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从一例危机干预的成功个案谈危机干预的具体实施步骤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从一例危机干预的成功个案谈危机干预的具体实施步骤
时间:2020-08-11 16:20    点击:        作者:侯瑞灵

 从一例危机干预的成功个案谈危机干预的具体实施步骤

侯瑞灵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中部  邮编523126  电话13423196889

关键词: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具体实施步骤

一、何为校园心理危机及校园心理危机的影响

校园心理危机是指教职员工或学生个体遭遇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惯用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校园自虐、自杀事件。这类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无论是对当事人、家庭、学校、一线教职工都是突发的意外事件,一旦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但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危机的发生,而是要主动出击,从源头上去预防、预警,避免危机的发生。避无可避,一旦发生,则要有方法、有策略、有步骤、有系统地开展危机干预工作。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介绍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实施步骤。

二、校园心理危机的具体实施步骤

1.发现危机,多渠道留言表达关注

201711月某日,同学F到心理办公室留下一封通篇写着“活不下去了”、“想死了”、“忍不住想跳下去”等轻生想法的信,同时表示自己长期受一种疾病折磨,实在是想彻底解脱。

心理老师立即意识到这是一封求助信!可是学生信中并没有署班级、姓名,信纸是一张理科数学答题卡,上面有很多像是泪水的痕迹,在信的末尾留了一个电话号码和一个“F”。心理老师立即按照留的号码拨过去,不出意外,手机关机!(学生上课期间不准携带手机,一般都交由班主任统一管理)电话不通,那就留言,如果她来一定会看到,于是第一时间在心理室门口的黑板上给学生留言“F同学,看完你的来信,我真的很担心你!透过文字能深深感受到你深受折磨、特别痛苦。你写了信过来,我相信你真的希望能有人理解你,能有人帮帮你。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就在这里等你!我会陪着你,跟你一起想想办法,看我们该怎么面对。”同时,又把这段话发到了手机上,希望F看到之后能再次主动联系我。

2.锁定个案,确定干预方案

心理老师边留言表达关注,边电话上报学校德育处这一情况,同时告知了另一位心理老师大致情况,由她去监控室汇合德育处一起确认学生去向。学校高度重视此事,校长亲自启动危机干预红色预警机制。团委、德育处、心理老师一起查看监控,发现个案在放完信后返回了高三区域教学楼二楼一间课室。随即,团委书记也即高三落级行政联系该班班主任,请他过来确认学生,最终确认为F同学。结合信件和班主任介绍,对F同学情况的做几点说明:

据信件显示,F同学长期有幻听和身体疾病,在校期间还晕倒过几次。F第一次晕倒,班主任就联系了家长,但家长只说孩子自小身体弱,没有其他什么问题。班主任心有疑虑,但家长都这么说了,班主任只能是密切关注,平时就安排该生的同桌(也是好友)多点照顾,一旦身体不适或有其他状况就立刻告诉老师。

即使是危机发现当天,班主任再次联系家长反馈孩子目前的心理状况时,家长还是坚称自己孩子没事,就是身体不舒服,老师们不要太担心之类的。

该生在信的末尾一再强调,要保密,不要上报。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该危机个案的处理工作重点有三:一是该个案涉及生命安全问题,超出保密范围,属于保密例外;二是如何让家长明确知晓孩子的心理状况及相关风险;三是如何不着痕迹地打破保密原则,又不能破坏个案对心理老师的信任。

在真正实施干预之前,我们联系了市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黄老师和苏老师,征求她们的意见,请她们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指导。

3.接触学生,兼顾保密例外和保护信任关系

在确定F即写信求助的人之后,心理老师跟班主任对接,由班主任反馈该生日常在班情况及其他信息,并让班主任在心理老师跟F接触之前回到班上密切关注学生状态及动向。心理老师则按照既定方案以理科数学答题卡为契机(F为理科班学生,写信时用的是理科数学答题卡),在教学区二楼各个理科班窗外徘徊,希望F看到心理老师后,知道老师在找她,能主动走出课室。庆幸的是,在心理老师走到F班窗外时,F和心理老师互相都看到了对方,F很快跟班主任打了个招呼就出来,心理老师问:“你是给我写信的F吗?”“是的”“我很担心你,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聊聊吧!”F重重点了点头。

4.危机干预,做好学生心理状况评估工作,将学生心理状况告知家长

经过访谈,了解到F长期遭受美尼尔氏综合症的困扰,自小有幻觉和幻听,情绪抑郁,经常有自杀想法,初步评估F可能患有抑郁症且自杀风险极高,当下与其达成不伤害口头承诺协议书,并反馈因为关系到她的生命安全,需要打破保密原则。

