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看见”生命意义,珍惜“拥有”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看见”生命意义,珍惜“拥有”
时间:2020-08-11 15:44    点击:        作者:王晓娜

【活动理念】

  意义治疗大师Frankl认为每个活着的人都要为自己的“存在”找到意义,寻求意义是人类的基本动机之一,也是人灵性的一种表达。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里格曼认为,真实的幸福是可控的,来源于个体对自身所拥有优势的辨别和运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追求。高中生正处于进入成人阶段前的准备和定位时期,纠缠于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困扰于生命意义感的无尽拷问。2020年突然袭来的这场疫情,让人们目睹了无数个与生死有关的人间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让高中生懂得生命的可贵进而去敬畏生命呢?本节生命教育课聚焦于“拥有视角”,引导高中生学会“向内看”,感恩自己的“所得、所有”,思考生命的价值。

【活动目标】

1.    感知:在认识层面让学生懂得,轻生是对生命敬畏的丧失,是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无知。感恩自己的所得所有,是生命意义的重要来源。

2.    体验:通过活动体验以及疫情故事分享,让学生在反思中,感知并体验自己的“所得所有”。

3.    升华:以“比喻”的象征手法,升华主题,让学生在诗意的定义中“向内看”,寻找生命的价值。

【活动方法】

讲授、小组讨论、体验式活动、故事熏陶

【活动对象】

高二年级

【活动准备】

幻灯片、视频片段、漫画素材、自制卡片、沙具实物

【活动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视频观看,“无畏来源于无知”

1.教师导语:2020年突然袭来的这场疫情,让我们目睹了无数个与生死有关的人间故事。我想大家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接下来,我们看一则在2019417日发生的新闻。

学生观看新闻: “4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17岁男孩跳桥,母亲痛哭欲绝”。

2.教师提问:关于当时男孩和妈妈为何而争吵,我们无从得知。通过后来的监控录像,我们只看到了一个愤怒的男孩、一场奋不顾身的“跳跃”、一位歇斯底里、失声痛哭的母亲,还有一个17岁生命的“戛然而止”。身处疫情期的你们,重新反思这则新闻,你们有什么感受(感受),你们如何看待这个男孩的行为(评价)?

学生分享。

3.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出了男孩义无反顾跳下江,那一瞬间的“力量”来源。那是一种积累了多久的愤怒?那是一种多么深刻的自我惩罚?那是一种多么强烈的以报复母亲为目的的、外在的攻击?但那又是一种多么浅薄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啊!

正所谓“无知者无畏”,17岁男孩对死亡的“无所畏惧”,那“勇敢的一跃”,正来自于他对死亡和生命本身的无知。男孩错误地理解了死亡,错把结束生命当成了惩罚母亲的手段;错把结束生命当成缓解痛苦的唯一途径。男孩对生命本身也是无知的,他缺乏对生命的敬畏,缺乏对生命意义感的领悟。试想,如果他能找到并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有许多美好和光明照耀着他,等待着他,他舍得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设计意图:用真实案例引发学生深思,引导学生从感受和评价两个层面重新分析新闻事件,让学生意识到男孩对于死亡的“无畏”正来自于他对于生命价值的无知。

二、团体转换阶段:漫画欣赏,初步聚焦“拥有”

1.教师导语:很可惜,新闻中的男孩终究没有懂得生命的珍贵。接下来,我们欣赏一幅朱德庸漫画。漫画中的女孩认为活着没有价值,漫无边际的痛苦侵蚀着她的生命。于是她选择了从11楼跳下,她原本以为结束生命也就摆脱了痛苦。可是,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突然一下子“顿悟”了。那么,这一段“生”与“死”之间的、11层高度的距离,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观看朱德庸的漫画《跳》。

2.漫画内容:

女孩经过10楼时发现:大家心目中的“模范夫妻”竟然动用武力解决问题;

9楼时发现:原本坚强的Peter内心也有脆弱而柔软的一点,他也会瘫软而坐、掩面而泣;

8楼时发现:有一个大大的意外,一不小心降临在丫妹家的床上,这意味着,丫妹的爱情和友情可能要同时被卷走了。

7楼时发现:啊,原来丹丹已经痛苦到了不得不吃抗抑郁药的地步啊;

6楼时发现:阿信依旧在坚持不懈地找工作;

5楼时发现:原本受人敬重的王老师竟然还有一个特殊的癖好;

4楼时发现:Rose继续抗战在和男友分手的道路上;

3楼时发现:孤独的阿伯依旧怀揣着期盼,等待有人陪他喝喝茶、聊聊天;

2楼时发现:Lily依旧在想念着她那不知去向的老公;

3.教师提问:坠落到1楼时,女孩终于明白了……你觉得她明白了什么?当楼上的人们跑下来,看到倒地的女孩时,你觉得这些围观的人们又在想些什么?

小组讨论与分享。

4.教师小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和别人一比较,女孩发现自己生活得很不错,女孩只盯着痛苦看,没有去有意识关注自己拥有什么。那些围观者甚至都在羡慕女孩的幸福。只可惜,女孩最后一刻才明白,而生命只有一次,她再也没有办法“死而复生”。

设计意图:珍惜生命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从漫画这一部分,课程开始从珍惜生命的宏观思维初步导向“拥有视角”,引导学生意识到“感知拥有”的重要性。

三、团体工作阶段:深化、升华“拥有”

(一)“读”我

1.教师导语:漫画以艺术性手法向我们传达了:要多反思自己拥有什么,懂得珍惜生命。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来体验另一种“沟通”。在生活中,我们往往用语言表达自己。但是,当你以接下来的方式呈现自己时,别人还能“读懂”你吗?

