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孩子,家门随时为你打开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孩子,家门随时为你打开
时间:2018-03-29 13:46    点击:        作者:孙开霞

在回家的路上,我和我孩子一边走路,一边聊起他爸爸。我说:我们到家都不用拿钥匙开门,你爸只要听到我们的上楼脚步声,就会把门开好,让我们直接进去。孩子立即表示认可,说爸爸肯定会这样做。 这温馨的对话刚结束,我孩子就说他有一个选择题要告诉我,并让我猜他会怎么选。他的问题是这样的:假如哪天我回家,由于没有带钥匙,进不了家门,然后你们在里面,明知道我回来却不给我开。那我有四个应对方式,你猜我会选哪一个?我问他是哪四个?他说,一是就站在门外等,二是去朋友家玩,三是去学校上自习,四是跳楼。 虽然这样的事情,在我家里不可能发生,但是面对孩子让我猜的这个问题,我仍然不能忍下心来去猜。孩子明知父母在家里,父母明明听到了孩子的敲门声,却不去开,这站在门外的孩子内心得有多凄凉,多无助啊。所以,别说要我去猜了,就是让我再去多想一下,我都不能再想。 我对他说,妈妈没有办法去猜你的选择。任何一个小孩遇到这样的事情,心都会被彻底伤透的。你放心,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回家,爸妈都会待在家里,把饭菜烧好,把门给你开好,迎接风尘仆仆的你。 或许是我深沉的语调吓着了孩子,他立即紧张起来,说,妈妈,我只是出个题目给你猜猜而已,你不用那么难受。我说我知道,但真的有家长不给孩子开门,让孩子伤透了心的。 有一个男孩,期中考试成绩考差了,滑倒了年级三百多名。在年级所有的学生之中,这个成绩也算是中等了。父亲在开家长会的时候,知道了他的考试成绩以及年级排名,非常不高兴。开完家长会,父亲就骂了他一顿。一个星期后,学校放月假,他忐忑不安地回家。在家门口,他举手敲门。门响了,里面的声音传出来:你是谁?是爸爸在家。他回答了爸爸的问话。爸爸立即咆哮起来:你还有脸回来,还有脸让我开门?今天你别指望进家门!门外的他怔住了,呆立在那里,进,进不得;退,又不知退往哪里。 巧合的是,妈妈很快回来了。妈妈在楼下看到他。看到比自己高一个头的儿子泣不成声,妈妈也哭了。后来,母子两人在外面的宾馆订了一间房,他的周末才有了落脚之处。 他对我说,那个时候,他的内心比寒冬还冷,甚至觉得自己都没有活着的意义。他又回学校上学,但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心里泛起的,竟是对父亲的恨。虽然后来他的父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向他道了歉,他也和父亲有口头上的交流,但是内心里对父亲的恨意一时还难以去除。外表伤疤易好,内在心结难解。 这个男孩的故事,是我做的上千个学生心理辅导个案中,印象最为深刻、情绪最受震动的个案。 家是一个人生命活动的物质场所,它所承载的不仅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还包含着孩子被接纳、有稳定的安全感等一系列潜在的心理需求。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里,安全的需要位列第二层,尊重的需要位列第四层。现在,别说尊重,连最基本的物质形态的安全需求都被拒绝给予了——没有再比亲人拒绝让孩子进门更伤孩子的心的行为了。 拒绝打开物质形态的门,是拒绝精神上做深层沟通的外在体现,何况这拒绝是来自父亲。由此,所导致的心理创伤,所需要的修复时间,则是难以去估计的。因为被关在门外的孩子连自尊、安全和接纳一并丧失掉了,想要找回头,就变得和古代的人走蜀道一样艰难了。 时间不是治愈伤痕的良药。在孩子失意之时,父母给予温暖、支持、安慰,才是帮助孩子治愈伤痕的良药。这样的孩子,无论面对的明天多么复杂,都是有底气的。我真心希望每对父母都对孩子说这样一句话:孩子,家里的门随时为你打开,爸妈期待你回家,无论你是成功,无论你是失意。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