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三学生的那些“小情绪”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高三学生的那些“小情绪”
时间:2020-08-28 12:18    点击:        作者:邱细荣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高三学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没有往日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耳提面命,只有隔着屏幕的线上学习。学习效率如何?学习质量如何?未知的不可控的感觉,容易引发紧张、焦虑、担忧、无力等多种情绪。作为班主任,可以做如下尝试:

一、疲惫感

高强度的学习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容易引发疲惫感,这是高三学生最常见的情绪状态。疲惫感未必全然是生理上的劳累,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不满、厌烦、挫折产生的感受。

积极视角,引导学生接纳。高考延期,学习余额充值成功。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原有的复习节奏和学习进度的调整,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有些不够自律学生来说,可以弥补线上复习造成的“缺漏”。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其压抑内心的各种学习以外的需求,带着“高考倒计时”的冲劲投入复习备考,可能会产生疲倦感。那种感觉像马拉松长跑,快要到终点,然后裁判要求加时赛,要多跑上一圈。

如果没有延期,我们可能会带着过重的压力感和紧张感学习。因为过去的时间,采用线上学习,有太多的不确定。谁也不能保证它的学习效果。而延期就不一样了,虽然“多跑一圈”,但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时间舒展气息,让紧绷的身体和神经暂时放松,蓄积力量。此外,线上学习留下的遗憾和学习漏洞,可以修补。高考延期,是一次梦想时间的“倒流”,给予考生重新抽牌、发牌的机会,查缺补漏,重拾信心,一步一步靠近理想的大学。

赞赏,给学生赋能。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卯足劲往前拼的时候,会有疲惫的感觉。有这种感受的学生,定然付出了许多努力,学习参与状态良好。教师经常给这部分学生赋能,一句简单鼓励和赞赏,可以激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产生愉悦情绪。肯定其学习状态、学习意志,而不是分析成绩的走向。例如,“你今天看起来很精神”“状态不错哦!”“你认真的样子很可爱!”。

趣味,唤醒学生内在活力。心理的疲惫感,需要新意、有趣的东西唤醒。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适度运动,自我放松。“一新一意”活动,邀请学生给自己的卧室、书房、教室书桌等生活空间、私人领域,换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是床单、桌布、花瓶等等,用一个“新”物件唤醒心理的“意义”。

“每周一歌”活动邀请学生点播自己喜欢的歌,可以静静地听,也可以全班一起学唱。音乐是承载情绪的艺术表达方式,不仅激活团体动力,而且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联结。

二、混沌感

混沌感,由于学习动力、成长动力不足而表现出迷茫、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节奏。这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学习计划,缺乏目标管理能力,习惯于跟从外界的安排。因此,可以带领学生培育“梦想小树”。

邀请学生用卡纸绘制一棵小树,给小树分为树根、树干、一层级树冠、二层级树冠等几个层次,具体层级数目根据个人目标需求。

1.梦想是土壤。在树根部分写上自己的梦想、目标,如心仪的职业、向往的大学等。

2.执行是树干。目标要落地,行动来决定。唯有树干才能撑起一棵树。把目标具体化为每日的行动,不求全面,但求可操作。例如,一个学生立志要做飞机设计师,大学是通往梦想的必经之路,每天他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除了复习应考,还主动关注飞机设计相关信息。

3.坚持是树叶。无叶不成荫,一片一片的叶子就像每个奋斗的日子。学生开启“树叶打卡”,成功坚持一天,便在树上画一片叶子,可以根据情绪状态,给叶子涂上喜欢的颜色。

4.情绪是养料。在梦想小树的旁边,画一个敞口的“营养袋”,坚持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绪、想法、观点可以写进去。例如,今天的学习不在状态,想玩手机或者做其他事情,你做了什么选择,又是怎样说服自己坐在学习的?记录类似的心路体验和过程,能够增强学习意志力。

三、焦虑感

焦虑感,是对尚未发生的考试结果的担心,害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紧张、恐惧情绪。在升学压力下,学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种失控的感觉。这种情绪会干扰、破坏学习专注力,学生内在状态不够平静,有时伴有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失眠等躯体化症状。

适度焦虑,可以调动情绪的力量,转化成学习执行力。当焦虑感变成“焦虑症”时,需要寻求心理机构的专业辅导。作为教师而言,可以带领学生探寻掌控的感觉和行为,因为焦虑的实质是失控,对未来没有确定的答案。

1.探索职业生涯方向,寻求掌控感。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心理类型、优势特质和现实环境等因素,探索职业生涯方向。职业理想承载着巨大的情绪力量,激发学生的成就欲望,增强学习意志,遇到困难时鞭策、鼓励学生坚持下去。

在一次高三学习分享沙龙上,校方邀请国内名牌大学博士生回母校。有人问她,高考前会担心自己的成绩吗?

