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高考背景下湘潭市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初探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新高考背景下湘潭市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初探
时间:2020-08-28 11:35    点击:        作者:周小滋

 

《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于20194月正式出台。新高考改革方案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为着力点,实行“3+1+2”考试模式(即3门全国统考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两依据,一参考”招生模式,使学生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促进科学选拔人才。新高考改革在解决现行高考弊端的同时,也给高考和中学教学带来了多重挑战。特别是在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方面,方案明确提出要稳健推进配套改革,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正确引导学生合理选课。可见,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职业生涯教育因其所具有的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新的关注点和着力点。本文拟以新高考为背景,结合湘潭市的情况对高中生涯教育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发展概况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职业生涯教育,是指协助个体认识实际的工作世界并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形态,以便做出较好的抉择、规划与准备的综合性的教育计划。生涯教育起源于美国,萌芽于职业辅导。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署长马兰(Merland)提出了生涯教育理念,并尝试将其融入中学课程与教学之中,旨在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引导青少年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个人的生活与未来的发展,为解决当时美国严重的失业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1]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长处,知道我是谁、想成为谁、现在在哪里,未来要去哪里?学生在了解自己、社会、职业的过程中,可以将学业与未来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开阔视野,明确目标,激发潜能,合理规划学业和未来职业,减少盲目性。

(二)国内外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概况

职业生涯教育在美国、英国起步较早,发展较好。美国的儿童从六岁起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一直持续到个体的工作后阶段,并推出了生涯教育模式,将生涯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幼儿园至6年级为生涯认知阶段,主要通过教材学习和校外参观等活动了解周围的工作世界;初中7-9年级为职业定向与探索阶段,通过对实际的或模仿的工作经历了解职业群;高中9-12年级为生涯准备阶段,要求学生选择特定的职业领域进行集中的学习[2]。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通过开设生涯教育课程、组织生涯实践、模拟情境教学、咨询活动等形式开展。1997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教育法案”规定,所有公立中等学校都有法定责任为九至十一年级的所有学生提供生涯教育,必须确保学生得到生涯指导和最新的生涯发展信息资料。2003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制定了“全国生涯教育框架”,据此制定生涯教育课程,并要求所有公立中学必须指定专门的教师负责生涯教育与指导,这些教师被称为“生涯协调员”[3]。英国中学在实施生涯教育时,十分重视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协调,注重赢得家长对生涯教育的支持,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培训,培养家长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较早开展了生涯教育。香港的生涯教育分为两个时间段,在回归祖国之前主要采用英国模式,回归之后进行了适合港域特点的推陈出新。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香港人认为职业对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生存本身的需要。因此,生涯教育贯穿学生在校生活的始终,主要包括学习如何谋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习如何生活,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四个方面。台湾的职业生涯教育在美国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实施九年一贯生涯教育课程,并以法规的形式自上而下推行。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1999年公布了《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确定“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为国民十大基本能力之一。

相比港台地区,大陆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在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生应当“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但因受制于有限的资源,以及“升学取向”的钳制,并未在中小学阶段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生涯教育大多处于零散和随意的状态。大部分学校、家长、学生仍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中小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升入大学深造,生涯规划是大学阶段才考虑的问题。这导致很多学生只能依靠父母和老师的建议被动地选择专业和职业,甚至大学毕业后对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仍然感到迷茫。据调查,我国高中生对首选专业与大学的了解程度不足30%,而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也只有16%左右,学生在选择高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学业成绩,而非个人的兴趣、能力和职业价值观[4]。直到2017年,上海、浙江率先试点,多个省份陆续实施新高考改革后,生涯规划才开始与高中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改鲜有人问津的状态,成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高考背景下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定位

    新高考改革把中学职业生涯教育摆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对职业、对未来的自主选择权,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实现新高考的改革初衷,首先要做的是找准生涯教育的定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定位

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是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践行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自身“想往哪条路发展”“适合往哪条路发展”“可以往哪条路发展”的理性解答,通过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能力,教给学生知识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具体来说,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主要分为自我认识、职业探索与学业选择、生涯规划与决策三个方面。其中,自我认识是指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价值观、优势等,了解“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职业探索与学业选择是指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职业和相关职业知识技能,察觉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倾向,明确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从而帮助选科。生涯规划与决策是指在认识自我,了解学科、专业和职业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确定现实的个人目标,作出现实的生涯决策。

