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生的希望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多元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高中生的希望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多元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时间:2018-08-10 15:27    点击:        作者:郭晨虹

 一、引言

希望Hope)是指个体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积极体验,是对可获得的或相信可以获得的事物的渴望,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情绪和行动[1]。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希望对人们的适应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Snyder等人提出的希望理论,Snyder 等人认为,希望是经由后天学习形成的一种个人思维和行为倾向;它以目标为基础,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动力和路径(agency and pathway)。动力部分是指启动个体行动,并支持个体朝向目标,持续沿着既定的路径迈进的动机和信念系统;路径部分是一系列有效地达到个人所渴望的目标的方法、策略和计划;两者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个体的希望特质[3]。高希望特质的人,就是那些相信自己有能力,也有办法去实现一定目标的人。有学者认为希望特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4][5][6],并且能缓冲个体消极心理,增益积极心理[7]

研究表明,个体内在的希望特质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杨旭芳等人的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希望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问题就越少[8]。田丽娟等人针对中学生的希望特质干预研究认为,希望特质的增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积极影响[9]。另一方面,高希望特质的个体具有更高的幸福感。Irving等人发现接受希望干预治疗后会增加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10]Burrow等人的研究表明希望水平越高的个体,其积极情绪越多,其情绪幸福感水平也越高[11]。国内学者陈灿锐等人对大学生的研究也发现,希望感对主观幸福感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时应对方式在希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12]。可见希望特质与个体幸福感也存在显著相关。此外,幸福感在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研究者开始普遍使用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例如Cnnan等人就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促进幸福感;Anothony等人也指出,精神症状消失和康复的结果是产生幸福感[13]。国内学者李清发现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见呈显著相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