽然和我沟通时语言表达不太流畅,但他的学业成绩尤其数学成绩非常优异,发送给我的QQ留言也表达清晰,思路流畅。尽管非常紧张还要承担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只是因为他有“非常精彩”的想法想分享给大家。

我们曾一度想要改变的,原本就是一个足够清晰、完整、勇敢和精彩的内心世界啊。

时至寒假,我们的谈话不得不停下来。而我特别渴望他能够了解到苏珊凯恩关于内向者的观点,能向内看到他自己的资源和力量,也能察觉到社会文化期待对他的自我发展带来的影响。于是我在放假前送给他一本《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疫情结束复学后的心理课,这个男孩还是在课后找到我,虽然还有小小的紧张,但他看着我的眼睛,无比坚定地告诉我,他这学期就不需要每周来我这里做咨询了。他希望把和他谈话的时间留给更需要的同学,他的“问题”,已经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我曾经困惑又挫败,为什么很长的时间里,我似乎很难帮到这个孩子。在我自己看来,我足够真诚、足够共情、足够接纳……直到我们共同发现,曾被视为“问题”的,其实可能正是最宝贵的资源。

写下这个故事的前一天,这个男孩还是在心理课后找到我。他说如果可以,他想和我分享他刚刚完成“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时的感受。说这些话的时候,课间的走廊有些吵,但我感受到这个男孩,安静,又有力量。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