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打开心结,告别伤痛 --创伤情绪辅导咨询手记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打开心结,告别伤痛 --创伤情绪辅导咨询手记
时间:2018-12-05 10:31    点击:        作者:梁美莉

 打开心结,告别伤痛

       --创伤情绪辅导咨询手记

【案例再现】

那是一个下午的大课间,我正在办公室整理个案,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路。随着我的一声“请进”,一个女孩步入了我的视线。她用眼角的余光快速扫了我一眼,然后微微低着头,用低的似乎在跟自己说话的声音说:“老师,我能跟你谈谈吗?”说话间再没有看我,长长的刘海挡住了她的目光。“当然可以,请坐。”我赶紧呈上我一贯的热情,生怕稍微的怠慢击灭她求助的最后一点希望。同时,我心里也在一颤: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个本该灿烂如花的女孩如此愁眉不展,神情黯然?

她叫小文,在她坐好后,我习惯性地递上一杯水“来,先喝口水。你能来找我,说明你很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也懂得照顾自己的心灵,老师非常乐意帮助你,你想跟老师谈些什么呢?”

“老师,我觉着我现在的生活过的一点意义都没有,这一个周我觉得自己就像行尸走肉,每天空荡荡地在学校里晃来晃去。”她眉头紧蹙,声音中带着极力压抑的忧伤和绝望。

“哦,或许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对现在的生活有些失望,是吗?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跟老师谈谈吗?”我尽量保持自己语气的平静,关切地注视着她,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是的,老师,一周前我姥姥突然去世了,我甚至都没有见她最后一面”小文的眼睛湿润了,声音中带着哽咽。我立即意识到,她应该是遇到了创伤事件而未能及时有效化解情绪引发的暂时性身心失衡反应。于是我拍拍她的肩膀,先引导她把憋在心里的悲伤尽情宣泄出来。“我想我能够理解你此刻的心情,,疼爱自己的姥姥突然去世,让你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内心充满不舍和悲伤,你想哭就大声哭出来吧”。听完我的话,她的眼泪顿时涌了出来,失声痛哭起来,我默默地递上纸巾,陪伴她尽情的宣泄。

等待了很久,她才慢慢止住了哭声,我们的谈话接着深入了下去。

话题是从姥姥开始的,小文父母生下她之后,因为工作繁忙,便把她完全托付给了姥姥姥爷照顾,一直到小学结束。期间,姥姥姥爷对她呵护备至,而她也深深的爱着两位老人,祖孙两代之间感情深厚,初中前的这段时间,给小文留下了甜美而美好的回忆。初中的暑假,父母把她接到了身边,虽然不能跟老人生活在一起了,但是每到放假,无论长假短假,小文一定都会去看看二老。老人对孩子的爱,小文深深记在心里,所以在学习上,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每次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来赢得老人的欢心,小文一直认为,这就是她能报答老人的最好方式了。但是生命无常,先是姥爷离世,然后一周前,身体一直硬朗的姥姥也突发脑溢血离开了人世,这让这一个很有孝心,一直想通过优异成绩来回报老人的女孩,顿时觉得学习生活失去了意义,伤心之余,便透出了绝望的心态和消极的想法。她说,姥姥去世后,她觉得自己在跟同学说话时,“连笑一笑都是罪过”,内心的压抑苦闷,使她想要逃离,想把自己隔绝起来,甚至脑子里经常出现自杀的念头,但静下心来会被自己的这种想法吓一跳。她一直觉得对姥姥姥爷有一种无法偿还的亏欠心理,这种想法让她内心经常充满了内疚,自责和悲伤。姥姥去世后,她每天都沉浸在悲伤中,对学习生活失去了兴趣。她说,现在她最不想在教室里待着,不想面对学习,不想面对老师和同学,她觉得自己的世界很黑暗,不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办。

【案例诊断】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未完成事件”。它指的是既往情境中那些创伤或艰难情境,尚未获得圆满解决或彻底弥合,仍活跃在我们的脑海中,栩栩如生。由于这种记忆心理上的未完结,会由此引发未完全表达出来的情感,例如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感、遗弃感等等。该案例中的小文,一周前经历了一次“丧失事件”——姥姥的意外死亡,这一事件成为她成长中的一个“未完成事件”,使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陷入了悲伤、痛苦等负性情绪中不能自拔,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逃避退缩行为,虽然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她没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心理上依然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要让小文找到现实感,全身心活到当下,必须排除这一“未完成事件”给她带来的困扰,打开她的心结,让她积极面对现实,直到她勇于面对并处理这些未表达的情感为止。解铃还需系铃人,通过辅导,慢慢找到她的内在力量感,增加她对自己此时此刻状态的知觉,认识并清理被压抑的情绪和需求,才能真正帮助她走出情绪困扰,并最终实现人格的成长与完善。

