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赠人玫瑰,亦须防刺伤人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赠人玫瑰,亦须防刺伤人
时间:2018-09-21 15:42    点击:        作者:瞿春红

赠人玫瑰,亦须防刺伤人

浙江杭州萧山区第一实验小学  瞿春红

教师,常常被比作蜡烛、春蚕,不是没有理由的!从教多年,我亲眼见证了身边同事的无私和忘我:毕业班的数学老师,长期咽喉炎,但每天傍晚,依然给学困生补课到很晚,事后默默忍受着咽喉疼痛。接到乱班的葛老师,人家放假,她在家访,和家长们商量对孩子最有效的教学方案,带班一年,有家长感慨:“葛老师真是比家长还家长啊!”还有已近退休之龄的周老师,和学困生家长的联系至少三次以上,不厌其烦地叮嘱家长,家长嫌烦的同时无奈地说道:“好像有一双眼睛老是盯着自己,不敢偷懒啊!”教四个班英语的王老师,几乎没有进办公室的习惯,每天从这个班到那个班,磨破了嘴皮子一遍遍地教学生们读单词、句子。更多的班主任,身在家中,心系学生,电话、QQ、微信解决家长们的各种疑难杂症……

但悲催的是,我同样也目睹了各种令人齿寒的现象——

数学老师放学后把小沈同学留下来补课,结果,小沈趁着数学老师开会的时间溜走了,不仅如此,他还在数学老师的凳子上故意踩了两个脚印,以示他对补课一事的愤慨和厌恶。

英语老师放弃了自己宝贵的午睡时间,叫了两个英语听写有障碍的学生,谁知她前脚刚刚走出教室,其中一名男生就愤愤然骂道:“神经病啊,老是阴魂不散缠着不放!”

有一次校门口家长与保安起了冲突,家长带着自己初中的大儿子过来接小学的小儿子,保安让她在门口等着,家长不乐意非要进校不可,冲着保安破口大骂。当时正好教数学的副校长在值周,发现大儿子是自己教过的学生,当时可没少给他补课,也没少与这位家长打交道。于是,好心过去劝架,不料家长和孩子根本不买账,对副校长爱理不理,毫无感激之情。事后副校长连连感慨世风日下,学生忘恩负义……

是恰好被我撞见的个别现象呢?还是这只是冰山一角?为此,上一届学生毕业之际,我特地约谈这个话题,得到的答案让我唏嘘不已——

“补习时老师往往会很生气,老师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不喜欢放学后留下来补课,因为老师会说:‘都是你,原本下班的时间我不得不在这里陪着你。’那显得我罪大恶极。”

“虽然单对单时,不懂的问题老师都会讲,但老师的话很难听啦,什么‘这么简单都不懂,你脑子里到底装了什么’、‘我都讲了N遍了,笨也得有个尺度好吗’……这种话很伤人的。”

“老师虽然说是给我补习,但我说不会做,她的脸色就会阴沉下来。明明是她自己说的不懂就要问老师,可我真的问了,好像欠了她五百万似的。这样的老师真的是好心给我们补课吗?”

“说是留下来补课,其实是为了讽刺和教训我吧!如果老师可以体罚,我相信他一定会先打我一顿出气啦!所以被留下来很可怕的……”

这就是真相,不是学生不懂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是他们不把老师的付出当回事,只是因为他们被留下来补课时,内心已然充塞了各种负面情绪:“我什么都不会做”、“错题太多了,要订正到猴年马月”、“我讨厌做题”……如果老师非但无视于这些负面情绪——“这些题目我都讲过啦,赶快订正啊”,甚至还要加以否定、打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真的笨到无药可救了”,尽管老师确实出于“刺激学生努力”的好意,但学生遭到一番批评和建议的轰炸,仅存的勇气也丧失殆尽后,一旦恐惧、厌恶的情绪占据上风,学生的认知就会被扭曲,即使明明会做的题目,他们也会以一种自我催眠的方式“我不会”,抑制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一片好心,非但没有将学生从糟糕的学业中拯救出来,反而将他们推向学困的深渊。

对待教育这件事,我们真的是在奉献我们的青春和生命!我们真的是一片好心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前提是,拳拳之心,可不能变成拳拳到肉!

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抖落情绪包袱,那么我们自己首先不要带着情绪去教孩子!所以,把学生留下的那一刻,我们得把“生气”、“不满”、“怨怼”统统赶跑,留下“半小时后,这孩子就能掌握这部分内容了”这样的积极情绪。如果我们要让孩子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补习,那么我们自己首先就要拥有积极心态,不要指责、训斥、讥讽,而是用玩笑、游戏、幽默……任何能够活跃气氛的方式去关注学生的沮丧、挫败和恐惧,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我找到了一种适合你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将军,而我是你唯一的助手,现在我们面临一群敌人,我们要怎么突围而出”……

赠人玫瑰固然是件美事,但我们同样也要注意,玫瑰娇美,深刺人心,如果学生被尖刺扎伤扎痛了,他还能欣赏到玫瑰的美丽么?他还会感恩赠予玫瑰的人么?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