F一听说要告知家长,情绪激动,说不能告诉家长,因为没用的,说不定又会像以前那样被父母说“自私,怎么能这么想”,说不定会有更坏的结果。心理老师理解学生的担心和顾虑,但同样作为家长相信每一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只是不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略微思考片刻,心理老师对F说:“F,我知道你害怕我将你的情况反馈给老师和家长之后他们并不能理解你或帮助你。这么几年了,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熬过来的,从你身上我看到了充满能量的一面,比如尽管遭受身体和心理的折磨但你并没有放弃自己,而且尽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发展到更好,比如在你感觉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想到求助想到了我,你不希望自己就这样痛苦下去,你是真心希望事情能够得到解决的。我也是一个妈妈,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的女儿遭受了心灵上或身体上的痛苦,且她随时有可能因为承受不了这些痛苦而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我真的会很内疚,很自责,我的心会碎的,因为不管怎么样她都是我最爱的孩子。相信我,爸爸妈妈一旦了解你的真实情况,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帮助你而不是责骂你,因为他们是爱你的。再者,作为一个心理老师,出于对你的生命负责和对心理老师职业道德伦理与操守我也必须得上报。”学生听到心理老师说“自己也是一个妈妈”时就开始哭起来,表示同意告诉父母。

另一边,在心理老师与F做工作时,另外一位心理老师同事已将F的大致情况告诉了家长,但家长觉得可能学校太过于紧张了,孩子的问题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如果家长始终抱持这样的不恰当认识,那么孩子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后续的状况也很难有所改变,这就存在极高的风险。

在与家长做工作时,心理老师做到了两点:一是告知情况,反馈风险;二是共情说服,接纳事实。在得到F的同意后,心理老师安排同事陪护F,跟家长再次告知孩子目前的状况,比如无端的情绪失控、长期抑郁与幻听、频繁的自杀想法,甚至多次在家里的阳台和学校教学楼最高处徘徊等,这种情况存在极大的风险,建议家长立即带F前往专门医疗机构诊断并治疗。家长再次表示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就是学习压力大、自幼身体不好,孩子总想一些消极的东西。我明白家长为什么一次次拒绝承认孩子可能患有心理疾病这一事实,毕竟在普通大众眼中,对心理问题存在误解甚至是把心理问题归结为精神病,他们害怕还在会被周围的人歧视,毕竟比起患有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患身体疾病更能被大众所接受。想到这一点,我首先对家长共情,理解他的担心与顾虑,然后运用实际例子讲述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等的区别,打消他的疑虑。同时,让家长明白,就算有心理疾病,只要遵医嘱一般都是可以治愈的,而拖延耽搁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去专门的医院诊断一下也可以放心。最关键的是,孩子目前自杀的风险极高,我们做父母的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哪一天先我们而去,这样的结果我们是绝对不愿意看到也接受不了的。当家长沉默了许久然后问有哪些医院可以选择时,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5.持续跟踪,做好返校后的定期访谈工作

至此,紧张有序的初步干预工作告一段落,最值得庆幸的是,围绕保密例外原则开展的工作是有效的,个案对心理老师仍然保持着良好的信任,同时,家长也接受了孩子的现实情况,决定陪同孩子就医。个案后经医院确诊为双向障碍,并建议住院治疗。经过几个月的持续治疗,个案情绪状态趋于稳定,开始断续返校上学。其在校期间,依据个案的时间,心理老师定期跟踪随访。现个案已顺利毕业。在最后一次咨询结束时,个案送来一幅自绘的《摆渡人》油画和一封长信,信中写道:“老师,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有你,可能我已经不在了,谢谢你,你就像是那个在海边不停地捡起小鱼放回大海的人,而我就是那条小鱼,也许其他人不在乎,但您在乎……”至此,该危机个案终于结案。危机的处理及后续工作真的太难、太耗费心力了,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校园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情况的一些思考

1、全员参与,准备充分。每一起危机事件,绝对不是单单哪个人、哪个部门能够驾驭的,一定是在做足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促成的顺利处理!对,是“顺利”处理,而不是“成功”处理,重在安全,重在平安,重在人没事就好!

2、成熟团队,配合得力。学校领导、德育处、年级、心理老师,大家是一个团队,配合非常默契。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怎么去落实执行,团队配合得力,才能第一时间高效应对。

3、专业素养,保持敏锐。心理老师也好,其他教职员工也好,一定要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于接收的问题个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虚惊一场,也不可麻痹大意。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回头路!

4、专题培训,提升能力。积极参加各项专题培训,不断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能让心理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更细致、更有底气!

5、家校合作,协同作战。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社会、学校都可能是诱发原因,但也都可以成为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抓手。我校加强与广大家长朋友们的沟通,多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堂、家庭教育调查等方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会一直探索学校心理健康尤其是校园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各种途径与方法,让每一个孩子在青春里绽放自己的光彩,活出自己最美的样子!

 

参考文献:

1.周红五.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06.

2. 东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东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宣讲员培训班.2016. http://xinli.jyjx.dgjy.net/info/512811.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