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刺头儿”与“好脾气”——如何做好班级内部矛盾协调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刺头儿”与“好脾气”——如何做好班级内部矛盾协调
时间:2018-07-19 16:04    点击:        作者:苏莉莉

“刺头儿”与“好脾气” ——如何做好班级内部矛盾协调 摘要:每个班上几乎都有这样的“刺头儿”同学:将自己的座位空间调大,直接挤占了前后座位的同学;公用垃圾桶从不主动处理垃圾,自己却是那个经常使用人的;经常借用同学的东西,并且借后不还······班主任老师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先解决矛盾,后批评教育。但是,对于被直接“侵害”损伤利益的同学却疏于开导。本文从班主任讨论入手,分析了“刺头儿”与“好脾气”的心理成因,并分别提出处理方案,在有效缓解班级内部矛盾的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提供班主任老师处理此类事件新思路。 上午第三课,班主任石老师风风火火的走进我的办公室,说她参加的“百花奖”班会赛课已经进入了复赛,复赛的主题是《宽容》,在备课的过程中,她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面对班级中存在的“刺头儿”同学,如何要求同学们对他宽容?她说,作为一个老班主任,基本上每届学生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同学,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身边的同学起冲突,比如将自己的座位空间调大,直接挤占了前后座位的同学;公用垃圾桶从不主动处理垃圾,自己却是那个经常使用人的;经常借用同学的东西,并且借后不还······ 当天晚上,正好是“班主任沙龙”活动,我趁此机会询问各位班主任:“面对这样的同学,您一般是如何处理的呢?” 问题一抛出便引发了各位班主任的热烈讨论。一位班主任说:“这样的问题非常常见,我经常听到班干部跟我抱怨某某同学如何占人小便宜,影响其他同学的事情,大部分只是抱怨,所以我觉得班主任可以在情感上支持他们,但是不用莽然采取行动,毕竟并没有发生什么冲突事件。” 另一位班主任说:“我班里曾经有过两个同学为了‘抢地盘’打起来,我觉得首先要协调他们的矛盾,其次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都是不对的。” 我随即进行了追问:“如果两位同学的矛盾无法协调,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说:“将他们的座位调开,离得远远的。”那么问题又来了,调开以后,谁与这位“刺头儿”同学做同桌呢? 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说:“如果这位‘刺头儿’同学已经是出了名的难搞,那么只能找班上比较‘好脾气’的同学委屈一下,毕竟班级稳定还是首先要把握的。” 班主任们纷纷表示赞同,可是问题是不是到此就解决了呢?有班主任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样对‘好脾气’同学是不是太不公平了,仿佛连老师都在欺负他。” “对!”很多班主任提出自己在日常处理事务过程中也经常会觉得十分对不住那些同学。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救火员”需要第一时间赶往“火场”,为了班级的稳定与和谐,解决问题是第一步,因此,将座位进行合理调整,是当下情境中最合时宜的做法。但这似乎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挖掘内心需求,支援“好脾气”。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好脾气”同学并没有犯错,需要进行调整的其实是“刺头儿”同学。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好脾气”同学得到了变相的“惩罚”(获得了一个他不想要的刺激即与不喜欢的人做同桌)——这即为“好脾气”同学难以接纳换位安排的最重要原因。 “好脾气”并非“没脾气”,只是由于自己的个性特征以及气质特点,他会选择将这种情感上的不接纳与不愉快搁置,先从理智上接纳安排。 情绪情感有其巨大的动力作用,积极正面的情感有助于我们完成当前事务,消极负面的情感对我们处理问题具有阻碍作用。因此,“好脾气”同学的负面情绪虽被搁置,但对他的影响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学校生活,影响到他的方方面面。 同时,我们知道,青少年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此阶段的发展任务便是发展“自我同一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发展和健全时期。这种“委曲求全”的处理使“好脾气”同学产生怀疑和错觉,仿佛自己的“好脾气”才是需要调整的,变成“刺头儿”才能保护自己。如果我们的行为鼓励了“刺头儿”的产生,那么,真是令人遗憾。 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对“好脾气”同学的价值观和态度表示支持和肯定,赞赏他的个人修养。一个愿意为班级利益做出让步和牺牲的人必定是值得鼓励和赞扬的,虽然这种让步是“被动”的,也值得被肯定。其次,提升价值感。既然老师是赞赏我的,那么为何要我受此委屈?我的委屈有何意义?面对此类事件,从理想上来说,我们最佳处理方式是感化“刺头儿”同学,提升“刺头儿”同学的个人修养,使其能够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关注班级管理,同伴关系。但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并不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时间去协调,需要契机去感化。此时,“好脾气”同学的“牺牲”便是非常有价值和必要的,我们必须有时间和空间去开展教育,所以,你的“委屈”不是无限制的、长期的,而是有限制的、短期的;你的“委屈”也不是无意义,而是有价值的,老师的安排并不是在“欺负”你,而是“信任”你。 二、寻找教育契机,感化“刺头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刺头儿”也非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现在,这样的同学在学生中也不在少数,他们比较在意个人意愿,满足个人需求是他们行为的主导因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1)家庭教育。当前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里的宝,有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内的六个人的宠爱,家里很可能就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作为第一准则,有些学生甚至是直接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隔辈亲”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久而久之,形成了他们的一贯作风;(2)外界强化。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类似事件,很多时候采取的方式就是默认和容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刺头儿”的行为是一种强化。他的行为获得了他想要的结果,并且没有任何惩罚措施,那么,这不就是在暗示他,他的行为是一个有效的适宜行为吗? 因此,有可能并不是“刺头儿”故意占便宜,伤害其他同学,他只是在满足自己需要,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错,因为在他的概念系统里,一直都是此种处理方式。所以,我们需要提出科学合理的表达自己需求的方法,帮助他将这种方法纳入他的解决问题的框架里。我们可以开展班级心理剧表演,让他设身处地体验对方在此类事件中的情绪情感,让他知道他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的不良情绪,引导他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此作为契机,思考我们还能如何以不伤害他人的做法提出自己的需求;其次,停止强化。不断强化使其行为固化稳定下来,虽然我们需要班级和谐,但是和谐也并非无理由的退让,在与“刺头儿”交涉过程中,我们要分析他的需求类型,拒绝不合理需求,同时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让他知道自己的需求为何不被满足。 班主任工作非常细致和繁杂,有些时候最难搞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问题解决以后的收尾工作,如何安抚民心使学生心悦诚服需要太多的智慧。被理解、被重视是每个人对他人的情感渴求,更别说处在心理快速发展的青少年,心理建设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包含参与事件的双方、多方甚至旁观连带影响,这对于班主任工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向各位班主任们致敬!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