2.游戏规则:我手上有六个纸质卡片,每张卡片里面都有文字,需要6名同学参与。每个同学随机抽取1张卡片,请用嘴型表达出卡片上的内容(教师示范)。整个过程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但可以用肢体动作“表演”出来。

学生参与。

3.教师提问: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声音的价值呢?假如我想用500万买走你的声音,你会做这笔交易吗?为什么?

学生分享。

4.教师小结: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无价的。我们往往习惯了这些感觉器官的存在,没有刻意关注它们的功能价值,我们要感恩拥有健全的身体。

(二)疫情故事分享

1.教师导语:同学们,2020年的这场疫情,让你们也许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并且体会到什么叫“隔离”;因为疫情,你们有了一个意料之外漫长且难熬的寒假;因为疫情,你们甚至开始想念校园、老师、同学……

2.教师播放图片,分享疫情故事: 2020年,注定不平凡,我们记住了钟南山院士。他告诉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战场”;我们记住了金银潭医院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她们摘下口罩,满脸深刻的痕迹让我们心疼,人的美与善,在面对困境和艰难的时候最能体现;我们记住了李文亮医生。他是一个普通但真实的人,在这个特殊时刻,他的一番真话,让他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英雄;我们记住了顺丰小哥汪勇,在病毒面前,他成为了医护人员的“生命摆渡人”……

3.教师提问:这些英雄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们的奉献、责任与担当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与高贵。此刻,请大家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在疫情防控狙击战中,这些显著制度优势正在发挥空前效应,凝聚成强大的合力,成为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这场战争的信心之源,我们的国家也许并不完美,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它变得更美,不是吗?此刻,也请大家重新感受一下自己的家庭,品味一下家的味道、厨房里妈妈忙碌的身影、爷爷奶奶发白的头发……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学校,学校把课堂搬到了空中,把教室架在了网上,老师对大家的牵挂和希冀幻化为了一次次精美的直播课……重新打量一下当今世界,各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结成联盟,与病毒赛跑,争分夺秒研发疫苗,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同学们,再反观当下的自己,你们拥有着什么?

   学生分享

4.教师小结:人类的心理是一个微妙的“存在”,我们往往在“失去”后才懂得“拥有”。漫画中的女孩在与别人比较后才“看得见”自己的幸福;活动中的同学在“失声”后才意识到声音的价值;被病毒侵袭,我们才会感慨:何其有幸,降临于当今这个时代;何其有幸,生于中华;何其有幸,拥有美满的家庭、美丽的校园……当仔细品味家庭、学校、中国、世界后,也许我们才能发现当下的自己拥有着许多“唾手而得”的幸福。心理学家荣格说:“向外看的人,是梦中人;向内看的人,是清醒者”。我们要有意识地“向内看”,“看到”自己拥有什么,感恩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给予我们的保护和庇佑,由此,我们的生命将被浸泡在浓浓的意义感里。

(三)一沙一世界,升华“拥有”

1.教师导语:最后,我们进入沙游世界,以一种象征性的方式,去体验“拥有”。在心理辅导中,有一个技术叫沙盘游戏,这些沙具,人物、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教师出示沙具实物)有很多象征性的含义,但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本身赋予这个沙具什么寓意。

2.教师提问: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将自己比喻成某个沙具,你觉得你自己像什么,拥有着什么(我像_______,拥有_______)。举例,我像一条美人鱼,拥有美丽、自由、大海给予的保护、独立的精神空间;我像天空中的一朵云,拥有纯净、温柔、创造力、天空的怀抱。请大家写在心形卡片上。

   学生填写心形卡片并分享。

3.教师小结:其实,每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丰富的金矿,只要我们肯主动挖掘,就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所有的生命都成长并存活于关系中,与外界的联结往往是我们幸福的来源。我希望大家一直怀揣着对自己的这份诗意的定义,积极看待自己,感恩周围环境的支持。  

设计意图:首先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失去”,引导他们懂得珍惜。疫情期的人间故事,具有显著的信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重新品味”中,感受当下的“所得所有”。最后用沙盘游戏中的“沙具”形象升华主题,给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空间,以更深刻的方式探索“拥有”。

四、团体结束阶段:意义来源于“拥有感”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生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活出生命的意义。大家要懂得珍爱生命,感恩自己的“所得所有”。我希望你们一只脚陷在当下,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另一只脚迈向未来,探索无限的生命意义。当下即道场,从珍惜当下的“拥有”开始吧。最后,请大家将心形卡片,贴到后面的黑板部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生命教育课,身处疫情期的高中生更需要思考、寻求并感知到生命意义感。本节课把一个宏观的生命意义主题“缩小”为“拥有”视角,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拥有什么出发,逐步启发他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活动环节设计合理,以“感知—深化—升华”生命意义为主线,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富有创意、语言优美。选材新颖并具有启发性,漫画进行了个人改编,活动体验属于“原创设计”,故事分享取材贴合疫情背景,鲜活真实,有高度的感染力和信服力。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