【辅导策略】

1、 以求助者中心,与小文建立良好关系后,引导她看到自身具有的正面力量。

在求助者中心治疗中,关系是最根本的,良好咨询关系是心理干预成功的前提。同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倾向,能够对自身的问题进行主动调整,做出积极改变,这是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的核心。因此,在第一次辅导的时候,我充分采用了尊重、理解、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等辅导技巧,使小文感受到一种信任和安全感,同时通过肯定她的求助行为,让她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完全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良好的关系铺垫拉近了我与她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她对自己的信心,并为她的自我反省奠定了基础。

2、采用空椅子技术,引导小文宣泄情绪,表达没来得及诉说的情感。

空椅子技术,是处理哀伤事件比较容易采纳的技术之一。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内射表面化,使来访者充分地体验冲突,由于来访者在角色扮演中能接纳和整合内心,解决冲突。 姥姥的离世让小文心中有太多的情感没来得及对老人表达,这种情绪能量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宣泄,会让她的身心一直处于冲突状态,不能找回平衡点。因此,我鼓励小文把自己内心的伤痛完整的表达出来,而不是试图回避或者压抑自己的哀伤体验。同时,我与小文进行了角色扮演,由我扮演小文,她扮演姥姥,引导小文站在姥姥的角度去想思考问题,感受姥姥对她现在状态的担心以及对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从而放下自己的伤痛和内疚,用姥姥在她身上所期待看到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未来的生活。进过一番宣泄后,小文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释放,慢慢从感性状态回归理性思考。

3、通过理性情绪疗法,引导小文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借助理性认识,提高情绪控制力。

RET的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针对小文的情绪困扰,我引导她分析,引发情绪的关键因素,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她头脑对问题的看法与解读。比如,在她看来,学习成绩优异是报答老人的唯一方式,老人不在了,学习也就没有意义了。针对这一想法,我提出两个问题对她进行反问:学习成绩是不是你唯一的报答方式?学习之外,有没有更重要的东西,是老人家更在意的?经过思考,她意识到,还有比学习更重要的回报方式,她自己的健康成长才是老人最希望看到的,换个角度,让她学会理性辨析问题,看到自己其他方面更大的发展可能性,从而调整自己的情绪及行为。

4、与小文班主任及父母取得联系,强化她的社会支持系统。

小文在内心脆弱到极致的时候,并没有向父母老师求助,这说明孩子内在的情感支持系统是贫乏的,特别是她与父母之间不能建立一种强有力的情感链接。出现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多数孩子会首先想到的是向自己的父母求助,而小文却自然而然选择关闭这一求助渠道,这也让我看到了孩子隔代抚养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弊端。父母角色缺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缺失感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会影响到孩子的终生。面对这一问题,我主动联系了她的父母,并与她的父母针对孩子当前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建议父母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更多地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尽量弥补孩子成长关键期体验到的缺失感,让孩子能在家里找到力量感和安全感。同时,我私下与班主任、任课老师也进行了沟通,从学习生活上给予她更多地关注,体会大集体的温暖。

后记:两个多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再次见到小文是在校园里,她老远地冲着我打招呼,脸上带着一股自信而阳光的气息,我知道,对她而言,阴霾已经散去,青春正好,阳光正闹,她找回了丢失的自己。

【案例思考】

创伤体验,是每个人成长路上不可逃避的一种体验,尽管造成创伤的刺激不同,但是对经历其中的个体来说,经历的内在感受却是大致相同的。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成创伤体验的事件很多,其中一条就是亲人丧失,特别是亲人的突然离世,比如案例中的小文。多数人在经历创伤体验后,都要经历震惊,否认(一种心理自卫机能)到慢慢接受现实的过程。对于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理清问题表达情绪,能够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内在冲突,与现实保持联系,实现内外在环境的平衡。

我们很多人容易忽视哀伤事件后情绪的转化和处理,认为时间长了,自热而然人就会好起来。其实,“未完成事件”带来的哀伤体验,就像一个脓包,如果处理不当,会扩散感染,甚至影响人正常的社会功能。所以,咨询过程,空椅子技术便是最易被接受的一种表达和转化情绪的咨询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容许来访者情绪自然地发泄,而不必用“否认”隔离自己,容许表达哀伤,甚至尽情地哭泣,这对化解冲突恢复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哭是一种具有建设性的表达工具。因此,对于哀伤情绪的处理,我们咨询老师应该首先给咨询者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尽情表达悲痛之后,才能进行其他方面的干预。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