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抓住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抓住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时间:2020-06-02 13:47    点击:        作者:马宠

小学课堂上,让很多班主任老师头疼的是班级缺少规矩的孩子,他们不仅自己上课不遵守纪律,还影响其他同学,有的小孩子因为老师批评几句,竟然敢动手打老师。班主任老师困惑:“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品德不好?”

 

有位小学二年级家长和我聊天提及她和几位母亲带着各自年龄相仿的孩子一同出去游玩,其中一位母亲的儿子当着她的面讲她女儿非常难听的话,本以为那位母亲会教育自己的儿子,没想到那位母亲听见儿子口中难听的话语竟表现的若无其事。接着,这个男孩子还在正在开车的大巴车上来跑闹走动,搞得全车人不得安宁,后来她实在忍不住了,心里想既然男孩的母亲不去教育他,就由她来教育吧……

 

在生活中和学校中我们所遇到这样的父母,他们认为孩子的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不用管教,他们认为孩子小时候不懂事,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而心理学的研究却表明,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没有受到恰当的约束和训练,一旦变成习惯就会相当难以改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先生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在我聊过的一些家庭中,认为最快乐,最有活力的家庭是这样的父母,能够接受孩子的意见,但当孩子超过某种限度时,又会阻止他们。”可以发现,之所以现在有的孩子在社会生活中表现缺乏尊敬和规范,是家长忽视了教育孩子的规矩和礼仪,使孩子的行为超过了孩子原本的天真可爱的度,而等到孩子的这些消极行为一旦成为恶习,孩子就越发很难成为一个举止得体的人。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这些曾经被父母忽视教育规矩的孩子,他们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稍微有一点不随心的地方,不分场合就要爆发,身边的同学也不得不开始远离他们,害怕与他们在一起玩。 在班级里这些孩子越来越不受老师的欢迎和同学们的欢迎,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仅影响了孩子的人际关系正常的交往,也影响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观察学习的榜样。身教胜于言传,研究表明,只有5%的人生学习来自“教诲”,而我们所能记住的95%均来自与家庭和社会的互动。约瑟夫·奇尔顿·皮尔斯说:“言传大于身教,我们必须去做想让孩子们成为的那个人”。很多孩子在校园中出现的很多过分不规范的行为和语言中可以听得到是平日很多父母的声音。如果从小父母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在发现孩子在礼仪和规矩细节上有不妥之处首先检视自己,并且不断对孩子进行引导和约束,这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斯科特·派克先生多年的经验观察发现,在平衡式家庭中,孩子往往还很年幼时,就能分清得体与过分的区别,也能明白正直坚定与唐突无礼的不同。而现在,有些父母在看着孩子们近乎恶意地互相“取乐”时,竟然还能够淡定的旁观,甚至自己也参与到其中,而在充满生机的家庭中,父母会和孩子调笑,孩子们也会回敬父母,在这里,每个成员都明白底线在哪里,张弛有度,既能谨慎地保持一种善意的幽默,也不会陷入轻佻的蔑视。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要从小开始。从小学低年段到高年段,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和稳定。父母要在孩子学龄期的时候就要用一些方法和策略不断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对孩子消极的、需要抑制的行为表示反对,渐渐地孩子就会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其逐渐内化,孩子也会内心越来越阳光,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