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科学文化名人资源,课外阅读材料中也有很多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物形象。参加了“生涯工作坊”的培训,我意识到语文课堂不仅是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故事情节和结构,还可以是渗透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进行人生规划。
第一,在认识科学文化名人的同时渗透生涯教育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通过居里夫人不在乎外表的美丽,而从小便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了追求科学的真理专心致志学习和研究,甘愿忍受艰苦的条件,以及射线对于健康的损害:“在她去世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中还在发散着射线”……歌颂了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她获得巨大荣誉之后的淡泊名利,表达出外表的美丽往往只是暂时,但外表本来就美丽的居里夫人通过对科学孜孜以求的不倦探索,以及为社会、国家和人类做出的科学贡献超越时空,在人们的心中永远美丽。
通过对梁衡先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学习,分析居里夫人美丽的表现,以及她的美丽如何能“跨越百年”,引导学生认识到树立科学理想不是空谈,不是一念之间,而是需要忍受孤独、贫寒、甚至牺牲健康和家人,矢志不渝,为之坚持不懈奋斗才能取得成果。使学生对科学家以及科研人员的生活有所认识,帮助他们在生涯抉择是少一分空想,多一分慎重。
比如 《邂逅霍金》,霍金作为理论物理学界的巨擘,在全身只有眼皮能动的“渐冻症”的困扰下,依然能够有一个非常精彩的人生。比如介绍鲁迅先生三改志愿的原因,他的每一次抉择都是为了救国救民,最终以笔为武器,成为刺醒国民的匕首、投枪。
这些科学文化名人的事例和精神激烈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同时,也是他们对于“职业”,对于“生涯”,对于“选择”的启蒙。从“小我到大我”,从关注自身到关注他人,从个人兴趣到社会需要,在认识科学文化名人的同时渗透生涯教育必然有很多内涵可供挖掘。
第二,在分析经典名篇的同时渗透生涯教育。
高中文言文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所占比重甚大。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出仕和归隐是他们仅有的人生选择。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绝大部分读书人还是想通过进入政治中心,去实现自己济世为民的抱负,可以造福一方,最后功成身退。比如李白,具有从布衣而卿相的抱负,比如杜甫,常怀忧国忧民的情怀,比如陆游,他的抱负是抗金救国,比如苏轼,他不管是高升还是被遣,在哪里做官都能够造福于当地人民,并能够自得其乐,“此心安处是吾乡”。他们留下的诗篇饱含爱国热情以及对于人生、国家的感悟,虽然古代名人距今甚远,然而时空流转,白云苍狗,精神世界的追求自古以来就是相通的。
古达读书人想通过仕途或者守边抗敌来报国,如今的读书人想要学习AI,学习金融,学习建筑,学习艺术,其精神本质,还是要达到个人兴趣和国家需要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目的。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如愿以偿还是壮志难酬,个人追求的实现也有诸多的原因,我们能够做的,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成功固然可喜,失意固然可悲,然正如《黄州快哉亭记》所说,“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网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个人理想的成败得失,不必放在心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于当今的职业选择也可以秉持这样的心态。
第三,在作文训练中渗透生涯教育。
高一下开始议论文的训练,有这样一篇材料作文:
“80后”女硕士研究生,看到这样的称谓,很少会有人把她和农民联系在一起。从浙江农林大学毕业后,28岁的魏韩英不去繁华的大城市,反而选择到偏僻的海岛务农。她穿着解放鞋,日夜穿梭在田里,裤腿上、指甲里沾满了泥土,在桃花岛上培植出了比西瓜还甜的草莓。女硕士耕种桃花岛,引来网友的热议。
针对以上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引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不支持这种做法,认为硕士做农民是“大材小用”,“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通过仔细审题,学生发现这名女硕士之所以选择“海岛务农”,是源于内心的热爱,从她选择农林院校就读开始。而网友热议,不支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用当下社会的观念来看待这个事件,认为高学历就该去大城市做高大上的工作;认为“务农”是低等的劳作。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劳动铸就中国梦。只有有了自主择业的定位、学以致用的态度以及勤勉踏实的作为,才能做一个国家与新时代所需要的接班人,而不是一个期望少劳多得甚至不劳而获的空想者。
作文的训练,是思维的训练,也是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这次作文,学生认识到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无关学历高低,而在于学以致用;无关地域远近,而在于虽劳苦吾往矣;无关理想大小,而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有学生认识到“个人发展需要兴趣爱好提供动力,领域发展需要精英人才注入活力,国家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推进。”无论以后他们怎样选择职业,这种对于“自我价值”的认识与思辨,也是对于他们生涯教育的一次洗礼。再如随笔《一年后、三年后、十年后的我》,学生通过随笔的形式展开对未来的想象和思考,并形成文字,有利于他们认清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合理利用时间,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第四,在课外阅读中渗透生涯教育。
《光荣的荆棘路》《三体》《罗生门》《月亮与六便士》等等都是学生喜爱阅读的作品。通过读书笔记或者读书心得的撰写,学生除了学习人物精神,受到心灵的启迪和震撼,也能引发他们对于自身真正兴趣所在、真正热爱的生活的探索。
总之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生涯渗透,并不在于可以引导学生从事文学创作,或者其他与中文相关的职业,而在于通过对古今中外名篇的习得以及名人的认识,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成长和正确的三观。将个人兴趣与领域发展,个人爱好与国家需要相结合去规划自己的成长轨迹,将家国情怀投射到个人选择,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远大的志向抱负、坚忍不拔的精神、矢志不渝的追求、淡泊名利的情怀、寄情山水的快意、归隐田园的乐趣传达给学生,使他们能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职业认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成功不仅是鲜衣怒马,也可以是云淡风轻。当今社会选择的多元,职业的瞬息万变,行业的更替,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生涯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使学生可以无论“穷”与“达”,无论“小”与“大”,都能找到自身的价值,“此心安处是吾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