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因为爱 好好说话——亲子沟通的“四度”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因为爱 好好说话——亲子沟通的“四度”
时间:2020-07-09 20:53    点击:        作者:张玉群

       作为学校心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通常和家长的沟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学生辅导中发现家庭的影响特别大,主动约谈家长一起探讨;另一种是家长主动预约,觉得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当家长,说与不说、做与不做似乎都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家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非常爱孩子的,但是他们爱的表达似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甚至给自己和孩子都造成了困扰。如何说话,才能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让爱成为彼此沟通的桥梁,打破不良沟通方式造成的亲子壁垒?

一、营造家的温度

在亲子沟通的心理课上,我请同学们画“家庭动态图”,全年级三分之二以上同学的图画都画出了同样的场景:家里三人或者四人,每个人坐一个沙发,每个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他们说这就是家里的日常,有时候父母想找他们谈话,他们玩游戏入迷,有时候自己想找父母说话,父母也是一边玩手机一边不经意的回应。让他们给家的温度打一个分数,如果10分是特别温暖,他们中的很多人给了5~6分,勉强及格,虽说“各自安好”也不错,但其实仍期待家有更多的互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享受到了越来越多信息技术的成果,但同时不合理的使用也让我们沟通越来越艰难。家长们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能够控制住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另一方面自己闲暇下来也很享受电子产品。这不禁让孩子觉得父母在使用自己的身份特权实行双标,也让原本温馨的家变成了冷冰冰的手机游戏场。因此,父母在家放下手机,简单的陪伴或许可以让家有更温暖的氛围。专心的、一心一意的听孩子说话,孩子的心情和故事更容易被看见、被听见。放下的是手机,但孩子感受到的确是父母对自己的在乎和用心。

二、站在孩子的高度

有时候会接到父母的咨询:“老师,我孩子说他想学心理学,你说他是不是有问题?或者他本来都好好的,学了心理学会变得不正常啊。老师,您可以给我孩子做一做工作吗? 类似的问题还有孩子喜欢动漫、二次元、汉服、年轻的流量偶像。父母如临大敌,很希望可以快速矫正孩子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每当父母有类似困扰来咨询的时候,我最先问的一句话是:“您了解您孩子喜欢的这个东西吗?”,父母往往都是一脸迷惑,然后说一听就不正常啊,这个年纪不专心学习,做这些怕是会受影响,反正我是不会同意的。

对待成人世界的人事物,成年人很容易告诉自己说:“不了解就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可是对于孩子们的世界,可能父母并不懂,但却很容易以爱孩子为理由,站在成人的高度告诫孩子要远离。于是在此问题上亲子交流也很容易一言就不和。如果父母和孩子一起去了解心理学、一起看动漫、了解二次元、一起学国学穿汉服、听孩子们讲一讲流量明星们给他的影响,了解了他的世界再建议又会是怎样的场景呢?当父母站到孩子的高度,和他一起探索他感兴趣的世界,不但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还可以极大的促进彼此的关系,而良好的关系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三、放慢回应的速度

 学生一脸委屈倾诉:“我回家跟爸妈说,今天我和好朋友吵架了,很烦。结果他们立马说好朋友哪里有不吵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让我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哪里做的不对。”这是咨询室里常见的场景,其实孩子开启了与父母交流的通道,主动与父母提起学校的事情,可是父母听了开头就直接判定了自己的孩子有问题,还让孩子反省,往往父母都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沟通的通道就被关闭了。跟父母谈及类似的情况,父母们的反馈是往往是我听他说了之后,我觉得应该开导他一下,并没有别的意思,更没有想到还让他不舒服。

孩子们愿意和父母谈及学校的事情说明他们其实信任父母,他们抱怨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困惑,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得到成年人的建议,更不希望自己直接被判断和被要求,他们只是希望有一个可以宣泄自己情绪的出口。所以,当孩子们主动分享的时候,家长要做的是放下手中的事情,不要着急解决问题,而是要准备好倾听,多问问“你可以具体说说这件事吗?”“你能不能说说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如果真的很想帮助孩子,仍然可以用开放式的提问,“你希望爸爸妈妈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吗?”看似没有给孩子建议,只是简单的提问,体现的却是对孩子的尊重、信任,给了孩子一个可以倾诉心情的温暖港湾。

四、发自心底真诚的态度

“我父母说她对成绩没什么要求,结果转眼就说谁谁谁这一次考了多少分。”“我妈说信任我,其实我知道她有偷偷的看过我的手机。””我父母说相信我、尊重我,可是对我的每一个交往的朋友都要问成绩、家庭什么的,比查户口还恐怖。”很多父母在语言上说“我尊重你”,可是在行为上却在不经意间总是透出不信任、不尊重。孩子能感受父母语言和行为间的矛盾,他们中的大多数会觉得父母很“假”,从而不愿意和父母说真话、实话。    

父母对孩子有期待,希望孩子将来能有成就,希望孩子不会受不良社会社会因素的影响,于是对孩子很关注。可是,当下的家庭教育又提倡父母要开明、民主、尊重。于是就有了语言尊重、行为紧张的矛盾父母。其实孩子能敏锐的捕捉父母的语言和行为信息的不对称。父母如果有担心、有期待,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和孩子开诚布公的探讨,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多听孩子的心声,并且尊重与孩子之间达成的共识,而对于原则性问题则可以在听取孩子的同时,坚持需要坚守的红线。相比较于言语上的“信任”,孩子更需要父母行为上的支持。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