她说不会。

现场大笑,说你是学霸,当然不会焦虑。

她说,不是的。学霸也会焦虑,也会担心成绩。但是,当我明确了自己的梦想,就不那么担心害怕了。我的梦想是做一飞机设计师。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它们都是我追求梦想路上的一个台阶。可能某个台阶没有走好,但不会阻止我继续往上走,因为我的目标不是某一场考试,而是实现梦想。这样想,面对考试,面对成绩,我们会从容得多。

未来的路上,充满了无法预期的事件,但职业理想和方向是可预期的、稳定的、可控的。它给人带来的掌控感,可以较好地缓解焦虑感。

2.回到“当下”,用行动回应。

焦虑不可怕,但排斥、抗争、逃避焦虑,会撕扯一个人的能量,内心不断冲突。当觉察到自我的焦虑感,发现自己正在担心未来,友好地邀请焦虑坐在自己的身边,允许它的存在。邀请它参与当下自己的活动,吃饭、学习、运动、睡觉,邀请它和自己感受校园的花草树木、空气、蓝天。这样,接纳焦虑感的存在,从逃避焦虑、抗争焦虑中后退一步,我们便能和焦虑共处,保持内在的安宁和平静。心静了,专注力才能回归。考试的时候,学生会本能地进入紧张状态,担心考差了。学生可以做个简短的自我对话:焦虑,你好。我的试卷朋友来了,需要和它交流。请你暂时坐在我的身边,为我加油。

曾国藩说:“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不需要迎合未来,也不要沉溺于过去,而要活在当下,对待当下不含糊。吃饭的时候,体验食物给味蕾带来的滋味,而非想着快点吃完去做别的事情;走路的时候,体验不徐不疾的步子带来的踏实,而非憧憬未来如何如何;解题的时候,体验一步一步“玩”知识的乐趣,而非它可以带来多少分数。在微小的动作、简单的生活过程中,如实体验、体悟此时此刻带来的真实。

四、 挫败感

经常可以听到这样抱怨:“老师,我努力了很久,也坚持了很久,可是成绩仍然是老样子,真的好想放弃。” 付出努力,没有相应的回报,引起内心的无助、失落、受挫的情绪感受。这种挫败感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对当下的学习行为产生怀疑,形成“读了也没有用”的消极信念。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思努力方向。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偏离,越受挫。如果努力的方向对了,坚持了,仍然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该如何?请继续努力。因为当下付出的努力,不是在改变现状,而是在扎根,稳扎稳打,等待他日的喷薄而出。曾经有个学生,数学成绩偏差。一次考试中,150分的卷面只考了60分。一直很努力的她想放弃了,自怨自艾把这一切归于命运。数学老师很耐心地鼓励她,她犹豫地告诉自己再试一试,再次开启努力模式。很遗憾,下一次考试中,她仍然只考了61分。一个月的努力,换来1分的进步,性价比太低,她决心放弃。这次,老师花了更长的时间鼓励她:“如果没有这个月的努力,你不仅不能保持60分,还会退步。但是,现在,你不但没退步,还进步了。你的付出,一直都被认可。性价比很高,只是等待他日‘变现’”。如今,这位女生的数学成绩进步飞速。

其次,鼓励学生付出高质量的努力。有句话说得好:“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学习时间的投入与拉长,并不代表着成绩一定会进步,“浅表”的努力可以敷衍自己,敷衍外界,唯独敷衍不了成绩。戴着耳塞看书、坐在教室复习心却在别处、粗心浮躁地解题……所有这些看上去的努力,只不过是回应未来的“不是不努力”的借口。

再次,鼓励家长给予心理支持。来自家人的陪伴与支持是回应压力与焦虑的温暖方式。肢体接触能增进亲子关系,增强孩子的内在力量。开始时,部分孩子可能会觉得害羞而拒绝,我们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从微小动作开始。如:

一个拥抱——每天主动拥抱孩子

一份微笑——想象孩子小时候的软萌可爱

一句问候——不问成绩,只问好,鼓励孩子的学习状态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