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基于项目管理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7JKDY70)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不断自主生成的成长体验的过程,其内容和课程实施空间的相对开放,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张扬开放和相融的空间和平台,从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在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界已基本达成如下共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对象就是全体成长中的学生,它主要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对共同关心的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相互提供资讯,通过认知功能间接的改变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从而促进团体成员的共同成长。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要特点包括主动性、活动性,发展性和开放性,它鲜明的体现了罗杰斯的“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和杜威的“教育既生长”的教育主张,即高度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是否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并以活动为中介促进学生感悟与发展[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可以满足同龄青少年学生群体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了团体互动的融洽 氛围,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课程保障。但结合国外积极心理学教育实践的经验与成果,再反观国内的情况,不难发现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主要在学生的个体层面上的应用,非常缺乏具有整体框架的综合性实践项目[2]。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活动体验和感悟交流,但是下课之后,并没有其他的行为练习和活动应用来巩固教学效果,而项目式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获得针对性的训练和具体能力的提高。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观察和体验为基础,从增强学生实际体验与心理感悟方面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行发现问题,并精心设计研究方案去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沟通与协作,锤炼思维与性情。项目可以来源于社会性的议题,或者是学生身边需要解决的困扰,应该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并且能够操作和实施的[3]。项目式学习以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因其跨越学科壁垒,强调资源整合与团队协作,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广泛被中职教育所采用,还在常常出现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社团活动等教育实践中。项目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同时强调学习中要含有设计、制作、实施等工程学要素,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体验性,这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强调学生在团体互动的活动体验中自主生成的特征,因此项目式学习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有着极强的适用性。
项目式活动的框架主要包括选择主题(问题引入),制定方案,项目实施,总结展示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