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能承受之伤
——一个青春期不认同自我容貌的案例反思
一、案例概述
这是我接待的一个高二男生的故事。他叫刘东(化名),中考以全区第五名的成绩考上了我校创新班(级部唯一的尖子班)。高一时,他几次大考成绩都遥遥领先,其中两次考了级部第一。听班主任说,他不仅学习成绩突出,在班级里还比较活跃,组织能力也很强,最近被评为青岛市三好学生。但就是这样一个被大家公认的优秀学生,他见了我,第一句话说的却是:“我很自责、自卑,感到对不起自己,自己是个恶心的人。”他的这句话一下就让我急切地想探寻他背后的故事,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个青春年华的优秀学子这样评价自己、看待自己?请听他的自述:
我是一个比较早熟的人,小学五年级时就开始和一个女孩子谈“恋爱”,交往一段时间后感觉没有什么意思,就分开了。这期间,我和高年级的学生也交往的火热,并成为当时同龄人的小头头,自我感觉良好,但学习不是多突出。上初中后,我还是依然,成为了我混的那个圈子里的小头头,同时和校外的小混混们混在了一起。初一的一次考试,我考了班级第八名,当时班级实行小组学习制,因此有幸成为第八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我心里很高兴,开始感觉自己也可以在学习上有所突破,就对自己有了一点约束,不象以前那么“疯”。结果,我成绩上升的很快,初一期末考试取得了级部第十五名的优异成绩,从此以后,就没有掉出过级部前15名。渐渐地,我在学校出名了,并加入学校的多个社团,最后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当时感觉很风光。这段时期,我与另一个初中学校的校花也谈着恋爱,并因此丢了我的初吻,但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习成绩。我可能当时太顺了,开始有点自我膨胀,对自己更加关注,虽然感觉自己长得也不错,但对自己的上下颌骨开始不满意,感觉有点突出,导致自己的面庞有也有点鼓,否则还能更帅一点。在纠结中,我迎来了中考,由于发挥不错,取得了全区第五名的好成绩。随之,感觉自己的面貌与成绩更不匹配了,越发感觉自己下颌突出。暑假期间,我闲着没事就上网搜寻改变的方法,并试着自己偷偷纠正,也没有告诉父母。结果因为我纠正方法的不科学,造成了面部骨骼的变形,容貌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并引发了炎症,一度连饭都无法吃,直到现在还是不能嚼硬食物。因为“毁容”,这彻底影响了我的心情,催毁了我的自信,影响到了我的人际交往。我感觉他们看我的眼光都不一样了,一定认为我是个怪人。我再也做不到像以前那样自信地与人交往,也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直线滑落,从级部前15名退到级部50名后。虽然如此,但我不担心学习成绩,相信只要我的面貌恢复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老师,我现在很苦恼,请你帮帮我,看我应该怎么办?
二、案例分析——寻找理论依据
(一)焦点效应作怪下的心理反应
客观地说,刘东其实是个长得不错的小伙子,1.78米的个子,五观虽不是多么出众,但整体上很和谐,小麦色的健康肤色,尤其笑起来,很阳光(但他现在已很少有笑容)。他下颌虽稍有点突(他认为因为自己的不科学纠正,比以前更突了),但感觉并不像他说的那样严重影响到了他外貌的观感,所谓的“毁容”更是太夸张了。后来,通过对他以前同学进行了解,也证实了这一点。可他却坚信是自己的“愚蠢”行为导致了现在不满意的面貌,并且是这个原因造成了现在同学对他的负面看法。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这更多是“焦点效应”在作怪。所谓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对自己过分关注,并以此联想到别人也会如此关注自己。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但每个人最在意的都是自己。
(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一部分——外貌认同不协调
其实,刘东主要问题是成长过程中自我认同出现了问题,具体地说是对身体的一部分——外貌的认同出现了问题。因为他对外貌的不接纳,导致了后续对外貌的不科学的自我修正,结果毁的不仅是容貌,而是对他的自信心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他整个过程一直自责,不能原谅自己的“愚蠢”(他的自我评价)行为,并把一些本是青春期阶段很正常的行为,评价为很“邪恶”,进而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很“恶心”的人。由于他对自我的不认同不接纳又造成了现在的状况:情绪上的不稳定,人际交往的受阻,成绩的滑落,这些反过来又加重了他的自责和认知的歪曲。
