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理事之窗 > 精选文章 >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平等对话
在线阅读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平等对话
时间:2018-09-07 11:30    点击:        作者:沈旭初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平等对话

作者:沈旭初

2018年第21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语文课要上得开放而有活力,应让学生鼓起对话的勇气,学会对话,善于和老师对话。教师应把对话权还给学生,任由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感而发突发奇想。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關键词〕语文课;师生对话;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1-0059-03

前段日子在网上又看到一篇关于美国初等教育的观察与思考的论文,对谈到的一堂语文课感受颇深。真羡慕美国小学课堂的开放自主。据说,学生无须举手就可发言,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问老师一些有趣的问题,导致哄堂大笑。教师经常被各种肤色的小朋友围在一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叽叽喳喳,唯恐落后,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将课堂视为与教师充分交流与对话的地方……

回头看看身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对话作为一个教育指导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固然,美国小学这种纪律松懈的课堂教学我们不能盲目效仿,但语文课堂上这种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形式,不正是我们课堂改革所追求的吗?

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不禁对身边的教学有所思考。

现象1:第二节语文课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想提前到教室看看学生在做什么。刚到教室门口,就听见一声老师来了。走进教室,本来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静了下来,只见有些同学悄悄地从桌肚里把语文书掏出来。有两个同学也许手脚慢了点,手里还捧着课外读物。但当我微笑着向他们走去时,他们已手忙脚乱地把书塞进书包,坐得毕恭毕敬。

现象2:教研室领导要来听语文课,我已经备好了课,但我唯一担心的是学生不配合。果然,上课时,我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就一个个低头请罪。我让他们四人一组讨论问题,表面上教室里很热闹,但我巡视时就不难发觉,其实大部分同学只是在问题的浅层次上做文章,很少有从更深层次考虑问题,更有几位后进生插不上嘴,甚至在一边拉家常。最后交流时的情况可想而知,我不得不通过引导勉强完成教学。

现象3:培训去了几天,影响了我的语文进度,想把周五下午第二节班队课调为语文课。但刚捧着语文书及教参走进教室,下面就传来嗡嗡声,我一下子就意识到现在上课学生是不欢迎的。我故意说:有反对的同学请举手,如果超过半数我就放弃上语文课。可是敢举手的就只有几个平时挺调皮的,看看情况不妙,也赶紧把手缩了回去。事后问问,都说那当口谁敢出头和老师作对啊!

类似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我和身边老师深有同感。同样是小孩,同样是课堂,美国的孩子为何百无禁忌,我们身边的孩子又为何怕这怕那,是不是就是隔着大海、水土不同的缘故,就算是,差异也不会如此之大啊!再看看他们课后的表现,听听家长的反映,他们又何尝不聪明活泼、敢想敢说呀?

启示1: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这方面的意识虽然已经有了很大增强,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一时间,我们的这种意识与平时的教学行为明显还缺乏一致、谐和,还不能摆正师生的位置,师生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隔阂。在学生看来,教师也许还是只张着大嘴的猫。可想而知,课堂上学生哪个还敢与老师平等对话啊!

启示2:尊敬老师本是美德。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心目中对老师的等级尊敬,实际上还没有摆脱老鼠见到猫的阴影,始终对老师保持三分警戒三分怕,影响了师生关系的融合,特别是案例3,学生在教师面前唯唯诺诺。试想,老师还能在课堂上与他们平等对话吗?

启示3: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从案例2可以看出,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仍旧依赖老师,无话可说或有话不敢说,缺少了想说的原动力,缺少了的创新思维。这样,师生之间的对话还不就像是一杯白开水了吗?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语文课堂要上得开放而有活力,我想应让学生鼓起对话的勇气,学会对话,善于和老师对话。

一、建立诚信,鼓起学生与教师对话的勇气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新型的朋友关系。日常生活中,要蹲下身来,主动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课堂教学中,平等合作,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次课堂上,我总是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在课堂,采用商量、与朋友间交谈的口气与他们对话,理解、尊重学生,对不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对话要求,特别是对一些不善言辞的同学,我更是耐心、细致,不在乎他们说得好不好、对不对,只要说了,就充分肯定,让学生逐渐感觉到老师这只是根本不吃老鼠的,逐步消除他们畏惧心理,使他们敢想、敢问、敢说,激发他们与教师对话的信心。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与教师对话的热情

1.引导学生读书,激发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欲望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首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好好读书,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当学生的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文本的信息激活,情感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与教师对话的愿望。如执教《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学生通过充分预习及感悟课文,从字里行间感知了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并为祖国和人民失去邓小平爷爷这一位伟人而产生无比悲痛的心情。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问学生有话要说吗?学生说话的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有话要说,有感而发,与我进行的对话就显得真诚而又实在。

2.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氛围

首先,发挥多媒体的渲染作用,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執教学《九寨沟》一课。由于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为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运用课件,把距学生现实较远的九寨沟优美风景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珍禽怪兽……并配以悦耳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深了,感受深了,自然也想说了。其次,穿插形式多样的活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应该上得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语文课堂还应注意适当穿插多种学生喜欢、富有实效的活动形式,例如游戏、辩论、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如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我通过组织学生演一演课本剧,如小组演、上台演,到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本内容,体会人物性格,提升了思想认识,激情高涨时,我再提出为什么普罗米修斯去盗火,而不光明正大地向宙斯借火?明知借不到,他还要去做,你对他的行为有何想法?的问题时,激起了学生心里想说的话,学生说得非常深刻,并从书本里找出语句加以证明,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和课本、和老师的一轮自然而有效的对话。

3.善用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与教师对话的信心

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互动中还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激励,例如说得真好,表演得真不错,给点掌声。你的知识真丰富啊!你就是未来的大作家,你已经进步很多了,声音大点就更好了……从而不断挖掘学生对话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与教师对话的信心。

三、提倡随意,激起学生创新的涟漪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把对话权还给学生,任由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感而发突发奇想。例如,我在执教《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学生们谈论阅读的收获,纷纷觉得法布尔是一个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坚持不懈的孩子。有一个同学突然举手提问:我认为,法布尔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他不听父母的话,仍然收集昆虫……”一粒石子激起千层浪,教师应保护学生创新的火花。

另外,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存在差异,对文本也有多重意义的解读,教师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对学生对话结果的多样性给予支持和鼓励,任由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到极致。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东张中心小学,常熟,2155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理事单位)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