(二)内容定位

    围绕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根据普及性和差异化的原则,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分为生涯教学和生涯咨询与辅导。生涯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涯知识普及教育为主,是生涯教育的主阵地,具体包括两大内容。一是自我认识与生涯认知。学生只有在正确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需求后,才能主动地发展,对未来做出理性的选择。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指出青春期(12-18岁)的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和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对于高一阶段的学生,在面临选择前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成熟的量表或第三方公司的生涯规划产品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生涯认知,比如MBTI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学生可以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和在职业选择中的主观倾向。借助这些生涯类型理论和测量工具,可以帮助高中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价值观、优势等,有利于他们进行自我定位。二是学科、专业和职业基础知识。借助专门的生涯规划课、学科课、讲座、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了解各学科的特点及其应用,各专业的基本素养及就业方向,各职业的特征、需具备的资质及发展前景。同时,带领学生了解升学途径、高校信息、招生要求,培养学生收集、筛选、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选科、填报志愿。生涯咨询与辅导以服务学生个体生命发展,针对性解决个体的生涯困惑为主,是通过帮助来访学生进一步澄清自己具备的技能与目标取向,引发生涯发展思考,明晰发展方向的过程。

三、高考背景下我市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途径

目前,我市已有部分学校从高一年级开始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虽已开课,但这些学校仍然处于边实践边摸索的阶段,存在内容设计不够系统科学,教师专业性不强,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尚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引领学生成长的作用。在此情况下,如果直接将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中,不仅不能达到改革的预期效果,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因此,如何使学生真正学会选择,实现由“被动选择”向“主动选择”转变,如何实现职业生涯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是新高考背景下我市普通高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提出如下构想:

(一)高位推动,构建全方位的生涯教育发展环境

    纵向联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将其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实际,认真谋划。职业生涯教育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负责全市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组织、实施,包括校本教材编订、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师资培训、课题研究、以及与各大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等。各中学也应成立校级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在市中心的统一指导下,校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生涯规划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进行科学的选科及个人发展提供有力指导。形成以校长、书记为引领,教育教学部门协同,各年级、教研组分工合作的团队。

    横向拓展。职业生涯教育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家长进行生涯教育培训,邀请各领域各行业的家长代表来校讲座,充分开展家校互动交流等活动,借助家长资源,为学校生涯教育助力。同时,与社区、高校、企业加强合作,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企业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等,拓宽渠道,创新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学中体验”,培养生涯规划能力。

(二)分层推进,制定科学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一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课程。专题课程由学校心理老师承担,在高一年级以必修课的形式完成,围绕“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夯实学科基础”“认知专业大类”“指导选课选科”等内容,通过体验式教学方式,融合生涯测评系统,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科兴趣、学科能力和职业期待选择恰当的学习科目,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做好学业规划。高二年级主要了解学科、专业与职业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确立生涯目标。高三年级面临高考,此阶段的重点在于开展考前心理辅导、探索升学途径、指导自主招生和志愿填报等。

二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发展教育。事实上,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和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有关,各种学习经验都会以一定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行为。学科渗透生涯教育类课程由各学科教师承担,是在学科教学中以某一知识点、学科能力要求为着力点,渗透相对应职业、专业的内容,比如物理老师在讲授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义务对物理专业的相关工作,如理论研究、电工、物理教师等进行普及,建立学科知识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

三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学生高中生涯的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规划和目标指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以“高一:自我认知、选科指导;高二:自我成长、职业体验;高三:心理调适、升学辅导”为主题开展生涯教育。

    四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实践是获取认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获得深刻的生涯认知,才能树立坚定的生涯信念。因此,学校要落实生涯实践活动。一方面,在校内定期开展生涯主题教育活动,包括演讲比赛、主题征文、专家校友讲座、社团活动、模拟招聘会、研究性学习等。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家长的资源,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与企业、社会机构、实践基地等合作,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为学生提供近距离职业体验、实地参观、交流访谈等形式多样的生涯体验机会。直观了解与感受各行业的职责和工作环境,从而启发学生基于自身兴趣特长,理性从容应对升学选择、职业选择和人生选择。

(三)积聚力量,打造专业的生涯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还未设置专门的生涯规划教师教育学科,全国范围内这方面的师资都相对紧缺。我市生涯教育师资更是稀缺,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缓解:

第一,发挥好心理教师的核心引领作用。目前,中学的生涯教育工作一般由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因为该专业本身涵盖了对学生进行生涯指导的内容。因此,可以通过组织心理教师开展生涯规划专业化的培训、外出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其专业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生涯规划教师,让他们有能力指导所在区域或学校的生涯教育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强化其他教师的作用。除专业的生涯规划教师外,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也同样承担着职业生涯教育的任务,各学校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让这些教师掌握一定的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和职业指导技能,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并结合本学科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生涯教育。

第三,引进生涯教育专业人才。通过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和从重点大学招聘与生涯规划教育专业相关的优秀毕业生来潭从事生涯教育工作,壮大我市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贾彦琪.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生涯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与路径选择[J].重庆高教研究,20186.

[2]  薛弥.英、美两国生涯教育模式特点及其启示[J].借鉴与应用,20075.

[3]  陈娜.英国:注重中学生涯教育[J].上海教育,200701B.

[4]  许芳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参考,20186.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