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生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高中生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时间:2019-03-14 15:47    点击:        作者:尹忠泽

 一.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正常人群中的个体的自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自恋是一种复杂的人格特征,包括正面夸大的自我形象,亲密关系的缺乏,和大量的用来维持和提升自我形象的自我管理策略。研究者已经发现自恋的特质可以预测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行为和对日常事件的情感反应。

目前在正常人群中自恋研究使用最频繁的工具是自恋人格问卷(NPI),尽管NPI是研究者在正常人群中评估自恋运用最为普遍的工具,但是NPI主要聚焦在显性自恋类型上,而非隐性自恋类型上,在自恋的文献中,最近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将自恋区分为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 [1] 。显性自恋的特征是傲慢自大、自我吸引、特权感、对批评的反应。这些特征与DSMIII中的标准相符。显性自恋也被认为是外显的自恋和不被觉察的自恋 [2] 。另一方面,隐性自恋的特征是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模糊的抑郁感,和对其他人评价的过分敏感。隐性自恋被认为是隐性的自恋、过分敏感自恋和过于警惕的自恋。这两种类型的自恋有一些共有的特征,即自恋个体都倾向于对自我夸大的幻想和期望,一种特权感,在和别人交往中占别人便宜以获取自己的利益等。Wink1991年用自我报告测量自恋的方法完成了基本的因素分析并抽取出两个正交分量:夸大—表现和脆弱—敏感 [3] NPI主要体现了夸大—表现因素。

以往的研究表明,自恋可以预测不同的结果。例如,用NPI测量的自恋和攻击性的关系已经被大量的文献证明。Raskin and Terry测量了自我报告的NPI得分与攻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NPI高分的个体有更高的倾向被认为是攻击的、专制的和武断的[4]Wink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显性自恋者的夸大的表现成分与配偶间的攻击比率显著相关,而隐性自恋者的脆弱、敏感成分与此不相关。从这些研究结果看,研究者认为攻击性主要与显性自恋相关。显性自恋水平较高的个体对来自他人接纳的需求怀有不现实的高期望,为了维护他们的膨胀的自我形象会毫不犹豫的实施攻击行为。

然而,关于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却比较少, 由于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比如,特权感和不顾他人。因此隐性自恋预期能够象显性自恋一样预测攻击性,本研究测试隐性自恋和攻击性的关系,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首先,攻击性有多个方面,Buss Perry1992年编制了BussPerry攻击调查问卷并且发现了攻击的4个方面: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代表了攻击行为的直接形式,愤怒和敌意代表了攻击行为的情感和认知成分。以前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