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情绪发展的“暴风骤雨期”,情绪情感既敏感又脆弱,极易产生各种矛盾与冲突,产生复杂多变的心理困扰。其中,抑郁是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一种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法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具有育人时空的广延性和育人方式的多样性,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具有无法取代的特殊的作用。面对中学生出现的抑郁情绪问题,班主任应利用多方力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携手驱散孩子心头的阴霾,点亮孩子们的精彩人生。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情况
木儿,16岁,初三学生,彝族,单亲家庭,少小时父母离异,和母亲、哥哥、妹妹生活,还有一个姐姐未随他们生活。一家四口人租住在北京农村地区的两间破旧、狭小的平房里。一进门是外屋,没有窗户,约8平米,面前放有一张单人床及床上被褥,无处可坐。里屋约10平米,左手靠西放有一张双人床及被褥,西墙有一扇被后山遮挡有些阴暗的窗户,东面是一扇大窗户,靠窗子有一张桌子上面摆放一台老式电视,靠墙一张折叠饭桌,两把小凳子。母亲开一家保洁公司,生意惨淡仅能维持家庭生计。
(二)家访所见
木儿就读于工读学校,住宿舍,周一来校,周五回家。学校每个班有两位班主任,24小时轮流陪伴学生,要求班主任定期进行家访。第一次家访,木儿将班主任张老师、刘老师领到他家中。两位老师一进外屋就闻到一股难闻的潮湿发霉的味道,让人憋气、难以呼吸。张老师看到床上躺着一个人,侧脸看手机,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也没有打招呼。据木儿说躺在床上的是他哥哥,二十多岁,没有工作,长期在家,一天到晚总在床上玩手机。木儿的妹妹,十岁左右,坐在小板凳上看电视。屋子很小没地方坐,张老师、刘老师和木儿只能都站着说话。张老师因地方小和空气原因随后赶紧走出屋子,到外面透透气,不一会儿刘老师也出来了。
两位班主任多次家访,很少见到木儿母亲。一方面是他母亲忙于公司业务;另一方面,是他母亲与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居住在一起,很少回出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