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向职业教育倾斜的优惠政策,这为职教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但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随班就读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大学扩招、高职兴起,招生市场竞争激烈,迫于办学压力,各中职校多采取“零拒绝”的方式招生,客观上造成了“特殊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中职校中必然存在且不可回避的一个组成部分,“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也自然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将他们教育好、培养好,使他们象正常学生一样成人成才,便成了班主任棘手的问题之一。很多班主任下了很大功夫,结果却收效甚微。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中职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做好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教育工作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的界定
“特殊学生”是个中性概念,不能把他等同于差生,应将他们视为主、客观条件特殊,需要加以特殊照顾和帮助的对象,这里主要指因为身体某部机能缺陷或损伤(主要表现为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缺陷等)的学生。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教育形式,是我国吸纳现代“融合教育”理念而开展的一种特殊教育办学形式,是我国特殊教育界特有的一个术语。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工作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融合教育、促进残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回归主流社会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普通学校重视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尊重差异,适应差异,利用差异,促进“特殊学生”主动而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班主任对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的教育策略
(一)转变观念,学会接纳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学校领导、班主任、各科教师、班干部等都是学生成长中直接的、重要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班主任、学生、学生家长都需要转变原有观念,调整心态,才能激起特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真正把他们培养成适合社会需要的“正品”。
1.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
有什么样的“观”,就有什么样的“行”。我们必须明确: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它不是选拔或淘汰教育,而是合格加特长的教育。为此,必须更新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即:中职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不是差生,而是存在着差异,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成才。认真对待特殊学生,促其和谐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现代师德精神的体现。因材施教就需要我们关注特殊学生的差异性,在我们无法改变现实条件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