自我认同是能够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够热爱生活,不会沉浸在悲叹、抱怨或悔恨之中,而且奋发向上,积极而独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既从这种认同感中巩固自信与自尊,同时又不会一味地屈从于社会与他人的舆论。自己对自己所思所做的一种认可感。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在他提出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积极地解决危机可以增强自我的力量,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消极解决危机则会削弱自我的力量,阻碍个体适应环境,并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他认为,青春期(12-18岁),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他认为“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埃里克森,1963年)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
刘东因为对自己外貌的不认同,直接影响到了他对同学们的看法和信任,认为自己在班级中没有了威信,别人都笑话他。当他就自己外貌的“变形”求证同学,他们与他的感觉不一致时,就认为他们是敷衍他,实际背后在笑话他;当他们对他的“耿耿于怀”感觉是没事找事时,他认为他们太不体谅他,“站着说话,不腰疼”。按照艾里克森的理论,刘东对自己外貌的不认同导致了他在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这一发展阶段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他以后的成长和发展。
三、反思与建议
根据专家的研究证明,自我认同是青春期每个青少年都面临的问题。要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最基础的生理层面的认同,就是身体的认同,集中体现在对自我形象的认同。笔者在接待的来询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对自己体貌的不接纳,有的嫌弃自己长得丑,有的嫌弃自己长得胖,有的是嫌自己脸上长了一块胎记,有的是嫌自己长得黑,有的嫌自己的脸形不好看,干脆几乎用头发把自己的脸遮了起来……形形色色的对自己外貌不接纳的个案太多了,刘东仅仅是其中的一例。而这些自我的不认同、不接纳并不是到了高中时才出现的,绝大部分是在小学、初中时就有了苗头,到了高中被激化。
同样,有很多学生也知道自己在外貌上有或多或少的不完美,但是却根本不影响他们快乐的生活、交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外貌对自我认同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主体对外貌的认知来影响的,即自我外貌评价或他人外貌评价转化后的自我外貌认知,以及自身对外貌的关注度会影响人的自我认同,也即真正影响自我认同的主要不是客观的体貌,而是主体对外貌的认知评价。
基于上面的认知,笔者认为,在初一年级,甚至小学的中高年级最好能开设与“接纳自我”相关主题的心理活动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接纳自我,尤其是要把对自己身体的接纳和认同作为一个必要的教育内容,并让学生感知到“长的漂不漂亮不重要,活得漂亮才重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动荡的青春期和成长的关键期,毕竟“青春期期对于体貌的过度关注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逐渐减弱,一切都会过去。”当他们顺利地度过了这个时期,他们就会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岁月,反之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在孩子自我认同感的养成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笔者亲身成长经历也印证了父母在其中的重要性。笔者四肢的皮肤从小就布有很多“鸡皮疙瘩”,家乡人叫“鸡皮挫”。当小时候的我到了关注自我形象的年纪,意识到自己的皮肤和大多数伙伴不一样时,就难过地回去问母亲。至今还清清楚楚记的母亲当时对我说的话,“谁说咱的皮肤不好?‘鸡皮挫,一辈子不挨饿!’别人想有你这种皮肤,也有不了呢!这是福气!”然后,还讲了好几个有“鸡皮挫”的人幸运的故事。从此我深信我是一个有福的人,这也在生活中得以印证。后来,女儿又遗传了我的皮肤特性,我和母亲的对话又在女儿和我之间重演,同样,她现在也把“鸡皮挫”当成了一种“幸运”标志!可见,特别是对一些体貌不是很完美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认同和影响真是太重要了!对自我体貌的认同并不是孩子自然就形成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用心教育和引导。
青春期对外貌的顺利认同,需要我们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学生的成长是分阶段的,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也是各有侧重的,但教育产生的后续影响却无阶段之分,它可以覆盖学生未来所有的人生旅程。
参考文献
1.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2.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360百科.网址:https://baike.so.com/doc/6572351-678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