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以学习共同体形式探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有效性策略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以学习共同体形式探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有效性策略
时间:2020-05-28 11:46    点击:        作者:徐精敏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所以教研活动一定要讲求实效,教研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一般反映在两个方面,即认识上的进步(达成共识)和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1]]虽然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研经验和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心理健康教师的发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实际中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往往出现“说者激动、听者感动、回去不动”“被动参与、体验不深”等低效的现象。这背后隐藏的是心理健康教研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形式单一、研讨主题序列性不强、同一主题的深度持续教学研究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研活动缺乏顶层规划、脱离教学需要、缺少连续性反思和探究、忽略教师主体地位等。这些问题导致教研质量不高、实效不足,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水平提升。

在探讨教研活动策略之前,有必要思考有效教研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有研究者提出,有效教研活动的特点是教研主题与形式有针对性、活动过程有可参与性、解决实际问题要有建设性、研究主题的连续性与渐进性、关注过程的生成性、理论结合实践要有指导性。[1]从教研活动的策划上来看,特别要关注的是教研必须坚持对某一专题的持续研究,按照“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过程“螺旋上升”,需要延续或深化等关联设计,基于主题或具体问题的深度持续教学研究。

为推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在教研活动中做哪些调整?改善以上问题的有效教研的杠杆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建立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下面以一次教研活动为支点,探索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有效性的尝试。

一、学习共同体——青年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的建立

该学习共同体的名字是武汉市心理健康青年教师成长沙龙(以下简称“成长沙龙”)。学习共同体的第一个特点是突出了参加教研活动对象的针对性,对于不同教师群体需求实行分层教研,心理健康青年教师入职后往往会面临“一校一师”的情况,没有教研组或者备课组,这对教师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而适应阶段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关键期,笔者针对适应期(入职5年以内)的青年心理健康教师,在市级层面成立了成长沙龙。第二个特点是教研活动形式多样,作为一个互助型的学习组织,能根据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及青年教师发展任务要求,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教研教学研讨等活动,以期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孵化器,让初为人师到站稳讲台这个阶段的老师发展更顺利。第三个特点是突出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在运作方式上采取教师自主申请加入,通过审核后,教师们组成68人的学习成长小组,并且进行了小组的建设,每个组都有组名、宣传语,目前有6个小组,每次线上(QQ群、微信群)或者线下学习活动由其中一个学习小组整体承接。有研究者指出“共享价值观、和谐的同侪关系、较少合作以及去行政化、等级化”,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与标准[2],成长沙龙致力于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着重探索其用于教研活动的开展策略。

二、“课堂组织与师生互动”主题教研活动策略探析

本文以“课堂组织与师生互动”主题教研活动为例,从教研活动的三个阶段探索教研活动的开展策略,确保主题有针对性、过程有参与性、解决问题有建设性。

(一) 活动前:全员准备,明晰需求,聚焦主题

在研讨活动开始前做了三项工作,有明确主题、有活动准备、有任务布置。第一项,明

确主题,具体来说,为满足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根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将研讨主题确定为课堂组织与师生互动。第二项,活动的准备,由承担小组(第一组)负责实施,包括活动方案拟定、活动的文本和视频资源收集、活动组织、活动总结等,其中文本准备包括与师生互动的文献的收集、相关教案的梳理,视频资源收集包括从武汉市心理健康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教师的教学录像中截取精彩的师生互动教学片断。第三项,任务的布置,由笔者负责,首先,收集所有老师课堂组织与师生互动的困惑与问题,这些问题分为小学段的包括“在小学心理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要不要强调纪律,怎么管纪律”、“师生互动语言比较啰嗦,怎么训练自己”、“学生总是喜欢打断别人的分享、不会倾听怎么办” 、“如何把握课堂活动环节的收与放”等8个问题,初中段的“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遇见少数在班上是孩子王的学生带头扰乱课堂秩序,该如何不打乱教学进程,有效的控场”、“小组讨论如何保证话题不跑偏”等5个问题,高中段的“遇到沉默不语的情况”、“反馈的问题,如何点评,凝结课堂生成”、“课堂学生情绪失控如何应对”、“点谁的问题?不熟悉学生,高中生不太主动参与”、“问题的设置”、“高中生对年轻老师专业不信任,充满挑战,课堂不配合老师怎么办”等8个问题。其次,向8位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征集答案,经过笔者梳理答案后,通过QQ分享给参与研讨教师,最后,笔者要求参与研讨的教师要准备一份自己上课的逐字稿,以便在教研活动小组讨论的时候更有针对性。

(二)活动中:全员卷入,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研讨活动包括六项,第一项,暖心活动《手指操》。这个游戏活动体现了跟随、回应的技巧,和本次教研活动主题紧密相连。第二项,观看活动前准备的师生互动教学片断。视频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从不同角度、不同教学环节展示了这些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课堂调控方面的策略,包括恰当的主体活动选择,暖心活动充分,快速切入主题,微课,营造学生互动的氛围,目标明确,案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的支持、陪伴、鼓励等8个方面,这些视频为研讨主题提供了学习的资源和深入思考的靶子。

