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注意力缺失多动行为及家庭教养策略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注意力缺失多动行为及家庭教养策略
时间:2019-02-18 14:49    点击:        作者:周卓明
注意力缺失多动行为及家庭教养策略
      在中小学学校里,教师会遇到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精力充沛、充满创造力但又极易冲动、经常因违反纪律而受到指责或处罚;智力正常、思维活跃但难以保持注意力、学习过程心不在焉、粗心大意因而不能及时完成各项作业,学业成绩不理想;自己竭力与同学交往希望得到同伴们的关注,但又经常冒犯别人而被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况……。以上种种表现,教师会在交流中及时反馈到父母那里,为了孩子的改进,父母们又往往会“配合”学校,在家庭里用尽各种手段:提醒、催促、鼓励、威胁、叫嚷乃至哭泣,最后得到的仍是失望。尽管这些父母在教养小孩时付出了很多的精力,然而这样的教育手段没能改变孩子,有的还适得其反进一步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有位母亲甚至用了伤人的话语来描述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肯定是哪儿有毛病,不然怎么会这样呢”。然而,到医院诊断并没有符合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标准,当然还有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重来就没有去过医院,我们把这样的孩子称之为具有“注意力缺失多动行为”的孩子。那么,对于这些孩子,在平时的家庭教养和亲子互动中需要做出哪些额外而有效的努力呢?怎么才能使这些孩子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样能在学校获得学业进步,累积成功体验呢?
家庭教养策略之“亲子互不侵犯的AB约定”。
      传统的简单说教与惩罚教育不但无法对治这样的孩子,反而会激起孩子更加强烈的逆反心理,亲子关系更加僵化。一旦进入亲子冲突的循环怪圈,家庭教育就变得苍白无力,为平衡家庭功能,搭建起一个良性互动的教育平台就显得非常重要。心理辅导教师帮助家庭一起制定一个名为“亲子互不侵犯的约定”,对于亲子关系与孩子行为的改善会带来很多信心。这种家庭规则的第一部分A部分是:“在家里,任何人与别的家庭成员相处时都不准叫嚷、威胁、打人或者说脏话。”不要认为这些行为不会发生,想想看,当大人、孩子生气时都会出现什么?恐怕最平常的就是脏话脱口而出。如果A部分提到的行为真的发生了,那么就建议实施“亲子互不侵犯约定’的第二部分B部分:“家庭成员说了伤人的言语或者做了伤人的事情,等他冷静下来以后,必须道歉并且做一件弥补他过错的事情。这对大人与孩子都适用。” 实际上,这样的约定源自于生活中,当我们做了什么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事情时,我们就应该道歉,并做一些事情来“弥补”之前所犯下的错误,生活又会重新回归到平衡状态。
     小安是一名九年级学生,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不佳,表现为上课无法专注,还经常上课插嘴,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遭受了很多批评,逆反心理较强,课堂上还曾与英语老师发生过冲突。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情,小安不愿去上学,呆在家里已有一周,起因是玩电脑游戏,父母觉得一个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应该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上,但是小安根本听不进父母的话,而是更加沉迷游戏,一天晚上潜入父亲单位玩游戏,玩得正兴起时,被父亲逮住,父亲愤怒地责骂孩子,然而小安不但不接受,反而顶嘴争吵起来,一气之下,父亲动了手,没想到孩子表现的极为抗拒,根本不服父亲的这般管教,两人就在电脑桌旁对打了起来。第二天孩子表示不愿再去上学,不管父母怎么劝说都不行……。在父母的要求下,孩子百般不情愿地走进了心理辅导室,从父母焦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希望老师能劝动孩子回校上学,在父母看来这样年龄的孩子不上学有什么前途可言啊。了解到孩子在家庭与学校的表现后,先不与他谈返校的事,而是让每个家庭成员从各自视角谈一谈对冲突事件的看法与感受,每个倾听者在心理得到缓冲的同时试着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去谅解对方。不谈孰是孰非,而是制造了一个“觉察的家庭平台”,让父亲与小安在这里既看清自己也感觉对方,“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老师要求之下父亲与小孩互相道歉,重归于好,并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最后建议他们共同制定一个“亲子互不侵犯与弥补约定”。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要求多动的孩子停止玩游戏时,他们会极力反抗,大叫大嚷、捶胸顿足、甚至重重摔门等等,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观点是:一方面作为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因孩子的冲动行为而失控,避免陷入到亲子冲突的恶性循环当中去;另一方面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的负能量得到消解。父母在孩子身体生病时,不管孩子如何喊叫与哭闹,父母都能默默容忍,那么父母为什么不能接纳具有“注意力缺陷多动行为”孩子的情绪呢。对于这些情绪,建议父母可以采取包容与接纳的态度,但同时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孩子的那些出格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也是触犯上述规则的——在他们能继续玩任何东西之前,他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并且必须做点事情来弥补过错。例如:多做点家务、写篇反思日记或者把为什么要尊敬父母的原因列出来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既向孩子内心传递“重要他人”的恒常关爱,又教育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约定的规则。从另一角度来讲,让孩子在家里养成道歉与改正的关系模式,会无意识带入到学校群体生活中去,更加容易融入其中,与同伴建立起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这符合孩子长远发展的利益! 
家庭教养策略之“家庭行为发展图表”。
       无法长时间专注、多动、易冲动乃至情绪爆发,这样的孩子在用非言语的方式呈现了自己完整的心灵,其中包含着表达、需求乃至是退行的部分,孩子年幼时父母尚能接受,但是进入中小学校学习阶段后, 再也做不到坦然面对了。父母的内心充满疑虑、焦躁、挣扎,甚至发展成慢性压力,他们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渴求,能像“医疗模式”那样很快地“治疗”好自己的孩子,然而并不能,最终不得不回归到家庭生活当中去找寻。心理辅导教师的建议是建立一种符合孩子发展的可行性策略,我们把它称之为“家庭行为发展图表”,它对于促进注意力缺失多动行为孩子的进步有很大帮助。
      “家庭行为发展图表”,也叫“点数制度,”是一种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点数来换取报酬或娱乐时间的家庭教养模式。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小学教师比较熟悉的“代币制”或者叫做“星图”。图表中列出希望孩子能够完成的特定任务,孩子完成了这些任务后就能赢得一些自己喜爱的物品或者活动作为奖励;完成了列出的任务——如作业按时做完了,或者通过努力一种特定要求的行为得以实现了——如一起玩耍不争吵,那么就可以得到奖励,可以是钱、玩具、玩游戏、出游等等,当然也可以设计成获得相应点数,用点数来换取奖励的间接方式。而如果没有做到这些,那么他们就没有办法获得相应奖励。以五年级学生小华为例,列出如下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