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心理咨询师应该怎么办?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学校心理咨询师应该怎么办?
时间:2018-07-23 16:29    点击:        作者:魏超波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心理咨询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无力和无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眼看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问题,他们或对孩子不闻不问,或嫌弃粗暴,或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压抑孩子,对此,我们痛心,但囿于心理咨询的专业伦理,常常陷入要不要帮该怎么办的困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6)刊登了李值霖老师的文章《心理咨询师应该站在哪一边?》,讨论了此类困境。李老师提出我们应该和事实站在一起的观点,并从心理咨询不是和稀泥”“心理咨询不应该有帮派之分两个层面论证,对学校心理教师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也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我想谈的是,学校心理咨询师应该怎么办?

首先,有个说明:我之所以在心理咨询师前面加了一个词“学校”,这是因为我们和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不一样,我们还是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之所以不用心理辅导教师,是因为在有些学校,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老师都有可能在咨询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来访者。

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思路来处理问题:

一、了解事实真相。

我非常认同李老师“和事实站在一起”的观点,认为了解事实真相是提供有效支持、做好工作的大前提。

因为我们遇到的来访者多为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来到心理辅导室求助,暴露个人隐私,将自己的事件、问题、情绪一一呈现,一般来说都是可信的,所以很多老师对于学生的叙述都是完全采纳的。心理咨询师往往也会因此产生各种愤怒、同情、悲痛的情绪,经验缺乏的咨询师甚至会拍案而起,这时候一定要冷静,我们可以用同理心去支持来访者,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了解更多的事实真相:通过对更多细节的补充了解,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而不是急于干预。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两点:

其一,排除来访者有精神疾患的可能。来访者如果有精神疾病或神经症,其叙述的可能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是他幻想构造的错乱精神世界。如果来访者的叙述有违背常理的地方,对于这一点一定要做诊断排除。

其二,排除来访者掩盖自身问题的可能。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来访者在叙述的时候可能会有意无意掩饰自身的问题,把责任全部推给家人。如果来访者经常只谈他人的问题,回避自己的问题和责任,在理解人之常情的基础上,要引导他反思说出另一个视角的真相。

此外,在不违背心理咨询“保密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多方求证,了解事情真相和来龙去脉。

二、确定服务对象。

在了解事实真相后,确定是家长的教育不当造成的消极结果,传统的心理咨询师信奉“助人自助”,常见做法是通过辅导帮助来访的学生发现自身的力量,学会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没有错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此类家庭中的孩子一般都处于弱势地位,在咨询师鼓励下他们即使鼓足勇气去和家长谈,强势的家长还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这样的咨询效果就很微弱了。

但是换个角度,如果孩子遇到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首先找的是班主任或者学校其他教师,这些老师一般会直接联系家长,指出家长的问题,并指导家长改进。当然,如果他们的话起作用,则问题可能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他们的话引发家长的排斥,则孩子的境遇会更差。

学校心理咨询师身兼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双重身份,这时候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了。一方面,

一方面,学校心理咨询师首先是教师,具有教育学生保护学生的社会功能,面对学生糟糕的境遇应该站出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另一方面,和家长谈什么,怎么和家长谈,这是一个需要一定沟通技巧的工作领域,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正好具备较好的倾听与表达的技巧,与家长的沟通会顺畅一些。

因此,学校心理咨询师在了解事实真相之后,首先要判断工作对象是谁,我该和谁谈?我以为,若学生接近成年(高中及以上学段),自我意识发展较好,行为能力比较强,具有较强的抗挫能力和沟通能力,可以遵循助人自助原则,不需要越界找家长;但若孩子较小(初中或更低学段),他们的生活各方面都离不开家长,也无力改变家长,因此这时候作为学校教师应该要介入。

三、提供支持指导。

无论服务对象有没有家长,面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是要继续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师通过倾听、关注、共感等多种方式,表达对学生的理解,让其感觉不孤单,自己并没有被世界抛弃,有老师陪伴在身边;学校心理咨询师还需要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教会他们一些生活技巧,尤其是与长辈的沟通技巧、应对挫折的情绪调控技巧。

如果我们明确了家长也必须约谈,这时候需要一些策略:

第一种,咨询师直接找家长。首先要和学生交流讨论,明确需要找家长的必须性。接下来,以一种家长易接受的方式联系家长,如“xx家长,我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师xxx,和你的孩子交流过之后,我感觉你在教育孩子方面肯定也很有困惑,想请你找个时间到学校来,我们一起谈一下孩子的问题。大多数家长会愿意来,因为他们的确也存在这样的烦恼。然后,请家长先说自己的烦恼,认真倾听,对其合理的方面给予共感,对不合理的方面先不急于指出反驳,等家长吐槽结束需要求助的时候,再认真分析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并以如果是我此类句式进行点拨指导,相信这样的家庭教育指导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种,协同班主任找家长。当家长以种种理由不能来学校,这时候需要心理咨询师主动走近家长。当然,这还需要联合班主任一起去。首先,和学生商议,这件事需要班主任配合,征求学生同意后告知班主任具体情况,(若有隐私可适度保密)约定好一起去家长。然后,和班主任约定好,家访的目标和分工,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师主要负责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并且两人的教育理念要一致。因为和这类家长沟通肯定有难度,所以要有打硬仗的准备,心理咨询师要多听家长倾诉,多理解家长的苦衷,赞同起做的比较好的方面,让家长感受到咨询师的确是为了这个家庭更加温暖和谐而来,不是来找麻烦纠错的。如果开局比较好,还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心理辅导室去面谈,甚至开展家庭辅导。当然,肯定还会有家长坚持己见,不思悔改,甚至对来访的教师有语言暴力,心理咨询师要和班主任在一起,保护自身安全,并告知家长错误方式带来的后果,保留一定的证据;家访结束后请当地青保部门介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总之,学校心理咨询师既要遵守咨询伦理,利用咨询技术去直接关爱学生,也要不拘泥咨询师角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作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心灵的守护者。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