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理事之窗 > 精选文章 > 综合高中心育电影课程实践探究
在线阅读
综合高中心育电影课程实践探究
时间:2016-08-05 14:21    点击:        作者:李小吉

 综合高中心育电影课程实践探究——《影片观心理》之心育选修课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 李小吉

2016年第9   课程思考

【关键词】  高中;心育电影课;课程开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发展之后,近年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开设心理课也成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新课改以来,高中段纷纷地开设了心理类、兴趣类选修课,在省高中选修课网就可以找到色彩心理学”“走进神秘的心理世界11门心理类推荐课程。很遗憾的是,没有一门排入热门课程。综合分析学生需求及选修网热门课程,我们发现那些操作性强、可视性强的课程最吸引人,如西点制作”“微视频之微中有戏等。

电影是极富魅力的艺术。它是一种以现代科技为工具,创造性地运用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尤其是经典电影,它塑造了运动的、音画结合的具体逼真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且好的电影不只是电影,必然触及心灵

影片观心理就是基于经典影片拥有的魔力,以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结合高中生在各种压力下更愿意通过影视传媒等途径来学习知识和思考人生的现实,由校心辅教师开发的心育选修课。我们于20139月开始,已完成了此课程的四次开设与实践,其受欢迎程度超乎想象。下面就该课程的开设环节和细节做如下阐述。

一、概念探索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心育电影课程教学可以说是心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挑选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传递正能量的电影,设置一系列思考问题,以实现预设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其逻辑主要是让学生对电影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了解,在此基础上,课程教师从心理学角度设计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重新对影片中的特定心理和行为故事线索进行解读并解构,然后通过学生学生、学生教师的互动分享、讨论,重新对电影中的故事线索进行建构。让学生深刻体会观察解读解构重新建构这一认知过程,学会认知操作技巧。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认知技巧和能力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将该技巧与能力迁移到对自我的重新审视过程当中,让学生重新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与生活感悟,重新审视并塑造自我,在观影中不断提升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品质,获得情感的发展和心灵的成长。

二、心育电影课教学依据

(一)相关理论依据

通过相关文献我们发现,早在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就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强调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开启了电影心理学研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影片人物的行为及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积极向上的新行为,或使其已经具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个体通过感受影片的内容和形式,经过认同、完形等过程,达到个体心理宣泄、抚慰等功能,帮助个体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获得心灵净化和升华。

近年来,有关电影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也广受心理学界关注,认为电影对心理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二)影片教学优势

影片教学具有集影片形、声、色、知、情、意、事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优势,其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地域的限制,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提供尽可能多的真实感性材料。在教学中,学生在心理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欣赏影片,观其形”“闻其声”“会其义,积极思考,学会观察和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解构人物变化成长的过程,引发自身现状及成长的思考,从影片人物故事中学会重构自我。

(三)学生探索需要

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手段,正在深深地介入高中生心理发展与成长的过程。影片人物就像现实案例,他们挣扎、彷徨和困扰,他们的奋起、抉择和成长,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一样,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在教师指点下,在他人故事的解构中,迁移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进行成长探索,实现重构自我的需要。

三、心育电影课教学实践

(一)课程框架的确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升学择业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内容。据此,在结合我校高二学生实际情况及需求的基础上,我们按照课程开发要求撰写课程纲要、编订读本,确定了以生涯教育为主线,涉及健康常识、认识自我及心理咨询、人际交往及情绪表达、学会学习及生涯规划、情绪调整及自我实现等单元,每单元设置影片信息、剧情简介、影片看点、心理学链接和观影探心五部分,依教学计划安排,开设影片观心理心育电影选修课。

(二)教学素材的选取

为了有效实现心育电影课的价值,我们对电影素材选用非常慎重。经过多次实践,我们认为选用心育电影需要遵循主题典型、能量正向、问题明确、认知渐进等原则。

主题典型原则。所选影片要结合当下学生问题,切合教师要阐述的主题,能反映心理事件与所适用的心理原理的对应关系。

能量正向原则。所选影片传递的信息是正向、积极的,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便于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问题明确原则。所选影片带有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矛盾冲突,便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为直截了当的启发。

认知渐进原则。所选影片并非完全不相干,结合前后影片及学生当下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影片之间是有联系的,对学生个体的成长思考逐级渐进。

总之,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用电影,结合学生实际所需及心理学主题,选择与其人格成长息息相关的且符合其认知水平的高品质电影,避免选择晦涩粗俗、内容暴力的电影。

(三)电影教学的实施

我们在实践中,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复杂、多变等特点,在充分课前准备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导入、电影欣赏及互动分享课堂教学,结合课后延伸,尝试开展多种心育电影课教学。我们以心理辅导与自我认识主题中使用的心灵捕手教学过程为例,阐述心育电影课教学实践操作的三个主要环节。

