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请如常对待我----一个不愿上学女孩的个案辅导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请如常对待我----一个不愿上学女孩的个案辅导
时间:2018-03-29 13:42    点击:        作者:潘施杏

 一、个案背景

小琪是同事朋友的女儿,是我市某一著名私立中学(该校为全寄宿制学校)的初二女生,15岁,家中的老大,有一个年龄相差8岁的弟弟,跟随父母身边长大,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爸爸是服装厂老板,妈妈是家庭主妇,还有一个另外居住的奶奶。她自小学习成绩都不错,以优异成绩考入这一口碑和升学率都很好的私立学校。

 

二、主诉问题

小琪主诉最初不愿意上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和舍友相处不好。她是舍长,分配管理和维护宿舍整洁等任务时,舍友不配合,常需要自己去其他舍友的宿舍任务,她们常因此产生矛盾,并感觉被舍友们孤立,她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二是因为感觉学习越来越跟不上,也很不认同现在学校的教育模式,不喜欢学校紧张的学习氛围,也感觉不到学习有什么用处。当时因此感觉很不好,暂退了,至今都有些逃避回校。这学期的短暂复学只是出于家人的逼迫,包括选择留级也是无奈之下的妥协,父母越逼她上学,她越不想上。小琪觉得和父母根本无法沟通,只有和心理医生聊天会感觉好些,但目前仍觉得自己仍未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回校。

 

三、观察与他人的反映

1.观察:小琪剪着利索的短发,甜美的面容,表现得很大方得体,言谈中显示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谈及休学和复学时,显得虽有点忧心但却肯定自己会回校,谈及父母态度时则显得有些无奈和烦躁。

2.他人的反映:据同事反映她自初二开学不久(9月份)就开始不愿意上学,原因是不喜欢学校而且和同学相处不好,主要表现是哭泣、焦虑和不能做选择。休学转住在奶奶家,半年后(2月份)下到初一就读,上学两天后还是不适应,不肯再上学。呆在家中她的情绪立即稳定了不少,但又有些自责。家人认为她说的理由不是真正的休学原因,平时她和父母交流不多,和妈妈关系尤其不好。同事认为小琪妈妈见识不广,不大好相处,在教育子女上方式较为粗暴。同事曾和小琪父母交流过自己与孩子沟通相处的方式,建议他们要尝试有效地和孩子沟通,但收效不大。另外小琪在断断续续看中医院的心理医生。医生认为是她心理问题不大。

 

四.分析诊断

小琪最初的症状显示为学校适应不良,出现一定的焦虑和厌学情绪,但因为没有很好的应对解决而导致休学,而父母对孩子休学很紧张,非常急切想要孩子复学,导致孩子在未修复的同时产生逆反心理。属于学校心理咨询范畴。

判断依据:

1. 无器质性病变,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有完整自知力。心理医生诊断她为心理问题范畴。

2. 小琪小学为走读,进入初中后住宿,担任舍长,有管理好宿舍的愿望,但因对可能存在的宿舍问题缺乏认识,管理方式不被舍友认可,矛盾产生后也没有很好的解决策略,导致宿舍关系紧张;同时对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不适应,成绩不理想,产生焦虑和学习无用感,有一定的厌学情绪。这些是较为明显的新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

3. 问题持续时间虽然较长,并出现逃避学校行为,但并不影响其他的社会和生活功能,尤其是在家休息时,会有其他的兴趣学习和外出等需求(即离开应激场景症状缓解),也有自己的修整预期。

4. 小琪对父母对于其休学的关注表现出反感和烦躁,并表现出逆反心理。

 

五、辅导过程

鉴于小琪的情况和客观的条件限制,辅导过程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针对小琪进行的辅导,这部分辅导主要由我来负责;第二部分是针对小琪父母进行的,这部分由主要由家庭教育方面有经验的袁老师负责,主要是建立良好的关系,收集问题的相关资料,了解小琪父母日常与小琪沟通的情况,并深入分析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宜的方式和方法。

我对小琪的辅导过程主要分4个阶段进行。采用的主要辅导策略是认知行为疗法,辅导的目标定为小琪和父母能协商沟通达成一致行动方案,以促使小琪尽早修整好重回校园,并能在这次问题解决中获得更多力量,完善自己。

1.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问题的相关资料

见到小琪时,我有些意外,因为她给人的感觉与其他休学学生不一样,不颓废也不压抑。她剪着利索的短发,面带微笑,很自然大方地和我打招呼和聊了些家常事,她还侃侃而谈了自己对学校教育模式的反感,认为学校似乎只关注成绩,其他的都不重要,尤其是每次考试后的成绩排行,看着排行觉得压力很大,感觉越来越烦躁,并有时会质疑学习有什么用呢?

