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每个漏洞都会找到一个补洞人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每个漏洞都会找到一个补洞人
时间:2018-03-29 11:21    点击:        作者:陈春花

 

每个漏洞都会找到一个补洞人
 
几米说:“尽管这个世界漏洞百出,但真的不用担心,每个漏洞都会找到一个补洞的人。”教师,极有可能就是一个“补洞”的人。但是,偏偏,也正是教师,极有可能在挖洞,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孩子的心田中“挖洞”,随之,教育的漏洞也就愈来愈大,而身在其中的孩子,就有可能“长得歪歪斜斜”,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
“二十四番花信风”,菊花选择在秋天开放,自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和成长天性。每一个小孩也有自己成长的“花期”,有独属于自己的行走方式和轨道。如果,我们非要按照成人的标准或期望去试图改变孩子们的“花期”;如果,成人总是强怕孩子们踏进事先规定好的轨道;如果,成人偏执于自己的观念,让所有的鱼都必须适应养鱼者提供的“水”中,那么,我们就不是一个好的“补洞者”。
比如,总有人认为移民区的孩子大多来自于贫困山区,可能带有自身的愚昧,可能卫生习惯不好、可能学习习惯不好,甚至可能是一个小偷小摸者;总有人认为“下山入川”生态移民的子女可能天生有“瑕疵”,再怎么精雕细刻也“成不了人”。于是,对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以至于动辄责骂、放任不管,甚至直接放弃。久而久之,阴霾或污水就会趁机蔓延至干净的校园,侵袭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确实,我们在不自觉地“挖洞”——不只是肢体语言上的,更是心灵里的、精神上的;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自设壁垒和鸿沟,仿佛一道小溪,自绝于江河。当偏见、狭隘、暂时的“风景”遮蔽我们之时,“漏洞”产生了,而且在孩子们的心中逐渐“扩大”。于是,我们便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做一个真正的,有益于孩子能力发展、思维发展、身心发展的“补洞者”。
好的补洞者,即使在“极度复杂”和“混乱不堪”中,也能做到在具体而多元的情境中去理解孩子。比如看到某个学生上课爬在桌子上睡觉时,就应该想到昨天可能是因为“下山入川”而帮助父母亲建造新的家园而没有睡好;又或者,当一个孩子没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时,作为他的教师,就应该想到他在新家中没有照明的情况下完成作业的艰难。做为移民区子女的教师,即使在不知道孩子们为了什么而“极其糟糕”的情况下,也要企切记露西尔的那句话:“每一双注视你的眼睛,都可能经历过许多你无法承受的苦难。”
如何“补洞”?关键就在于教师首先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至于被随便一阵风就吹歪了头颅,被随便一道光就蒙蔽了双眼。特别是移民区教师,应该对来自不同山区的孩子们有更多细微的体察,对孩子们的学习困境和生活困境有更深刻的同情,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展示更多的人生可能性。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不断去努力的或许正在于此:学会在这个复杂而多元的时代不轻易地“盲目”和“失聪”;避免以机械、冷漠的态度把学生划分为“移民”和“非移民”两个阵营;避免把孩子们的“糟糕”全部归结于“移民”——这两个字背的锅,已经太多了。
好的“补洞者”应该习惯于多角度思维,能在“无声处听到惊雷”,能够运用更多的源源不断的生命活水轮耕换种,能够恰如其分且游刃有余地去滋养和锻造不同的孩子。不断地远离偏见,不断地拓展看人论事的视域,不断地开启“洞悉、宽容和悲悯之眼”,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也是做好“补洞者”最重要的视点之一。
(注:本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240)《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子女的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之一。)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