1.课前准备促团体形成

与纯粹娱乐式影视欣赏不同的是,为了增强后续环节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教学效果,心育电影课在班额上是有所限定的。基于团体心辅室的容量及激发每位学生参与思考的初衷,我们确定30人一个班,分为56组,按组考核(由课前调查报告、课间讨论结果和课后延伸作业三部分组成,组间和组内考核相结合)。教师在课前安排调查任务,一般布置13个调查问题,由自选出来的组长协调,专人负责汇总组内调查结果。此举可大大增进组内学生的课前交流,同样也为教师教学搜罗一手素材。

2.课堂教学重赏析互动

第一环节:主题导入。即教学中的导入环节,需要将课前准备中安排的调查引入主题。比如当遇到无法自行调整的困扰时,大部分同学愿意寻找好友帮忙排解,但对心理辅导还是心存神秘感,心理辅导到底是这么回事?今天就有这样一部影片,看看主人公和心理咨询师一起有什么样的蜕变?

第二环节:电影欣赏。此环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欣赏,而是由心理教师从专业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让问题引领学生走进片中人物内心,在对别人的故事进行解读和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建构自己的生命体验,深层次审视自我,重构自我。

实际操作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PPT简要介绍电影基本内容。由于该部影片教学3课时完成(每课时电影欣赏2530分钟,组内讨论1015分钟),耗时半个月(每周一课时),如不加以提示,学生对电影内容的遗忘可能会很快。另外,每课时心理教师会把接下来互动环节需要讨论的问题预先告诉学生,便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影片故事的目标内容上面。比如,第一课时,你看到主人公威尔有什么样的心理与行为表现?第二课时,你看到心理医生尚恩给予的心灵帮助和其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有哪些不同?第三课时,你看到主人公威尔通过尚恩的帮助,心理与行为表现有了哪些明显改变,这些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第三环节:互动分享。此环节是整节课两大关键操作环节的其中一步。每位学生必须在组内分享对电影中目标内容的感悟和收获,体验对电影中的目标内容进行认知分解和重构。

比如,针对第一课时的问题,学生会寻找主人公威尔的内心矛盾、被人认可等情感需求,认识行为表象后面的矛盾所在;第二课时中发现真正的心理辅导,并非填鸭式告诉你如何做,心理咨询是咨询师陪伴来访者探寻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心理咨询并非无所不能或一无所能;第三课时,主人公在蜕变,成为一个鲜活的人,那么他是怎么完成蜕变的?

组内分享完毕后,每个小组必须对所设问题形成一致答案,并以书面形式呈现。该步骤视情况操作,可以在课外完成。

3.课后作业促内化延伸

为了促进学习迁移,达到心理课之真正目的,我们会在整部影片完结之后,安排一次课后作业。

就该部影片,我们安排了如下任务:仔细描述近期让自己感受到有压力的日常生活事件,事件是怎么发生的?自己的内心感受、认知历程是怎么样的?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如何?现在又是如何看待这个事件的?如果再次遇到此类事件,自己会怎么应对?等等。完成之后,学生将自己的撰文各自上交。

从作业的内容不难看出,该环节就是整节课两大关键操作环节的第二步。即是我们在概念探索中所描述的: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认知技巧和能力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将该技巧与能力迁移到对自我的重新审视过程当中,让学生重新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与生活感悟,重新审视并塑造自我。

四、心育电影课教学反思

(一)课堂管理是基础

心育电影课作为兴趣类选修课,学生也来自各个班级,课堂管理有一定难度,故需事先在选课人数上做好限定,根据教室容量及教学有效性控制在30人,分为56组。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是高效组建团队,阐述团队约定、考核制度等,让学生明确心育电影课并非简单的电影欣赏,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其后的每课时分享,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避免你谈你的,我做我的问题产生。

(二)文本解读为主线

要读懂他人的故事,解读电影文本也是相当重要的,教师需要对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深度解读,深刻领会影片内涵及所揭示的主题思想。透彻的电影文本解读,有助于教师把握问题设置重点,将提问和电影文本、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直达学生心灵深处。

(三)有效提问最关键

心育电影课魅力就在于心理教师的有效提问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享,心理教师要结合每课课前调查、电影文本解读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提问,便于抓住学生生活实际,促进思考和相关知识、技能的运用。

心育电影课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心育实践课程,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促进心理认知技能的掌握,更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品质,获得心灵的成长。当然,心育电影课在心育实践中还处于起始阶段,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探索和实战经验的积累。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总结,把握方向,发挥其在教育事业中应有的效用。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