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需要教育机智 ——记一次生成性的心理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需要教育机智 ——记一次生成性的心理
时间:2019-03-15 11:40    点击:        作者:孟子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更需要教育机智

                                     ——记一次生成性的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是一门具有高度人文关怀的课程。相比于其他传统的学科,其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与传统学科侧重于传递知识和技能相比较,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更多地追求一种精神和思想的传递,一种态度的改变,其更注重学生自身的感悟和内化。不论这种感受的大小,只要一堂课能在学生心中引起些许的涟漪,心理健康课程的目的就已达成。

正是基于这种特点,心理课需要更多地敞开心扉与畅所欲言。不论你的观点如何,在心理课上都需要被尊重与被理解,这也是罗杰斯人本主义所一直强调的。但这种自由平等的氛围自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催生出一些突发情况和不可控的因素,为心理健康课堂增添百家争鸣局面的同时,也为任课教师增加了许多的难度。

新学期伊始,我为初一学生设计了《认识你自己》的课程。为引出认识自我的两个途径,我设计了两个相互衔接的环节:一、通过冥想找出自己的优点,并写在心形卡片上;二、以小组为单位,让其他小组成员为你找优点,写在心形卡片的背面。在前几个班的活动开展中,运用冥想不仅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清晰、客观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排除杂念,真正走进内心世界,让学生把看到的自己的优点写在纸上时,孩子们也写得非常迅速,但当我邀请学生来分享自己的优点时,却有许多学生由于害羞而不愿意读出来。这时的我往往会鼓励大家大胆分享,优点既然是真实可靠的,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为什么要拒绝分享呢?大部分时候这种鼓励是有效的,许多同学收到启发大胆地展示自我。

可是有一天,在其中的一个班级进行“优点分享”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他的卡片纸完全空白,并且他还不时偷瞄别人的优点试图“借鉴”,我顿时非常生气,但又不能声张。我邀请他上台来即兴分享自己的优点作为一个小的“惩罚”。谁知,站在讲台上的他,一言不发,任我怎么鼓励,都无动于衷。最后,他竟然说:“老师,我没有优点。”听罢,我又对他降低标准,让他说出自己的两个主要优点即可。但这个学生依然想不起任何的优点。这时,我便想:如果让他就这么回去了,第一,这节课于他而言无任何收获,第二,作为心理老师的信服威信也有可能打折扣。我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当即我决定既然他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那就让别的同学来帮他找找优点吧。结果还没等我提问,好几位同学的手就已经高高举起。有的同学说他仗义,足球踢得好,有的则说他性格好,数学好等等。看着一个个同学纷纷站起来讲述他的优点,这个自称没有优点的孩子红了眼眶。我顺势说道:“看!你有这么多的优点,你自己怎么没有发现呢?希望今后的你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能发现更多地优点。记住自己的优点,让这些优点成就更好的自己。”

掌声响起之后,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刚才这个同学是通过哪种途径认识自己的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通过别人的评价!我给了全班同学一个大大的赞的手势,的确,有些优点是我们无法看清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别人来间接地了解自己。认识自我的两个途径已经全部呈现给学生。

一堂心理健康课的两个活动,由于特殊的原因被压缩在了一起,反而收获了更好地效果,具有更深刻的教育意义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心灵得到了感化和触动。

其实心理健康教育课更能体现“教无定法”的原则。由于心理课是更为突出的人与人进行双边活动的课程,因而互动性更强,突发情况较之常规课堂更多,对于心理老师教育机智的把握更严格。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能灵活地生成课程,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安排,为着更好、更为完满的课堂多努力一点,付出多一点,脑子活一点。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路上。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