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警惕“快餐式”学校心理咨询现象的出现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警惕“快餐式”学校心理咨询现象的出现
时间:2018-03-20 16:07    点击:        作者:何姗姗

 

警惕“快餐式”学校心理咨询现象的出现

何姗姗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314500 

摘要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发展,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措施之一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其价值和作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了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然而,伴随着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迅速推开,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因素,也出现了一些“快餐式”学校心理咨询的现象。如何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更好更有效更健康地开展下去,帮助更多的来访学生,避免“快餐式”心理咨询现象的出现,这是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快餐式"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教师

  一、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的几个“快餐式”现象

1、学校心理咨询过程中“快餐式”咨询技术的使用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主要由两类人担任,一类是德育教师;一类是由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担任。由于目前关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的专业技术培训存在着一些不足,很多心理老师自身偏重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中实践经验不足及接待来访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后缺乏专业的督导,因而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的专业素质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许多学校在接待来访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就会出现“快餐式”心理咨询技术的使用情况。这种咨询现象的出现,在学生心理咨询过程中就谈不上深层次的帮助学生解决实质问题。如,在面对来访学生时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快餐式”现象,从而忽视学生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以为咨询1次或2次就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其实只是解决表面的问题,根源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还会出现反复。又或者在面对来访学生时,心理老师急于处理学生的问题,从而忽视和来访学生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没有和来访学生建立有效连接导致来访学生问题无法真正得到解决或疏导。而且这种“快餐式”的心理咨询技术使用,也很容易引起来访学生对心理老师的依赖。

2、学校心理咨询中“快餐式”价值观体现

 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很多人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应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事实上,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价值中立”原则往往被德育“快餐式”。比如,在接待来访学生厌学问题的处理时,如果心理老师做咨询过程中涉及到价值干预时,在与学生咨询过程中往往就可能出现德育“快餐式”。其二,有些心理老师认为学校心理咨询本质上属于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书育人的责任也会让学校心理咨询的过程德育“快餐式”。其三,有些心理老师认为学生作为成长与发展中的个体,其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未定型阶段,遇到心理困惑时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在与来访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也会德育“快餐式”处理。所以,对学校心理咨询而言,避免出现德育“快餐式”的现象,价值中立是必要的。关键是在什么情况下中立和如何进行价值中立。为此要做到: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否与其价值观有关;价值中立要区别于德育工作,做到咨询内容干预与价值中立结合,以价值中立为主。

3、“快餐式”的学生心理普测现象

在学校心理咨询过程中,有时会使用一定的心理测试。但是,作为心理老师和学校管理者应该知道,心理测试不是诊断学生问题的唯一方法,更加不是万能的方法。心理测试本身的作用是有限的、有条件的。[1]但是,目前来说,很多学校使用心理测试时,尤其是在全体学生的心理普测时,往往就将心理测试“快餐式”处理。来访者进行心理测试的结果,在原则上是不允许随意告诉来访被测者,更不允许施测者对测试结果作出随意解释。因特殊需要,一定要公布测试结果时,也要注意避免野蛮表达。应将测试结果和施测学生的其他信息相结合加以中性客观的解释。否则,心理测试不仅不利于施测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给施测学生贴上不当标签造成新的心理伤害。但是,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时,很多学校就会使用测评系统进行“快餐式”学生心理普测,而很多测评系统在学生提交问卷后会直接出现相应的测试结果及测评分析。如果,心理老师不及时进行干预的话,很容易对学生进行心理误导,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心理专家也告诫,心理测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争议,不能把测试结果作为是鉴定人们能力和人格的唯一指标。因此学校心理咨询中“快餐式”学生心理普测现象尤其要慎重对待。

4、“快餐式”的学校心理咨询现象

虽然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在各类学校中纷纷展开,仍然有些学校认为学校心理咨询 的对象应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其实,学校心理咨询的对象不能局限的认为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应该是任何自愿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换而言之,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可以来学校心理咨询。正因为这个观念误区,导致许多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出现了学校心理咨询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快餐式”心理咨询。也因为这种“快餐式”的学校心理咨询使人们忽视了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挖掘来访学生的内心潜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积极促进人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面对全体学生,避免针对少部分心理有问题学生的“快餐式”心理咨询现象。不但要使有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获得疏导,也要使心理健康的学生获得帮助,以挖掘自身潜力,更有活力、更快乐地生活与学习。

