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1-6年级学生师生关系特点的实践研究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小学1-6年级学生师生关系特点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8-08-10 15:25    点击:        作者:杨红
一、引言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学校与儿童发生交互作用的重要载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即师生关系是儿童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及日常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等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关系[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2]

大量的研究显示,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对儿童的学习,情绪,自我概念,自我适应,创造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3-7],并且对小学生其他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都有重要的影响[4]。例如,林崇德,王芸等人(2001)通过以北京市498名3-6年级学生及其班主任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的方式,发现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有预测作用,亲密型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冷漠型师生关系最有碍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同一批数据分析了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师生关系特点有显著的联系,学业表现好的学生有更积极的师生关系[4]。邹泓等人(2007)考察了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665名学生的师生关系及学校适应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在学校态度、学业行为和社会行为方面均显著好于一般型和冲突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师生关系对学校态度、学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

除此以外,研究者还考察了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其中,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女生相较于男生,有更好的师生关系;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的亲密感更低,冲突性更高,学生积极师生关系类型的比例逐渐下降,消极师生关系类型的比例逐渐上升[8]。除此以外,还有研究者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个人品质、教育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决定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学业表现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立[9]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角色,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多,与学生之间有着更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相较于学生与其他科任教师的师生关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对一种更加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对学生有着更普遍、广泛影响的师生关系。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师生关系情况,了解当前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特点,试图为师生关系的促进提出解决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三所小学1-6年级的小学生,根据方便随机抽样原则,选择了北京市朝阳区三所小学,根据学生及其家长自愿原则,收集数据,最终获得有效数据737份。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人口学变量统计情况
变量
维度
人数
百分比(%)
年级
一年级
76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