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生焦虑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培养“我够好”心灵富足的孩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中学生焦虑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培养“我够好”心灵富足的孩
时间:2018-10-23 15:23    点击:        作者:王世华

                       中学生焦虑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培养“我够好”心灵富足的孩子

摘要:焦虑使学生陷入精神痛苦、学习效率降低、人际交往受阻碍。家长用“允许”代替对孩子“应该”的完美要求;用“信任”代替压制型管理;用“欣赏”代替吝啬给出认可,孩子会形成“我够好”的感受、自我评价和信念。这样心灵富足的孩子会自尊自信,远离焦虑。
关键词:焦虑 我不够好 我够好
当今的中学生是不容易的一代。他们承受着课业任务繁重、考试频繁、升学压力大、娱乐交友时间少。面对这些情况,人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当下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高考改革,以及对课外辅导班的整顿是从宏观角度改善中学生的成长环境,确保中学生身心健康、学有所成。本研究旨在从微观角度探讨家长如何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远离焦虑。
一、有多少学生处于焦虑的情绪困扰中?

2015年至2017年,我在北京某示范高中连续开展了四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该测查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适应于我国中小学生的标准化心理诊断量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该测验主要测查学生焦虑的类型和程度。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过度焦虑则是心理问题。本项测查探讨的焦虑指过度焦虑。测验总分≥65 分表明这个学生焦虑水平高、范围广,心理健康水平偏离正常,需要进行心理干预。测查选取高一学生为对象。学生自愿参加。高一处于中学阶段的中间段。此阶段测查能了解家长对初中生已经做了什么,在高中阶段还需要做些什么。测查显示学生焦虑状况如下:

