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近年来,手机使用者日趋低龄化,“手机依赖症”儿童的问题成了当前小学教育的一大难题。比如最近流行起来的抖音以不超过15秒的短视频通过手机媒介迅速占领人们的视野,不少人沉迷其中导致学业工作受到影响,其中不乏一些青少年儿童的身影。
据 CNNIC 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其中以10-29的年龄段为群体,20岁以下的用户数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1个百分点。青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新事物的好奇加之成长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孤独感,伴随手机带来强大功能,导致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青少年儿童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成瘾”,并且危害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心理健康。“行为成瘾”是指一部分人身上存在着过度沉湎于某种事物的或活动的现象,是由于反复使用手机游戏、网络、短信、拍照等功能的异乎寻常的行为方式,导致个体痛苦,危害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1]
对于“手机依赖症”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我们必须予以重视。青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然而大多数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想法,孩子在倍感焦虑、缺乏安全感的成长环境中才会把心向手机靠拢。很多父母往往在孩子深陷手机依赖症的症状中时才发现已经来不及了。这个时候,父母、学校的老师以及社会都要肩负起关怀青少年儿童心理,帮助孩子们摆脱“手机依赖症”,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一个心理辅导个案谈谈我在一所村小担任班主任时,面对班里一个深陷“手机依赖症”症状的学生时,是如何通过乐高疗法帮助学生摆脱手机依赖症的。被评为改变世界的100项发 明之一的乐高积木,是一种能开发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和设计能力的玩具。乐高积木可以提供幼儿在肢体活动、角色扮演和创新性的建构,在儿童早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2]
一、全面了解个案情况,明确辅导目标
文文(化名),男,10岁,某村小三年级学生。文文是活泼好动的小男孩,气质类型为胆汁质,以前很喜欢找老师聊天。进入三年级以后,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精神状态非常萎靡,学习成绩也是直线下降。直到有一次他在在自习的时候,偷偷拿出手机玩被值日老师发现,我才得知他已经沉迷手机游戏很长一段时间了。结合平时对文文的课堂观察,我对他进行了相关访谈,得知他一二年级的时候都是和父母一起住的,但是读三年级后,父母去外地打工了,父母觉得他已经长大一点,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就把他送到爷爷奶奶家住。为了方便联系他,就给他买了手机。
最后我将他近来的日常表现总结为以下几条:
(1)学习情况:上课时无精打采,耳边总会响起手机游戏激烈打斗的声音,导致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手机玩,作业因此也常丢到一边。
(2)社会交往:非常反感家里人翻看自己的手机,总是关起门来一个人玩手机,不去找小朋友们玩。即使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也喜欢拿着手机玩,不喜欢和家人沟通。在学校遇到老师时,目光是闪躲的,不像以前那样喜欢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心事。
(3)情绪状态:由于经常偷偷熬夜玩手机游戏,常会出现头晕乏力的情况,体育课也喜欢坐在教室里不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