而和舍友的问题也曾让她无从下手:“尝试制定了一些制度,详细给大家分好工,但是她们就是不配合,都不愿意去做,每人做,又要接受学校检查,没办法,只能自己做了,时间长了,就觉得凭什么都是我一个人做呢?不过现在回想,还是自己处理的方式有问题。

在谈及休学时,她很坦诚:“我知道自己在面对这事的处理,其实就是一种逃避,也许当时坚持下来可能就好了,但是如果重来以当时的心态仍是要选择休学的……看了医生,有时和医生聊了,感觉会好些,但是和家人无法沟通,回到学校仍是不开心。家人越是希望我上学,我就越感觉不想,只想逃避。”

从小琪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到了新环境中想要更好地表现自己却力不从心且有些茫然的女孩。存在这种适应问题的学生不止她一人,有的可能反应不那么强烈,慢慢过渡了,有的可能及时得到了帮助,解决了,而她因与父母一直缺乏沟通,也没有得到老师和其他人的关注与帮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2. 深入探讨小琪的问题,发掘问题的根源

“你小学时成绩如何?”我问。

“挺好的,一般都排在全年级前十名。”从她脸上能看到自豪。

“那时也排名?”我接着问。

她楞了一下,沉默了一会,说:“是的。虽然不会将大家的名字都印出来粘贴。现在直接是粘贴出来的,看着自己的排名一次不如一次,感觉很糟糕!……学校这样的紧张学习氛围我不喜欢,但我也没办法改变。我知道,我该学会接受,然后继续努力。”

显然让小琪最想逃避的不是她所讲的讨厌学校的教育模式,而是她没有很好地在新环境中定位自己,学业和人际关系带给她的挫败感让她失去了价值感,进而产生学习无用感。

“复学了两天,你再次选择了休学,为什么呢?”复学的失败,让我有些担心她对学校的逃避会增强。

这时的小琪显得有些无奈,也带些反感地表示复学并不是她目前的选择,这是被逼出来的选择,因为爸妈对于她的休学非常在意和着急,几乎天天询问什么时候回校,这让她即自责又反感,并表示父母越是逼她,她就越是不想上学。她语带期望的看着我,说:“老师,您能帮我向爸妈转达一下吗?我会回学校上学的,但是我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我知道他们很着急,但可能我需要的修复时间比别人长,让他们再给我一些时间,就当做没有休学这事,像平常那样对我,可以吗?”

小琪这话触动了我,“像平常那样对我”,这也许是不少暂时存在问题的学生的希望。的确,孩子是家长的宝,一旦孩子出现休学,许多家长立即色变,认为事情惊天动地,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尽快回到学校,其实回校是我们期待的行为后果,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根源,让孩子的心理得到修复和发展。

3. 探讨和计划可采取的行动解决问题

要解决问题不能停留在想和口号上,必须有解决的计划与行动。与小琪的进一步谈话让我感觉很欣喜,她对自己已经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现在她希望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如画画和姑姑出去旅游。她说:“其实我之前已经报过一个画画的兴趣班。在做这些自己想做的事时,能感觉到力量重新回到了身体里。现在我还想出去走一走,和姑姑一起去看看其他地方,不能仅停留在这。我能感觉到,再过一段时间,也许是下学期,我就有足够力量重新回到学校了。”她的言行让我看到了她的努力和正在修复中,只是这些努力不被父母看到和认同。这次谈话让我觉得,也许这女孩真的不需要别人对她的复学“指手划脚”过多,她就只需要你如常对待,给她足够的时间。

4. 进行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协商达成一致行动

   基于辅导过程中对小琪的认识和袁老师辅导的效果反馈,我决定大胆地相信小琪,与她和她父母,还有袁老师一起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沟通,让他们可以协商达成一致行动。谈话过程中,我协助小琪明确表达了期望:给予时间,如常对待。而父母,尤其妈妈虽仍表示担忧,也明确表示会克制自己,最后和小琪达成一致:不催促复学,支持小琪在家期间的学习和外出旅行,但小琪最迟要在下学期(9月份)复学。

 

六、效果评价与后期跟踪

同事评价:朋友和他太太,以及小琪都对辅导感觉很好,朋友感觉不在纠缠于休学后和女儿的交流顺畅了很多,他太太也进步不少,不再经常唠叨孩子,孩子又报了一个画画提高班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都很好,计划迟些和她姑姑出去旅行。

咨询师评价:不论从谈话还是最后的协商,我感觉整个辅导过程都是流畅而有效的,这与小琪自身的思考与主动成长和她接受过的心理医生的辅导是分不开的,而袁老师对父母的辅导,促使父母的转变是行动达成一致和小琪继续成长的有力支持。可见,有时辅导学生不能仅靠自己,可以寻找合作,也不能仅辅导个人,也要考虑对她有很强影响力的身边人。

后期跟踪:小琪的复学比当初协商日期提前了,在该学期期中(5月中,辅导是在3月份)过后就主动提出回学校,她回校后的月考成绩立即就回到了中上游。可见有时引导和教育孩子就如放风筝,该松点时要松,这样风筝才能飞得更好!而在10月份收到同事转发来小琪的一张奖状,小琪新学期的第一次月考中成绩优异,被评为成绩优异之星。说明小琪现在状态良好,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后,一切适应良好并在不断进步中。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