1:高一学生以焦虑为主的情绪困扰状况
测查年度
受测人数
65分以上(含65)人数
65分以上(含65)%
2014
317
34
10.73
2015
293
22
6.98
2016
272
46
14.47
2017
322
44
12.02
测查结果显示,有10%左右的高一学生存在着以焦虑为主的情绪困扰。学生焦虑的对象主要是学习或人际交往,表现出以下某些过强情绪和行为反应:紧张、不安、孤独、抑郁、过分敏感、害怕、自责、冲动、身体症状等。焦虑使学生陷入精神痛苦、学习效率降低、人际交往受阻碍,更严重焦虑的学生不得不回避某些人际交往场合或不能正常上学。
二、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制造了焦虑问题?
在对焦虑学生的心理辅导中,我发现焦虑学生普遍存在着“我不够好”的自我感受、评价和信念。这种低自我价值感使学生在面临变化、不确定情况时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感到自己难以应变、难以完成某种愿望,产生焦虑。当学生产生焦虑又得不到有效帮助时,学生就会痛苦挣扎、更深的自责,直至耗光心劲,转变为抑郁,无法上学,甚至出现自杀想法。
“我不够好”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家长无意识制造出来的。焦虑学生的家长也是爱孩子的,对孩子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他们无意识的将“你不够好”作为激发学生行动的手段。当学生将“你不够好”内化为“我不够好”时,确实能够增强行动力,但这种动力是出于恐惧的心理——害怕威胁、躲避危险;长期处于恐惧心理的孩子会在某种愿望实现时获得暂时的满足感,但会长期处于防御、心理匮乏的焦虑状态。这种状态也会日渐损害行动力。
当家长无意识的用“你不够好”激励孩子时常表现出三种行为模式:
1.用“应该”的完美要求鞭策孩子
家长头脑中总有些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子的模板,并千方百计地用严格的教导、督促、监管把孩子严丝合缝的装到这些模板中。家长对孩子应该的要求内容常见为:你应该听话,不听话意味着你不懂事,会遇到大麻烦;你应该学习够好,不够好意味着你没有前途、没有幸福;你应该坚强,遇事紧张、难过、有额外的需求意味着你软弱、无能;你得时刻让别人满意,让别人不高兴、失望表示你自我中心、自私自利;你的一切进步都要快,进步慢、停止说明你没有竞争力、会被淘汰……家长用这些只要求表现好不允许犯错的“应该”鞭策孩子。当孩子犯错或未达到家长的标准、要求时,家长就批评、指责孩子或向孩子没完没了的讲道理。而所有的这些教育行为都是在否定孩子,传递出“孩子,你不够好”的评价。当孩子逐渐相信家长的评价并用他们的评价定义自己时,“你不够好”的外在评价就变成了“我不够好”的自我价值感。这样的孩子一方面对自己完美要求、索求无度,一方面自责自己总是出错、不够好。内心对完美的渴望、对犯错的恐惧驱动他们寻找达到自我感觉“我够好”或能躲避他人评价“你不够好”的安全区。任何不确保他们够安全的场所、活动、变化都会使他们产生焦虑。
2.用压制型管理代替孩子自主生活
焦虑孩子的家长与孩子有着“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他们相信自己看得远、懂得多、能力强,孩子目光短浅、幼稚单纯、随意任性。他们以效率、结果为导向,全力以赴规划、照顾、管理,控制孩子的成长路线,从学习、交友、爱好到日常作息,无处不在。家长的内心只有自己的意志,就好像孩子的感觉、想法、期待、渴望不存在。孩子是忙碌的,写作业、上辅导班、练特长……但孩子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分离,而不是融为一体。活动不与孩子的意志相关。活动是家长的意志或孩子内在的恐惧通过孩子在运作。这样的孩子内在分裂:感觉上,糟糕、难受、不想做;直觉里充满了赶快离开的能量;想法上却认同父母认为我应该做,做不好是我不够好。孩子没了自主,也就失去了自我,混乱、困顿,又焦虑做不好、效率低。
3.用正向认可匮乏控制孩子行为
从父母那获得关注、肯定、欣赏等正向认可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也是形成“我够好”的心理营养。焦虑孩子的家长总是吝啬给孩子正向的认可。他们在无意识中存在这样的心理:“认可”不能轻易给;给足了孩子会骄傲;孩子感到认可不足,有期待,才能听话。于是形成了当孩子已经做了他能做的最好,家长还觉得不够,不给认可,即使给了还要挑错、提出新期望,否定孩子已经够好;当家长给孩子认可时又不允许孩子欣然接受,更不允许孩子自我认可,因为家长认为欣然接受认可、自我认可潜藏着满足、自大、不思进取的危险。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正向认可,孩子会感到温暖、被尊重、有价值感。得到的正向认可缺乏、不足,孩子则会感到被漠视、价值感低、迷茫未来。这样的孩子可能出现行为偏差:叛逆,与父母对着干,在家庭之外结交品行不良人员,寻求满足认可;也可能自责、处于苦苦寻求认可而又不得的焦虑中。
三、如何助学生走出焦虑?
“我够好”是对自我的全然接纳。拥有“我够好”感受、自我评价和信念的学生明了“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要到哪里去?”。他们整合自己的每一部分——长处、短处,全然的和自己在一起,接纳自己、喜爱自己。“我够好”是他们内在动力的源泉。他们自我价值感高,能自我负责、积极行动、乐于反思。他们能善待、关爱自己,也能对他人友善、慈悲。面对挑战、困难等不确定情境时,他们能保持适度的焦虑;在失败后,他们也具有良好的心理复原力。
 “我够好”能够预防焦虑,也能帮助焦虑的孩子走出焦虑。为培养孩子“我够好”的感受、自我评价和信念,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用允许接纳孩子
家长在用期望、要求、规则培养孩子时,还要给孩子允许。家长在讲自己的道理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在期望孩子优秀时,允许孩子走入了低谷;家长希望孩子坚强时,允许孩子表现出了脆弱、表达需求;家长要孩子为别人着想时,允许孩子关照到自己;家长渴望孩子快快的进步时,允许孩子以自己的节奏慢慢来……当有了允许,孩子会收到家长期望里的爱、要求里的宽容、规则中人性,孩子会感到安全、温暖、自我接纳;会感受到我犯错、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都是值得尊重和爱的,我够好。这样的孩子不惧怕变化,愿意离开舒适区,去冒险,去创造。
2.用信任给孩子自主
孩子是自己的主人,他们是自己人生的编剧、导演、演员。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思考、为自己着想。孩子走的每一步都是当时的他们所能作的最好选择。他们也能根据现实状况反思,做出再决定。家长要把孩子如何学习、交友、生活、娱乐的权力还给孩子。家长可以怀着好奇心开启与孩子的对话,在其中担任起陪伴者、顾问的角色。当孩子能自主决定我做什么、我如何做。活动就成为孩子意志的体现。孩子与活动、活动的结果融为一体。孩子能从活动中体验乐趣,能从成功的结果中获得价值感,能为失败的结果承担责任。孩子内在的感觉、想法、直觉呈现和谐一致,而不是相互冲突。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感受到自己够好,清楚自己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3.用欣赏给孩子支持
孩子的成长其实有两条线,一条是孩子不断出错、未达到父母期望的问题线,另一条线则是孩子在不容易的生命成长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正向品质,例如努力、承受、抗争。这是孩子走到今天和继续走下去的资源、力量。家长看到孩子难得的方面,视其为宝贵的,孩子就会珍视自己,追寻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少用外界分数至上、权力至上、金钱至上等观念评价自己。孩子的“好”够多,家长可以无尽的发现;家长能给出的欣赏是给不完的,家长可以无尽的给。在看见、认可、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获得情感、精神支持。
家长的允许、信任、欣赏使孩子获得安全感、自主、价值感、意义感,内在感到“我够好”,自尊自信,心灵富足。这样的孩子在遇到繁重任务、困难、障碍、威胁时,有无限适应环境的潜能。他们能应对、想办法解决能解决的问题,也能灵活、弹性的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他们相信人生整体上是光明的、有希望的,挫折也是人成长的机会。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