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涯规划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涯规划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0-03-18 15:35    点击:        作者:王波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历史概念,同时亦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推向了教育改革的前沿。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将核心素养由理论转化为学生融入社会、胜任工作乃至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相结合的融入式课程组织方式显得尤为必要。廖世承先生曾指出,“我们为学生前途计,为社会计,在中学的课程内,须有职业的预备,选择职业的指导。”融入式课堂促使学生在学科与专业之间、专业与职业之间建立联系,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能力的迁移,一方面促进学科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生涯教育的空间。如何实施呢?笔者结合自己的若干思考,尝试历史学科与生涯教育的融合实践,藉此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

紧扣学科内核,挖掘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知

紧扣学科内核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立足点。历史学科是与“人”有关的学科,历史人物璨若星辰,涉及古今中外不同时空,跨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不同领域。他们或是睿智的思想家,或是顺应时代潮流、引领社会改革的政治家,或是潜心研究、推动技术革新的大国工匠,还有孜孜以求探索自然奥秘、拓展人类认知空间的科学家,等等。这些历史人物有些处在相同的时代,选择方向不同;有些处在不同的时代,选择方向相同(见表1)。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身份,为学生在性格与职业的关联上提供参照,且职业的选择与当时的时代环境紧密相连,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教学《李时珍》一课,李时珍出生于医生世家,年少时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次科举考试受挫后,他立足现实,重新审视人生前途,毅然选择了医学道路,并成为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将生涯规划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科课程标准,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①为什么从小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的他会接连三次参加科举考试(探究时代环境、兴趣与择业之间的关系);②为什么三次科考失败后没有继续坚持,反而重新选择了被视为末学杂流的医学(探究家庭环境、人物性格与择业之间的关系);③为什么任太医院判一年后主动辞职还乡,重修本草(探究工作环境、人物品格与择业之间的关系)。围绕李时珍择业的连环设问,既抓住“时代中的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特色、培育了学科核心素养,又有利于学生相仿相效,分析“时代中的我”,初步萌生生涯规划理念。

职业角色

时代中的人

职业角色

时代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