二、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建议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老师专业成长

前面提到面对来访学生时,咨询老师很多时候会在具体咨询过程中出现“快餐式”技术的使用,这一方面有来访学生自身的问题和周围条件的一些限制。但必须承认,作为心理老师本人,我们自身技术能力的欠缺是引起这样一种现象的很大原因。学校心理咨询强调教育性和发展性,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有效心理帮助,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对生活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也较简单,这与他们的年龄阶段及生活主题有关,更多的是成长中的问题。以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来看,可以说大多数的学生问题属一般心理问题,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来访学生很少,真正发展到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心理疾病、精神病的更少。来访学生都想真正解决自己的困惑,所以心理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应在咨询过程中不断的去提高,熟悉学生问题的特点、反思和总结辅导的技术及建议、加强学习钻研。[2]在我的咨询经历中,曾有一个来访学生因考试焦虑问题前来,当整理咨询记录时,意识到主机并没有和学生建立有效连接,没有清楚考试焦虑问题后面深层的问题,也没有很好的给学生有针对性建议。这个咨询结束后, 恰逢学校期中考试前期,又遇到相同问题的另一位来访同学,因为自己没有很好的将咨询技术熟练内化,还是出现了“头痛医头”的情况,还是没能与他一起很好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从我个人的学校心理辅导经验来说,面对来访学生的求助,首先要和来访学生建立沟通链接,有了链接才会有进一步的同感,才可以减少阻抗帮助来访学生认识自己问题,才可以进行自性力的提升。心理辅导的技术只是帮助来访学生的方法之一,不是说有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技术就可以帮助来访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还需要对技术操作使用的不断反思,反思和分析辅导老师自己的能力,建立有效的链接及同感的使用,才可以帮助来访学生走出自己的心理困惑。不能为了辅导而辅导,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忽视的来访者深层次投射出来的问题及心理辅导老师自己的能力,更不能急功近利,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至于迷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才可以真正的帮助来访学生,那感觉真的很好。为此也深感学校咨询老师职业素养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多么重要。

2、加强学校层面的宏观宣传建设

从当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出发,针对学校情况制定相关的规范化管理对策,对学校心理咨询进行规范管理。例如,制订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规程,制订具体的学校心理咨询管理制度或工作要求,对学校心理咨询场地及咨询老师的配置,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方法和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并且由学校专门的职能机构贯彻执行。把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计划中。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积极作用,对学生中出现较多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和干预,对个别情况进行个别咨询。[3]

多途径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要构建完善的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网络,善于发挥多方力量。做好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渗透、结合,挖掘切入点,使这两项工作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从我校的实践来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很重要的一股力量是班主任德育工作,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工作需要班主任共同完成。

3、加强来访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认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学生发展性问题上,把所有学生当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对学生成长中经常遇到的共性问题予以指导,同时也要顾及少数学生的心理治疗与矫正,就需要加强、普及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了解。

当前,要加强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了解,必须要切实有效地提高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首先要加大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宣传力度,因为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往往会受到教师和家长态度的影响,通过召开专家报告会、家长会,提高家长和老师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只有在他们的鼓励下,学生才能消除顾虑,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其次,要多途径地反复地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利用黑板报、橱窗、班会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困惑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潜在危害。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心理咨询。总之,只有观念改变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和家长,才会接受心理咨询,而不是将心理咨询当作是思想包袱。同时,也要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心理咨询不是神话无所不能。不能把学校心理咨询等同于感冒冲剂,可以像感冒吃药样的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把自己问题改变的责任推给心理老师。心理老师没有特异功能,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得依靠来访者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不断调整和自我激励去解决,而不是心理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咨询已经逐渐被更多的人接纳和了解,也走进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我们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还是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犹如一个嫩芽,需要更多的重视与关心。但现今社会,一切都发展得太快,弄得人眼花缭乱,可选择的东西太多。越是这样,越要懂得放慢脚步去反思,警惕“快餐式”学校心理咨询现象的出现,才会让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做的更持久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张华.发挥心理效应 构建和谐校园[J].中小学德育,2011(1):57-59

[2]张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10(4):124-127

[3]吴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务模式探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9):45-47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