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在校园危机事件中提升中学心理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职业价值 ——由
最近更新期刊
在线阅读
在校园危机事件中提升中学心理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职业价值 ——由
时间:2018-12-05 10:32    点击:        作者:崔晓丽

 一、真实案例介绍:

危机事件内容:2013618,中考的第二天上午,广州市郊市的某间中学校园内,初三某班的女生陈某,考完物理后心情极度烦闷,便独自来到校园的僻静角落准备跳楼。与此同时,年级级长、班主任、科老师、学校领导也在校园内紧张地寻找着她的身影。几经努力,大家最后还是找到了陈某,当时的场景是:陈某两条腿伸出二楼的护栏,身体则坐在护栏上,外人看了甚是危险。

事件的紧急处理:老师们发现陈某后,陈某原本还在犹豫的身体开始活动起来,似乎要马上实施她的跳楼计划。老师们见状,赶紧想办法分散她的注意力,有递早餐给她的,有跟她说话稳定情绪的······身手矫捷的级长则看准机会,一把把陈某抱住,脱离了栏杆。至此,陈某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事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当事人心灵的抚慰阶段。

事件的后续处理:接到主管副校长的电话,心理教师火速赶往事发地点,只用了10分钟左右便来到当事人面前。当时的场景是:陈某情绪激动,不时在地上打滚,陈某的妈妈在一旁不断地安抚她,校领导也在一旁做着劝慰的工作。了解到附近有一个安静的办公室可以作为临时谈话场所后,我主动上前,与陈某对话。或许是因为初一、初二上课时留下的好印象,也或许是笔者柔美的声音起了安定作用,也或许只是因为介入了一个新的力量······“你还记得我吗?”一句简单的问候,陈某开始抬眼望我,不再打滚撒泼,情绪不再继续躁动,而是安静地跟随笔者走进了隔壁的房间。这个安静的环境和这个新加入的心理教师给了陈某一些力量,陈某开始断断续续地讲述自己的一些事情,表达自己的一些不满情绪。笔者则更多地是倾听,偶尔做一点点的引导。就这样,像平时做心理咨询工作一样,40分钟左右,笔者和陈某走出了房间。在笔者的鼓励和带领下,陈某跟在场的副校长很明确地说出自己想回家、不再继续参加考试的心声。至此,警报解除,陈某恢复平静,并最终在其母亲和心理教师的陪伴下回家。几天后,学校派出教师代表将班级同学的毕业照送至陈某家,并把陈某的情况介绍给社区的工作人员,由社区继续关注。

二、此案例引发的思考: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所谓校园危机,是指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围绕学校发生的,可能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并会带来不良后果(比如:伤害学校师生,破坏学校教学设施,损害学校形象和声誉,等等),而以学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紧急事件。

广州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即便如此,学校在处理校园危机事件时,通常都是学校领导和年级级长、班主任层面的教师出动解决,丝毫不会联想到心理教师有这个能力和义务加入其中。心理教师往往是在事情实在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才被临时征用的,上述案例中的笔者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所以,从学校管理者的层面,心理教师只是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备用人员,是替补选手。

这种客观的不被看重和重视是普通心理教师很难扭转的局面。但是,从个体职业发展的角度,中学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更加积极的自我角色定位:中学教师往往是校园危机事件中疑难杂症的解决者,因此平日需要在专业技能上做更多的储备。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文中的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并不包括那些拥有行政职务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心理健康教师,而只是指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普通教师。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在校园危机事件中可利用的资源。

1.硬件资源

    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事发地点附近的学校设施原则上都可以作为心理教师使用的硬件资源。而事实上,危机情况下的借用手续往往也很简单。很多时候,一个安静的房间、几把简单的椅子、一些纸张和下水流畅的笔就足够了。

2.教师个人的资源

    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参与学校危机事件处理的机会不多,所以处理经验几乎永远比不上课堂教学经验丰富。鉴于此,在这个领域内处理问题,靠经验是不现实的。这是普通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首先树立的一个观念。

    因为在危机事件中需要心理教师参与处理的往往是学生的心理层面的问题,所以日常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积累的技能和咨询经验就成了一个很好的资源。在个体生命危险解除后,在个体强烈的情绪爆发消解后,也可以借助当地的公益组织(往往是由心理教师推荐和介绍的)对当事学生及家长继续开展心理援助。

(三)心理咨询的关系技能、倾听技能等是中学心理教师在校园危机干预中的最常用工具。

心理咨询技能大致包括关系技能、倾听技能、干预技能和其他技能等部分,而其中关系技能和倾听技能是最基础、最普遍的技能,也是学院派心理教师学习和训练最多、掌握得最好的技能。关系技能也叫态度技能,包括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五项品质,在此,重点介绍一下共情和积极关注两项。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在实际咨询过程中需要注意地是,共情需要理性,而不能代替当事人做感性判断。积极关注是说对求助者的言语闪光点、积极面、以及他的长处和潜力予以有选择性的关注,通过这种积极关注使求助者拥有更客观的自我形象,正向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倾听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的语言与非语言行为反映出,咨询者正全神贯注聆听当事人的语言表达,细读当事人的非语言行为,关切、疼惜和重视当事人的遭遇,愿意伴随当事人上天下海窥视问题的始末(陈金定,2001)。

中学心理教师大多数是学院派背景,在咨询理论方面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但是对于咨询技术的操作非常陌生。而且,熟练掌握这些技术,除了教师本身要进行大量的咨询实践外,参加工作坊也是不得不进行的步骤,而这个部分对于教师的财力和精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所以,中学的心理教师大多在咨询的干预技能等深入的技能应用上较差,而对于初级的关系技能和倾听技能相对掌握得较好。所以对于校园危机事件的干预,关系技能和倾听技能就往往成为心理教师的首选,这些技能也往往就足以应对中学生的突发状况了。

(四)校园危机事件干预是中学心理教师不得不和必须做好的一项关键工作。

在中学,心理教师不能靠成绩单来体现工作价值,也无法靠辅导学生参加比赛来实现价值提升;唯一能够做好的或许就是在危机事件中的力挽狂澜和转危为安,这是在学校领导和同事面前树立个人威信、宣传心理学价值的最直观途径,效果通常也是立竿见影。因此,无论是从绩效考核的角度,还是提升教师个人工作素养、工作能力的角度,抑或是从提升学科影响力的角度,中学心理教师都必须在这一领域内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模式,逐步将自己培养成为领导眼中、同事心中的心理学达人和危机干预达人!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