第三项,小组讨论。讨论时间为25分钟,五个小组设立小组长、发言人和记录员各一名,每个小组成员结合自己准备的教学逐字稿谈谈在课堂调控和师生互动上的困惑并讨论相应的解决方法。任务驱动式的研讨让老师们真正融入活动,提高过程的可参与性,使老师们在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中彼此支持、共同学习。第四项,小组汇报。每个组负责汇报老师将小组内的讨论成果和大家分享,提出了优化课堂调控、师生互动的建议,比如设立小组评价机制、与班主任及时沟通、与班干部及时联系、设立安抚椅、引入竞争机制、教师的自我反思、课堂规则的建立、需要教师灵活转变自己的提问方式、言语不想表达可以转为手写、可以借助希沃教学软件进行课堂管理等。在平等、合作、分享的氛围下,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说到特别有共鸣的地方还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在思想碰撞、全员参与研讨中,有超出预设的生成性的资源产生。

第五项,专家分享。由武汉市心理健康骨干教师——曹非老师结合研讨主题进行分享,首先,曹老师回答了老师们在活动前提出的7个有关师生互动的问题,然后曹老师结合专业成长经历提出了4点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对行业的热爱是带领我们在行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好的前提、第二条建议是明白心理课堂是心理老师的生命线、第三条建议是心理老师可以在生活中积累心理素材、第四条建议是运用心理实验来说明问题。老师们纷纷表示,曹老师的建议有指导性价值,显然,在研讨活动中,专家的专业引领对解决具体问题有启发意义。第六项,活动组织者进行总结和提升,布置思考作业,让参与的老师将研讨的结论、困惑带回教学中继续实验和反思。教研活动是关键性的促进机会,要使教研活动的影响扩大到平时的工作中,教研活动后,必须要有行为跟进的体验与历练。

(三)活动后——全员反思,集中反馈,持续跟进

为了打破 “教研活动结束、思考结束” 的怪圈,在现场研讨结束后,本次教研活动进入了总结与延伸、反思与评价的阶段。由承接研讨活动的小组成员完成报道总结,总结教研获得典型经验,对讨论的成果进行了记载,通过文本、图片、音频等方式进行整理和扩散,参与教师在QQ群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传播、辐射教研活动成果,增大教研成果受益面。

教研活动结束后要有教师个人反思、活动组织者进行自我反思。同时,活动组织者委托每个组组长收集对本次活动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把握参与者需求,反思教研活动不足,为后续优化教研活动指引方向。

老师们的反馈意见如下:

第一、  形式上总体可以,将视频教学资源可以提前发到群里,或者现场可以讨论这些

教学视频资源,希望现场有老师们完整的课观摩和研讨,增加小组讨论时间,希望有专家的互动答疑;多些活动体验。第二、研讨主题切口要小,课堂的师生互动下面还有更细致的分类,每次活动聚焦一个有价值的点,更有针对性深入讨论。 第三、对整体的沙龙建设期望,希望有系统的课程开发。

作为组织者主动反思教研活动的经验和不足:

第一、需求的准确分析:主题切口小、目标明、内容新,教研员的认为主题有针对性、具体性是否是老师们认为的? 第二、教研活动的序列性的保证:一次性的研讨有多大作用?延续或深化等关联设计如何推进?第三、教研活动组织:教研管理如到会情况,参与人数多少;预设与生成,参与状态(教研任务的布置、合作交流、讨论)、时间把控、资源利用与提升;第四、核心团队的建设:专家库的建立、专家的选择,接地气,具有实操性;骨干成员的选择、培养、成长。第五、教研活动的效率:教研成果的积累?信息化方式是否可以促进信息传递与吸收内化?第六、教研活动的含金量:专业的引领非常重要,优质的资源建立非常重要,教师的内化吸收非常重要。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策略还在探索之中,笔者将根据参与教师的反馈和活动组织者的反思,将进一步优化教研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一个区域层面的学习共同体已经形成,一种乐于学习、乐于分享、真诚合作、真诚互助的教研文化已经初步形成。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同伴间的合作协作,只有依托于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才能获得专业的快速成长。接下来,笔者继续依托成长沙龙这一学习共同体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探索,做好三个方面的关注,一是关注当下的实践,把脉需求,避免教研主题的随意性、盲目性,二是关注现场的互动,小组合作,避免教研形式的表面化、低效率,三是关注未来的走向,反馈跟进,避免教研活动质量模糊化、实效性差。



[1]张 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晓芳.什么样的“共同体”可以称作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J].教师教育研究,20144):16-22.

 

 该文是武汉市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心理健康课程区域有效教研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6A102)的研究成果。该文是湖北省教科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2016JA097)的阶段性成果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