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学生,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有时家中温馨和睦,有时家中鸡飞狗跳。经常有家长说,不提学习一切都好,孩子看上去是那么可爱,一提学习就变得面目可憎。网上还有很多家长吐槽是拿命在陪孩子写作业。这说明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家庭负担,甚至是家长的困扰。早日实现放手,让孩子实现自我管理,并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是很多家长的愿望。其实孩子学会学习,就像学会走路一样,既要有生理方面的充足准备,还要有一个家长帮扶,自己练习的过程。如果在孩子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时候,家长能够拿出耐心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就能更好地走向独立,掌控自己的学习。
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家长首先要注重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能一直保持学习兴趣,他就有热情去挑战各种困难。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是高高兴兴、充满期待的来到学校。只有他在学校生活中受挫又无法应对时,才会逐渐丧失兴趣,甚至产生逃避心理,不想上学。孩子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进入到以学业为主的小学生活中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困难增加,枯燥程度升高,这时帮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帮助孩子设定合适的目标,不要提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要求。心理学上的“胜利者效应”告诉我们“如果能够先战胜一个较弱的对手,那么之后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胜算,会比最初就直面强敌大很多。换句话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所以,设计合适的小目标,甚至帮助孩子学会设计目标,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才能让孩子不断去挑战新的目标。一年级的孩子,手指精细动作的发育还没有完善,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如果一开始就提出字要写漂亮,要专注学习很久的要求,就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进而丧失学习兴趣。有些孩子可能有提前学习过小学的知识,表现出轻松的学习状态,会给没有基础的孩子造成学习压力。有些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展现出来的优秀学习成果可能也会焦虑,进而提出不符合孩子实际的要求。其实,只有目标被达成,孩子才可能体会到胜利所带来的成就感,胜利者效应也就能发挥作用,从而带动更多的动力。而且孩子在某一个领域的胜利感是可以迁徙到其他方面,促进孩子全方位的发展。
2、引导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达成了小目标,家长可以强化孩子的成就感。孩子被老师表扬肯定,家长可以放大孩子的快乐。家长还可以把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孩子能认识路上的标语,买东西会简单的算账,就大力肯定孩子的能力,让孩子感觉通过学习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厉害了。很多时候,孩子的自信不仅来源于家长的表扬,更源于他做了什么。当他感受到自己完成了很多任务,对自己的生活有控制感,就会产生自信心,能够兴致勃勃地去学习了。
3、不要把学习与惩罚联系起来,让孩子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有些家长在辅导作业的过程中,可能会自己情绪失控,批评、惩罚孩子,这些行为都容易让孩子把做作业当成一件痛苦的事情。我曾经观察一个家长辅导孩子背英语。孩子总是记不住,一年级的男孩子,又坐不定,喜欢动来动去。家长在重复教了很多遍后愈发不耐烦,不仅批评孩子不专心,惩罚孩子不许动,还在教导的言语中夹杂了大量的个人情绪发泄:“都教了一百遍了你怎么还是记不住?刚刚才和你说过,你怎么又忘了?你有没有认真记啊?重复五十遍……”长时间的反复背诵,本来就挑战了孩子的注意集中能力。家长宣泄情绪打击孩子的话语,不仅增强了孩子的挫败感,还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思考的是,孩子记不住,我应该提供哪些记忆策略,我的孩子,他的学习能力处于什么水平,需要怎样安排学习任务才能容易完成。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曾经有家长提出疑问,自己的小孩特别乖特别独立,一放学就自己回到房间做作业,根本不用自己操心,可是为什么每次考试都只有八十分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八十分确实是一个不高的分数。我问家长,那你小孩学习薄弱的地方在哪里?家长表示完全不清楚。家长一直在赞扬小孩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好,但对于小孩在做作业的时候有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在学习的知识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没有掌握完全不清楚。一年级是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时期。孩子进入小学,很多孩子并不会学习。当然学校老师会教导孩子们学,也会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孩子进行引导,但是每个个体身上存在很大差异,思维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也许你的孩子面临的困难是其他孩子没有的。这就需要家长认真观察发现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给予孩子指导,帮助孩子学会学习。那么,家长需要观察什么呢?
1、我们可以观察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家长可以先和孩子一起整理出来专门用来学习的书桌,不让所有的玩具出现在学习区域。教导孩子整齐的摆放好学习物品,再开始学习。观察孩子走神的情况,和孩子共同商讨专心学习的方法。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感受能力,使他们有压力要去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一些细节的要求,具体行为的指引,帮助孩子养成专注学习的习惯。当孩子把这种习惯带入课堂当中,就能轻松掌控学习。
2、我们可以观察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遇到的困难,从中给予一些方法性的指导。在学习方面,家长以为很简单的东西,可能孩子真的不知道。幼儿园时期,孩子们很多是在游戏中记忆。到了小学背书的时候,就不知怎么记忆。例如我的小孩刚开始背书的时候,读了几遍记不住,就感觉很挫败,一边背一边哭。当我告诉他记忆就是要反复重复才能记住,他才释然一点。然后家长提供一些记忆的策略,例如分成小段甚至长句来记忆,形象化的去记忆,加入一些联想去记忆……当家长针对小孩的学习薄弱环节提供一些方法和策略的支持,孩子就能顺利融入小学学习生活中。
我们回到刚刚提到的例子上,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太满意,就要花时间观察孩子,找出问题症结并给予有效支持。如果孩子总是成绩不理想,又找不到方向,孩子自己也会产生挫败感。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来分析八十多分的试卷,找出低分的原因。是书写习惯不好试卷潦草呢?还是慌里慌张没有养成专注做事的习惯呢?还是欠缺答题技巧不会检查做题遗漏呢?再有就是知识点的掌握确实不牢固。我们找出原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教会他们检查、复习……当孩子知道可以怎样做,他就会增强对他生活的控制感和自信心。
不过,家长们要注意不要过于重视结果,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我们主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的支持,帮助他们学会走路,让他们掌控自己的学习生活,而不是强求学习的结果。心理学上有个实验:平日熟练穿针引线的工人比赛给缝衣针穿线,在奖惩机制的刺激下,工人们因过度全神贯注的努力,线反而越不容易穿入。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端一碗水走路,内心不断强调“一滴水都不能溢出”,结果水三番四次地溢出。平时成绩不错,考前疯狂复习,到了真上场,反而考砸了……对某个目标、意念过于用力地控制,反而容易把事情搞砸。
学习,只是孩子生活的一个方面。所有家长的初心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到不忘初心,该出手时,出手帮扶一下孩子。最终,孩子的路还是要他自己走,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